听障生工艺美术课渗透劳动教育的实践探析
2022-03-17陈映月
陈映月
一、中职听障学生的就业现状
2021年7月23日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指出:要促进残疾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健全残疾人教育体系。着力发展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落实“办好特殊教育”政策。目前大部分听障学生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家庭困难等原因,被划分到职教班,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自我意识不足,学习动力不够强,缺乏自我职业规划,导致许多听障学生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不足,专业技术能力跟不上社会发展需要,外加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容易陷入社会对听障人群的误解日渐加深,听障人就业问题更难解决的恶性循环中。
二、工艺美术课注入劳动教育的价值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和提升学习者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情感、劳动习惯、劳动技能和劳动品德五大劳动素养。工艺美术课是体现和实践劳动教育独特价值的重要途径,能全面提高中职听障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水平,实现五育融合,促进听障生素养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1]。
劳动教育要始终注重学生建立深厚的民族情感。工艺美术课通过欣赏蕴含劳动人民高超智慧的优秀工艺精品,感受本土风俗文化,了解民族文化故事,通过民族劳动情感的建立,让学生产生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认同民族文化的爱国情怀。
劳动教育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工艺美术课符合听障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能帮助学生通过劳动培养热爱劳动、整洁卫生等良好学习生活习惯,在劳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劳动教育要始终注重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促使学生积极自我提升,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对于听障学生来说,工艺美术教育既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2]工艺美术课有意识地融入感官知觉、动作、语言沟通等领域的康复训练,促进了康教结合,调动了学生潜在能力,发展满足个别化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劳动技能,最终达到融入社会生活的目标。
三、整“四元”,补短板,融五育
工艺美术课在五育融合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教师应积极探索中职听障生工艺美术课的“四元”整合育人模式,从集体精神引领,发展学生个体潜能,对外搭建平台,对内优化环境等四个方面融合五育,互通互促,帮助听障生通过工艺美术课的学习,弥补身心缺陷,深挖内在潜能,完善独立健全人格,为社会培养自立自强、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才。
首先要渗透劳动内涵,深化集体精神。劳动教育聚焦并服务于立德树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在工艺美术课上深化集体精神引领。通过贯穿集体精神的工艺美术课程,让每一位听障生感受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教师可在工艺美术课上开展讲好“劳动模范”和“工匠精神”故事的竞赛,有意识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树立劳动榜样,弘扬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新时代劳动精神;还可以通过“我们的节日”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听障生感受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会历史人文的深厚底蕴。
其次是兼顾成长需求,发展个体特长。听障生存在身心发展的多样性,必须从多维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分析每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求,通过康教结合补偿缺陷,在兼顾学生成长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劳动训练开发潜能。例如,在版刻艺术课程教学中,一位学生因为缺失了右拇指,不太喜欢用自己的右手,甚至不愿意放在桌面上,在集体活动中更显自卑,更加不敢表达自我。笔者就通过一次次鼓励,引导学生专注于自己版刻练习,使其注意力不再过于放在自己的缺陷上,渐渐地这个学生不再把自己的右手藏起来,版刻技巧也越来越好,在两年的版刻艺术学习中,其作品多次在省级、市级艺术作品评选活动中获奖,文化课学习也渐入佳境,个性变得活泼起来。在工艺美术课上教师坚持关注听障生个体发展,聚焦学生的实际获得,通过个别化康复教育补偿学生缺陷,再通过劳动技能训练开发学生智力潜能,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就能让每一位听障生真正掌握立足社会的生活技能和专业技能。
再次是搭建对外平台,提高社交能力。听障生学习生活环境单一,长时间用手语交流,表达与沟通是毕业后踏入社会最先遇到的问题。教师可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创设多维度劳动教育场景,组织听障生参加社团活动、艺术会展等丰富的对外活动,锻炼其沟通能力,丰富其劳动体验。以学校的版刻艺术课为例,近年来学校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高校青协的义卖活动,邀请香港荃湾青年会到学校开展版刻艺术课程的兴趣实践活动,加强普特深度融合;组织学生参加“茂德公”举办的大观园手作节、“民大喜来登”举办的“喜来集市”活动,实现校企合作产业拓展;带领学生参加深圳文博会及厦门海峡两岸文博会等艺术会展,帮助听障生增长见闻与提升沟通能力。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学生的工艺美术作品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专业技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认可,还有效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最后是优化文化环境,建立劳动自信。学校应结合劳动素养要求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用质量型指标替代数量型指标,激发听障生个体的纵向成长;学校可开展校园劳动主题教育,激励学生增强荣誉感,促进听障生整体的横向发展;通过展示优秀毕业生成长故事、编辑教学成果集等方式,宣传校园劳动文化,营造劳动光荣的文化氛围;开展工艺美术作品评比、学生优秀作品展、评选优秀专业学生等活动,树立校园劳动榜样,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使听障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成就感,感悟劳动的快乐,体会劳动创造的价值,充分激发听障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充分发挥工艺美术课劳动育人的良好效果。
中职听障工艺美术课应以推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整合“四元”育人模式,高度关注听障学生的全面发展,重点支持学生的个别化专业能力培养,从多维度促进听障生自我成长,实现高质化、多样化的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融合,可使听障生的身心缺陷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提升专业技能,推动文化课学习,真正发挥了五育融合的教育价值。优秀毕业生的输出将提高社会的认同感,听障生通过自己扎实的工作能力、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朴实的品德获得稳定的工作,[3]会逐步打破社会对聋人狭隘的固有认知,从根源上缓解聋人的就业难题,保障每一个听障生能在公平包容的前提下走入社会,实现自立自强的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