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研究
2022-03-17官发友
官发友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始阶段,有效实施综合实践课程对开发小学生智力,培养专注学习的习惯,树立热爱生活、崇尚科学、探求真理的精神有着重要作用。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活动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将日常生活现象与教材内容相互融合,将课堂场景与实践探究活动有机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思维能力,形成劳动技能,有利于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贴近生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塑造高尚的人格、品德,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一、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遵循原则
(一)坚持综合实践课导向性和启发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符合新时代小学生认知规律、具有导向性和启发性的应用课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的目的是为学生创造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贴近生活、了解现实的实践机会。在生活化背景下拓展课堂内容,发挥教师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促进学生将教材知识内化于心,将学习成果加以实践运用,外化于行,实现由理论知识向劳动技能的转化,让小学教育回归生活、融入社会,以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提升创新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综合实践课导向性和启发性作用,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并化解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彻底根除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唱主角的痼疾,打破学习过程缺乏探索精神、沉闷乏味的现状,把学生从被动接受、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独特见解、思维受遏制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综合实践课的导向性和启发性理念还要求教师将活动过程生活化,将教材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过寻找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融合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逐步培养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现象、解答现实问题的能力。[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允许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唱“独角戏”的讲授方式,营造师生交流互动的学习氛围,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必须要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程当中,才能够习得相应的知识,并能够通过能动的思考来实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链接,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本学科教师,只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教学要求,才能够保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二)正确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目标
在践行素质教育理念、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教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提炼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实际特点的教学目标,并据此选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途径。教师要遵循教学目标,准确界定重点难点,深入分析学生知识层次和能力状况,通过开展学情分析对教学计划进行适时调整,使教学目标更加契合实践活动设置标准,更加符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特征。通过发挥教育资源、课堂资源、师资力量的优势,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始终运行在正确的教学轨道上。
(三)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长效机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开展生活化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教师从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持续深化课堂变革的思想,把追求考试分数的唯一目标转变为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中,要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探讨行之有效的育人规律,深入研究教学方法,科学设置活动开展的途径,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应用,再学习、再实践、再总结、再应用循环往复的过程,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长效机制,并以一定的方式固化成果形成标准的教学规范。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长效机制要求教师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状况、认知能力和群体的整体水平,因材施教、张扬个性、融会贯通、差异化发展。[2]教学过程一定要从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理解能力的实际情况出发,允许学生出现问题和错误,通过纠错机制及时引导学生走出认识误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共同寻找存在问题的根源,及时提出解决办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形成勇于面对挫折和挑战的坚毅品格,这对于学生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幸福生活有着较高的价值。
二、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策略
(一)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理念
在推进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形势下,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把理念创新作为根本。通过社会、学校、家庭与学生多方共同参与,形成提升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质量的合力。首先,要打破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教师闭门造车独立设计教学方案的现状,解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与课堂教学相脱节的矛盾。教师要纠正只重视学生掌握课本知识而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的缺陷,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兴趣特长,确立教育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推进个性化差异化发展明确方向。其次,教师要及时观察在综合实践课堂上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洞察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掌握情况,准确把握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效果评估,不断优化活动课内容使之与教学大纲、素质教育理念和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更加契合。创新综合实践活动理念要不断优化课程设计,逐渐建立起知识体系化、思维抽象化、能力具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渐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抽象、提炼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模型,将小学综合实践课演化为素质教育的大舞台。
(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趣味性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提升学生活动兴趣的切入点和落脚点,从转变思想观念入手,走出“综合实践活动是数学、语文、外语等重要基础学科的补充、可有可无”的认识误区,纠正弱化综合实践课育人功效或将之边缘化的错误做法。为提高活动的趣味性,教师要努力把综合实践课与学生的成长教育、生涯教育紧密结合,在提升活动课趣味策略上紧紧围绕小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强、喜欢新生事物的心理特点,把他们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熟知的内容作为活动课的重点,增强他们对活动的兴趣,减少他们对活动的陌生感觉。[3]教师要努力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不断深化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将学生从传统应试教育的重压下解脱出来,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活动课的新颖和创意魅力,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创新思维的有力帮手,真正发挥综合实践课让学生“回归生活和社会”的教育目的,收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预期效果。
(三)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求知欲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将情感教育作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参与教学活动和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小学综合实践课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年龄结构、生活体验以及对社会的认知程度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确保活动课题符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课程设计贴近生活实际,通过运用典型鲜活的事例架设一座联系课堂教学与生活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小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活动过程中缩短教学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距离,激发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大国重器、高精尖科技产品、智能信息、前沿技术的兴趣,扶植他们探索科学知识、融入实践场景、踊跃投身实践的学习热情。例如,开展社会化教学实践课可以把校园绿化作为活动主题,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述植物生长所必须的种子、阳光、水分、土壤以及温度适宜条件,向学生介绍校园花草树木类型以及生长习性,让学生自觉地将已有的生物学科植物知识与种植树木的绿化活动课紧密结合,从小培养学生亲自动手、躬身实践、关注社会、联系生活的行为习惯,树立学习知识、服务社会、创造劳动价值的正确思想,在活动中体现获得劳动成果的成就感,树立绿色环保生态理念,增强综合实践课程的说服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四)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主旨就是让教育回归生活和社会的本源,因此,要把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体现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育人过程中,在生活化背景下为学生搭建发展思维和创新理念的更大的舞台。为此,教师要对活动流程和授课环节进行细致分析,对活动课内容进行精心构思和甄选,准确抓取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效性的切入点,并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例如,学校在组织学生对家乡的河流湖泊等水系进行综合考察活动时,教师要通过详细的讲解指导学生了解江河湖泊流域的源头、水体储量、不同季节流量变化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绘图摄影,让学生熟知家乡河流的分布,了解河流两岸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调查河流环境保护以及受污染状况等,真正使综合实践课成为学以致用、解决问题的重要载体。[4]
(五)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谐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体现人文关怀思想,关注学生身心发展,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搭建增进理解、师生共成长的舞台,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在活动中的情感渗透。通过将生活化教学场景与综合实践课的融合,让师生在交流互动、探讨问题、探索求知的过程融洽彼此关系。教师要深刻钻研、挖掘教材,使实践课堂更具有趣味性、亲和力和感染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情感策略的运用上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征,制定差异性、个性化的情感培训方案。教师要树立和小学生做真心朋友的意识,处处站在小学生的视角思考问题,想他们所想,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教师要把小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分享自己童年时的快乐、讲述自己所经历过的挫折和失败,使小学生将教师当作求知路上的真心朋友,缩短心与心的距离,真正做到以情感人。
三、结束语
小学综合实践课充分体现了教育要回归生活,联结社会、融入自然的指导思想,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创新教学方式。这就要求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教师要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理念,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求知欲望,增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效性,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课和谐的师生关系,开阔学生眼界,丰富阅历体验,提升实践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素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