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学科融合探索
2022-03-17李鋆
李 鋆
美术学科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较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点培养与此相关的能力。在初中艺术鉴赏课堂教学中通过应用多学科融合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想象能力和美术情感,使学生的美术知识和美术创作能力发展更加全面,不仅能够达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还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教师应当善于利用该教学模式,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
一、多学科知识融入初中艺术鉴赏课的积极意义
教师在初中艺术鉴赏课中应用多学科融合法,不仅能够使学生感知到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还可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欣赏能力,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艺术鉴赏课中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融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首先是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丰富和拓展课程内容,在初中艺术鉴赏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学科融合法,不仅可以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使课程结构得到优化,还可以横向连接不同学科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艺术鉴赏课中引入传统的文学作品,可以将不同地区但具有相同元素的音乐题材和美术作品融合起来,可以在艺术鉴赏课中引入历史典故等,都可以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进而有效提升教学效果。[1]
其次是有助于创新教学方法。在艺术鉴赏课中进行多学科融合,有助于教师创新和探索教学方式。例如在博物馆课程“上海博物馆建筑”的鉴赏课中,教师灵活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可以运用学习单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内外探索和发现与之相关的各种艺术流派和各种风格的美术作品。
再次是增强文化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学会深入感悟,学会联实际生活对作品的文化价值进行剖析,探究美术作品中体现不同民族、地域和历史时期的自然文化和内涵,提高文化理解能力,加深对艺术作品内涵的深入体认,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多学科融合教学原则
其一是时效契合原则。主要含义包含三方面:首先,要同时提升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次,要使学生的成长更加全面;再次,要使美术学科更好地结合其他学科。实现这一原则的基础就是选择与美术课程相契合的学科知识,教师应当积极分析和选择可以融入美术教学课程的其他学科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有机地整合跨学科知识点,并将课堂主体归还给学生,促进学生逐渐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他们对美的发现和创造。同时由于不同学生个体具有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等,教师还需要对学生有的放矢地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效果。[2]
其二是难度适宜原则。难度适宜指的是教师在整合教学资源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爱好、身心发展特点和具体学习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生活经验和文化基础,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当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设计跨学科教学,逐渐在美术学科中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应当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做好课程资源的不断扩展。
其三是总量适度原则。教学总量适度原则指的是处理好美术教学的主次关系,选择合理的教学资源和内容,做好对学科知识纵横联系的综合考虑,避免教学中的盲目和和随意性。由于跨学科教学中要融入各学科的知识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和经典案例的选择需要做到适时适量。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度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花费大量时间讲授其他学科内容,就会起到负面影响,降低美术学科的应有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难以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无法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所以在开展跨学科教学期间,应当结合美术学科所具有的特点,以美术学科的特点为基础,恰当引入其他学科;美术课堂中开展跨学科知识的融合时,一定要处理好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主次关系,适时适量地引入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此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其四是边际效用原则。教师在设计跨学科教学时经常会担心发生“喧宾夺主”的问题,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应当把握好自身课程主体性和主导性原则。首先,在教学期间,教师应当结合美术课程标准和美术教材,明确美术学习目标是重点,综合其他学科知识只是为了起到辅助作用;其次,在学习期间学生应当以美术学习为重点,如果学生出现了与这一目标偏离的现象,教师就需要在第一时间做好引导和提醒。
三、多学科知识融入初中艺术鉴赏课的教学策略
