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素联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要素训练的应然策略

2022-03-17刘吉才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导语要素教材

文∣刘吉才

“要素联动”就是在语文要素训练过程中,将与要素相关的内容、环节综合考虑、整体建构,实现要素训练效率的最优化。实行要素联动,可以最大限度用好用足现有资源,最大程度整合内容板块和训练过程,显著提升要素训练效率。

要实行要素联动,一是基于教材编排的特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编排方式,将语文的育人价值和学科属性有机融合。全套教材将语文要素贯穿单元始终,分成若干个知识、能力训练的“点”,以单元集中编排。实际上,这些语文要素是一体化建构的,教材、单元之间,整体建构,前后衔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这就需要在进行要素训练时,对各个要素内容进行联动,才能取得最佳训练效果。二是基于要素训练现状。落实要素训练是部编版教材使用的内在要求。综观常态语文教学,教师言必称“要素”,要素训练被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常态要素训练单打独斗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在选择要素内容、要素方法时,往往着眼单篇课文、单个词句,进行孤立训练,没能从教材、单元整体出发。要素训练或重复或脱节,缺位、越位现象随处可见,造成训练效率低下。整体编排要素内容是部编版教材独创的编排方式,紧扣要素进行训练是教材使用的刚性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部编版教材特点,紧扣教材,理清要素编排规律,科学、全面、合理地落实要素训练。那么,怎样基于教材编排特点和要素训练现状,深入推进要素联动呢?

一、“联”在内容——从整合资源起步

部编版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教材内容,将语文要素贯穿教材始终。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要素训练时,从教材入手,立足教材,把握教材特点,从单元导语开始,整体梳理单元内容,以要素训练为抓手,纲举目张,拎起要素训练这一根线,将与要素相关的内容串联起来,进一步明晰联动对象,理清联动内容,为推进要素联动做好准备,让要素训练一以贯之,一气呵成,形成要素训练“一体联动”的局面。

一是揪住“总开关”。为更好地凸显教材的编排意图,编者在每单元的前面设置了单元导语,用高度凝练的语言,集中阐述编者的编排意图,对单元教材的目标定位和学习指导发挥着引领、导向作用。可以说,作为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元导语是把握重点、凸显要点的方向盘,是统整方法、指引方向的指南针。明晰联动对象,先要从单元导语开始,紧紧揪住单元导语这个“总开关”,把握联动的总方向。

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普遍对单元导语教学重视不够,认为单元导语不是具体课文,没有具体的教学任务,是可有可无的。在学习单元导语时,教师往往在课堂上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不做深入研读;有的干脆视而不见,直接跳过,直接进入具体课文的学习。这就造成单元导语教学的缺失,浪费了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立足教材,吃透编写意图,用足教材资源,发挥单元导语在要素联动中的“抓总”作用。一方面,读句子明晰内容。导语作为单元内容的起始部分,对单元教学起着引领、导向作用,尤其是直接对本单元要素训练进行了定向、定位。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导语中的关键语句,帮助学生明晰单元要素的主要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品词语感悟内涵。导语是要素训练的总抓手,师生不仅要了解其基本内容,还要对其具体内涵有较为准确的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相关动词、数量词,对本单元要素训练的内容、程度、数量、效果进行精准解读,把握主要内涵,为后续的联动定好位。

二是串成“一条线”。要素联动离不开具体的课文以及“语文园地”的协同配合。每篇课文都有明确的要素训练内容,一般借助课后习题进行提示。每单元要素训练的总结通常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呈现。教师要从教材编排特点出发,以单元导语为引导,借助课后习题、交流平台,将散落的要素训练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训练链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初步建构联动的基本框架,为深入推进联动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纵观当下的要素训练,其之所以没有形成整体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从单元整体出发,将单元内部的要素内容进行统整,造成各自为阵、单打独斗的局面。这样的要素训练,始终是孤立的、片面的,难以形成合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单元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要素的具体内容,并及时进行整合,形成联动的基本架构。一方面,要找准落脚点。要形成联动的架构,前提是要把握要素的具体内容。单元要素的内容需要借助每篇课文的学习来达成。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后习题,将隐藏在习题中的训练要点显现出来,并将几道练习题的训练要点进行归并,形成本课的语文要素,与单元要素相呼应。另一方面,要串成一条线。部编版教材是以单元进行整体建构的,语文要素的编排也是如此。教师要从教材整体建构的特点出发,将单元导语、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的内容一体感知、整体把握,单元导语明确方向,以课后习题细化内容,以交流平台总结方法,串成一条联动的线,形成一个整体的训练体系。