其一是融合文学艺术。美术和文学都是表达和传播人类思想和文化的重要形式,美术通常是通过视觉艺术达到这一目的,而文学则是通过文字,两者具有相同的目的,只是采用了不同的形式。在艺术鉴赏课中通过对经典文学作品的融合,在美术作品中结合适当的文字语言,对教学内容运用情境导入法,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创新融合课《春天的畅想》艺术鉴赏课中,学生在完成与春相关的艺术作品的欣赏后,教师可以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读《春》这篇散文,散文中通过对茵茵的绿草、峥嵘的花木和富有生机的景象的细致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现出了秀美的春光,画面感十分强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教师就可以采用这些散文素材开展课堂教学,如此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通过联想来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春天的景色。又如,在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美术》(下称“教材”)七年级第二学期“诗情画意的中国画”的欣赏单元,这一单元中的山水画经常会配有相应的古诗词,画面与诗词两者相互融合,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学生在领略情景交融的中国山水画所富有的意境时,时常会感到困难,此时教师应当讲解具有相似意境的古诗词,如此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诗情画意的课堂,加深他们对艺术之美的欣赏和体会,提高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以达到更好地、更深入地理解美术作品的目的。
其二是融合音乐艺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节奏、旋律表达思想情感,并且富含感染力。音乐与美术在某种层面都是感性的表现形式。教师可在初中艺术欣赏课中通过融合音乐,以音画合一的表现形式创新教学模式。音乐这一情感表达方式十分特殊,容易使人们的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在艺术欣赏课日常教学中,虽然部分学生并没有理解和掌握相关美术概念,但是由于他们十分喜爱音乐,因此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会感受音乐带来的美,进而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如能掌握好这一规律,适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美术欣赏与音乐的结合,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教学沪教版美术教材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跨学科案例《多元交融的艺术创作》时,要求教师从“艺术体验”与“艺术创作”的角度,引导学生感受艺术融合的内涵;要求学生努力做到通过艺术创作,将音乐与美术进行实践性的交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在独立或与他人共同进行观察和体验之后,选择、收集生活中与主题相符的创作素材,展开艺术想象,运用“沙画”这项音画合一的艺术表现形式演绎并创作课本舞台剧《爱莲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学会了如何从本单元课程中提炼艺术素材,表达艺术构思,并综合多种艺术手段实现创意表达,学会用视、听、画、演等方式感受音乐、美术及其相关艺术形式,并产生情感共鸣,获得审美情感体验。
在艺术欣赏课中通过引入音乐课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对于提高学生参与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音乐作品的辅助下,学生在绘画期间会产生情感共鸣,使得感情投入更加专注,如此更有可能创作出令人惊叹的艺术作品。
其三是融合历史文化。所有艺术作品都有其相关的历史背景,经典的美术作品中大多蕴藏着时代政治文化特征,因此美术与历史有高度的融合性。教师在美术课堂中引导欣赏艺术作品时,可以向学生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作品艺术内涵的深刻理解。例如,在教学沪教版教材六年级课程“西方的抽象艺术”中赏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赏析过程中介绍毕加索的个人经历及作品创作背景,学生通过背景知识的学习,了解到这幅作品是在运用抽象的手法再现战争的残酷,就不会在欣赏作品期间感到空洞乏味,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感受诸如哭泣的人、牛、马等画面细节所代表的寓意。教师亦可将这种赏析的方式迁移运用于理解同类背景的本土绘画作品,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力并加深文化认同。与教师单纯就画作本身的美术特点做介绍的方式相比,这种结合背景知识进行艺术欣赏的方式显然更适合学生。
其四是融合地理知识。美术作品往往还蕴含着地理环境和气候这类元素。所以,在欣赏部分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作品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和讨论活动,探索某个美术作品在创作期间可能存在哪些影响因素,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根据自身所学的地理知识,了解画作中具有怎样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等。教师也可以收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关地区的地貌和环境,帮助学生实现地理知识的迁移,体会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促进学生掌握跨学科学习的技能。学生在欣赏过程中通过与地理知识的结合,可以促进自身对相关美术作品产生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欣赏水准。
美术学科包含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美术教师应当在艺术鉴赏教学中有机地融合其他学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加深他们对艺术作品的认知和理解,进而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初中美术教育需要教师具有更加宽阔的知识背景,方能驾驭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如此可以给学生奉献更加多样化的美术教学。
多学科融合是艺术欣赏课教学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其价值日益彰显。相对应的是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缺点日益凸显,例如课堂枯燥、乏味、单一,学生缺乏兴趣等,因其没有融合各学科知识,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联想能力;学生由于缺乏相关知识的迁移,无法更加深刻地感悟和理解作品的情感和内涵;学生的艺术联想能力未得到良好的训练,对艺术作品的鉴赏水平也无法达到一定的水准,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将多学科融合教学引入到艺术欣赏课中,学生的情操、情感、心智和人格得到陶冶、丰富和健全,他们的审美能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得以提升,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核心素养,促进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