以执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教师要注意从教材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单元要素内容,明晰要素联动的对象。第一,导语明确方向。教师引导学生仔细研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要素内容,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为要素联动明确方向。第二,习题明晰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按课文顺序,逐篇浏览课后习题,概括每篇课文的语文要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要求仿照问题清单整理提出的问题,《夜间飞行的秘密》要求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求整理问题清单,筛选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第三,“语文园地”明了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学会提问的具体要求、方法,如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筛选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养成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

二、“联”在语言——从明晰载体深入

要素联动要取得实效,离不开具体的训练支点。这个支点就是语言。语言既是课文组成的基本元素,也是要素训练的落脚点、要素联动的衔接点。教师要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出发,将要素训练转化为语言品味的要求,用语言将各个要素内容连接起来,在语言品味中夯实要素联动的基础,让语言成为要素联动的支撑点、助推器。

一是精准选择落点。要素训练要取得实效,必须依托语言这个载体,找准语言落脚点,将“要素—要素联动”转化为“要素—语言—要素联动”,在语言的感悟、品味中理解要素、训练要素,内化要素方法,提升语文能力。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教师普遍对语言落点非常重视,引导学生读课文、画句子、写感受,夯实要素训练的基础。但语言落点的选择存在散、杂的问题,导致训练效率不高。“散”就是语言落点遍地开花,平均用力,分散了训练的精力;“杂”就是语言落点没有紧扣要素以及文本特点,没有体现要素精髓。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要素联动的实际出发,在精选落点上下功夫,精选、优选语言落点,发挥语言在要素联动中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紧扣关键词句。关键词句是在文章表情达意、谋篇布局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词句。这些词句既是文章表达的重点,也是要素训练极佳的语言落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关键词句,找准对话的切入口,举一反三,迁移运用。这些关键词句包括题眼、文眼、中心句、过渡句,以及其他在表达上起着重要作用的词句。另一方面体现文本特质。每一个文本都有其特有的文本特质。文本特质决定了该文本在课程内容、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内容中的特殊位置,也就决定了围绕该文本所采取的教学策略。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童话、寓言,不同的文体关注的重点不一样,不同的作者表达的风格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从研究文本开始,着力把握文本特质,真正做到“贴”着文本进行要素训练。

二是精心建构过程。要素联动要取得实效,离不开扎实有效的训练过程。教师要从要素训练的实际出发,在优化联动过程中下功夫,将要素和语言、要素和要素有机衔接,提升联动的效率。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要素训练得到高度重视,但要素训练过程机械、生硬的现象随处可见。教师过于强调课后习题的重要性,以习题训练为唯一性,造成要素训练的排他性,反而降低了整体效率。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单元、课文要素训练的整体出发,优化联动过程,提高联动效率。一方面在品味语言中悟要素。语言是要素训练的落脚点,也是理解要素的切入点。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品味语言中深入体会要素内涵,可以通过对比、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在理解意思、揣摩表达的过程中,把握要素的基本内涵,习得方法,内化能力。另一方面,在前后勾连中显联动。部编版教材对于要素内容是整体建构的。教材之间、单元之间、课文之间,要素内容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内在顺序。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要素联动时,要充分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在要素训练过程中,注意前后勾连,把本单元、本篇课文的要素训练整合起来,在复习中巩固,在训练中提升。

以执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铺满巴掌的水泥道》为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是这篇课文的语文要素。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语文要素,寻找语言落点,实行要素联动,深化要素训练。 首先,圈画要素落点。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难懂、不理解的词语。这是帮助学生明晰要素训练的语言落点。其次,示范要素训练。教师以“明朗”为例,引导学生说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理解其意思。学生有的用近义词“晴朗”;有的运用组词法,把“明朗”拆分为“明亮晴朗”;还有的联系上文“天开始放晴了”,说明“明朗”就是“晴朗”的意思。最后,内化要素联动。教师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进行提炼并板书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理解自己圈画的词语,将整个要素训练过程联动起来,及时内化运用,提高训练的效率。

三、“联”在方法——从优化指导提升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方法是能力的核心要义,要使要素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需要方法的有力支撑。小学生由于自身基础、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能力相对薄弱,亟须得到方法层面的指导。要素联动训练也是如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以方法指导为重点,在细化方法指导内容中抓实要素联动,在优化方法指导过程中提高联动效率。

一是细化方法内容。方法指导首先要了解方法内容。整体建构是部编版教材的编排特色。教师要从教材这一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在把握要素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要素方法序列,细化方法指导内容,夯实联动的方法基础。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方法指导虽然受到教师的重视,但方法指导的无序化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在进行方法指导时,缺少整体视角,没有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单元要素方法,随意性较大,前后脱节甚至前后重复。

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单元联动的角度,一体化建构联动方法,理清方法指导序列,科学、有序地建构联动方法。一方面理清方法序列。部编版教材的要素是以单元为单位整体建构的。编入单元的要素,既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包括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教师要从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循着单元导语—课中提示—课后习题—交流平台的顺序,理清要素训练的方法序列,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为要素联动找准方法定位。另一方面细化方法内容。没有操作性的方法只能算是伪方法。增强方法的实效性,必须要在方法的操作性上下功夫。教师要从要素方法的实际出发,将概括的方法具体化,细化为学生具体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运用起来得心应手,提高方法运用的效率。

二是优化方法联动。方法联动要取得实效,还要在优化联动过程中下功夫。优化方法联动的过程,需要做到目中有人、目中有法。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能力弱,迫切需要得到实实在在的方法指导。助学资源丰富是部编版教材编排特色之一。教师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教材助学资源的优势,用资源助力方法联动。纵观当下的课堂教学,教师虽然高度重视要素方法的指导,但普遍存在指导过程粗糙、孤立的现象。要么过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方法的过程,教师则袖手旁观;要么过于专业,将方法指导的过程专业化,远离学生的实际;要么过于孤立,抓住一点反复训练,没有着眼整体,切片化现象严重。

这就要求教师要着眼学生、教材实际,科学建构方法联动过程,做到方法内容的精准,方法形式的精当,切实提高方法联动的实效。一方面形成联动格局。方法联动的核心在“联”字。教师要从教材编排特点出发,聚焦单元助学系统,着眼整体,在方法的“联”上做文章。要在理清方法序列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每篇课文的方法位置,在复习中引入,在铺垫中导出,前后呼应,形成方法训练的联动局面。另一方面丰富联动形式。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常常将一句话读成一幅画。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着力改进联动的形式,让抽象的方法形象化,让理性的方法会说话。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如简笔画、表格、示意图等,把方法之间的前后联系形象呈现出来,便于学生瞻前顾后、勾连上下,形成方法联动的整体架构,提高联动的效率。

以执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为例,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是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教师高度重视方法指导在要素训练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以方法为抓手,优化要素联动过程,凸显联动重点。首先,了解要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要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研读“交流平台”,圈画理解难懂句子的常见方法——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等,为后续方法运用做好内容上的准备。其次,指导要素方法。教师以“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的,跟受刑一样”为例,引导学生回读上文,找到描写“痛”和“痒”的句子,在联系上下文中了解小沙当时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忆自己类似的经历,在结合生活经验中体会小沙当时的感受。最后,运用要素方法。在方法指导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理解自己圈画的难懂的句子,实现方法的迁移运用,如运用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连在他肩上拍了三下”,运用联系上下文理解“真比那老剃头师傅还熟练”。

紧扣语文要素进行训练是部编版教材的基本要求。只要我们一切从学生和文本的实际出发,立足教材特点,聚焦要素训练,以要素联动为抓手,“联”在内容——从整合资源起步,“联”在语言——从明晰载体深入,“联”在方法——从优化指导提升,就一定能优化要素联动过程,发挥教材整体建构的优势,让要素联动成为部编版教材要素训练的应然策略。

猜你喜欢

导语要素教材
教材精读
导语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