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果价格波动、产品替代性与南北空间差异

2022-03-17祁春节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替代性波动供给

胡 友,陈 昕*,祁春节

(1.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45;2.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中国水果产量自1993 年以来连续位居世界第一,其主产地与我国重点扶贫区域高度重合,产业发展对于带动果农脱贫增收、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价格波动频繁成为我国水果市场的一个典型特征。据统计,200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全国36 个重点城市①36个重点城市源自于刘承水编著的《中国城市管理报告(2020):中国36个重点城市管理水平评价》,包括27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和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水果月度消费价格波动幅度超过5.01%,最大波动幅度为14.51%,其中有83 个月涨幅超过5.35%,24 个月降幅超过3.23%。各大城市水果价格波动特征各有不同:北京、青岛等北方城市水果月度消费价格波动幅度分别为9.31%、9.16%,而武汉、深圳等南方城市水果月度消费价格波动幅度仅为5.40%、4.07%。那么,水果价格波动是否具有南北空间差异?产生这种空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只有明确水果价格波动空间差异产生的原因,才能有效缩小甚至消除该差异,促进全国范围内水果稳定供给和价格空间整合,实现水果市场及产业良性发展。

学术界对农产品价格影响的研究非常丰富,主要从农产品价格影响机理和区域差异两方面展开研究。关于农产品价格的影响机理,学术界已形成“供求决定论”“外生冲击论”和“市场结构论”三种主要观点。一些学者从供需角度认为食品供给体系的脆弱性、农业生产成本提高、流通成本过高、城镇化、食品需求结构改善和通货膨胀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内在机理[1-4]。部分学者指出贸易政策、生物质能源价格、汇率、石油价格、金融因素和突发事件等冲击因素对农产品价格产生外生冲击[5-9]。关于市场结构因素,学者们普遍认为农产品纵向产业链价格之间的传递会引起价格波动[10-13]。

关于农产品价格的区域差异,始于改革开放初期农产品收购价格地区差异的研究,彼时农产品收购价格地区差异源于极差地租[14]。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学术界开始从市场视角研究农产品价格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生产成本、市场成熟度等宏观市场因素在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研究中受到关注[15]。21世纪以来,学者们在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研究中更加注重销售渠道、物流通道等微观市场因素的影响。由于农产品集贸市场与超市价格存在差异,而东、中、西部地区农产品零售主体不同,因此农产品价格存在区域差异[16-17]。农产品流通效率影响农产品价格,因此农产品流通效率区域差异导致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18-19]。以上研究均从供给视角研究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此外,需求视角下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也受到关注。东中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异是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的重要需求因素[20-21]。随着农产品价格波动系统复杂化,外生冲击因素如气候条件、生产的季节性在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研究中也受到关注,认为气温、昼夜温差、季节性生产是生鲜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22-23]。

以上农产品价格影响机制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单个农产品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少考虑替代产品市场的影响,蔬菜、肉禽、粮食与水果共同构成人类主要食物与营养,与水果可能存在替代关系,其价格的波动可能会对水果价格产生影响。以上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的研究尽管考虑了诸多引起农产品价格区域差异的原因,却忽略了替代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我国南、北方水果生产和供给的季节均衡性、消费偏好性都存在差异,与蔬菜、肉禽、粮食的替代关系可能存在差异。基于此,本文从产品替代性视角研究我国水果价格波动的短期影响机制及其空间差异性,希冀对全国范围内水果价格稳定及市场整合提出合理的对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农产品具有本地供给的季节性和区域差异性,加之农产品跨区供给成本的区域差异性,导致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季节性和区域差异性。短期内居民消费预算支出不变,在预算支出约束下,其水果需求受替代产品价格的影响。

(一)水果价格波动替代性影响的空间差异性特征

在水果生产季节性不均衡区域,生产季本地水果集中入市,若异地水果耐腐性强则流通成本低,跨区供给成本低,水果价格下跌,而在非生产季供给依赖本地库存和异地水果跨区供给,若异地水果易腐性强,损耗和流通成本高,水果价格会上涨,导致生产不均衡区域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水果需求受预算支出的约束大,受替代产品价格的影响显著。反之,在水果生产季节性均衡区域,各季节本地水果供给较多,若异地水果耐腐性强则流通成本低,跨区供给成本低,以致各季节水果市场供给均较充足、价格均较低,从而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小,水果需求受预算支出的约束较小,受替代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显著。我国南、北方气候、土壤资源禀赋迥异,水果生产极具南、北地域性特征。北方主要生产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于秋冬季成熟并入市,南方主要生产枇杷、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和柑橘类亚热带水果,分别在春夏、秋冬季接续入市,因此,我国南、北方水果生产的季节均衡性存在空间差异。此外,温带水果和亚热带水果耐腐性强而热带水果易腐性强。基于此,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说:

H1:替代性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南、北空间差异性。

(二)北方水果价格波动的替代性影响特征

北方水果生产季节不均衡,春夏季无大量水果产出,秋冬季有大量温带水果产出。因此,北方春夏季水果供给依赖本地温带水果库存和南方热带水果跨区供给,而秋冬季水果供给依赖本地应季温带水果和南方亚热带水果跨区供给。由于热带水果易腐性强,跨区供给的损耗和流通成本高,因而北方春夏季水果供给不足,价格普遍较高。大多数亚热带水果耐腐性强,跨区供给的损耗和流通成本低,加上温带水果应季集中供给,因此北方秋冬季水果供给充足,价格普遍较低,因此,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当替代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时,居民水果需求受预算支出约束大,其受替代产品价格的影响显著。基于此,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说:

H2:替代性产品价格对北方水果价格波动的影响显著。

(三)南方水果价格波动的替代性影响特征

南方水果生产季节相对均衡,春夏季有大量热带水果产出,秋冬季有大量亚热带水果产出,故南方春夏季水果供给依赖本地热带水果集中供应和北方温带库存水果跨区供给,秋冬季水果供给依赖本地亚热带水果集中供给和北方温带水果跨区供给。由于温带水果耐腐性强,跨区供给的损耗成本和流通成本低,以致南方春夏季和秋冬季水果均因供给充足而价格普遍较低,由此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小。在预算支出不变情形下,由于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小,居民水果需求受预算支出约束小,其受替代产品价格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提出第三个研究假说:

H3:替代性产品价格对南方水果价格波动的影响不显著。

基于上述分析,构建水果价格波动的替代性影响及空间差异的逻辑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分析框架

三、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替代产品价格对被替代产品价格的影响通过消费者改变日常消费结构而产生,体现为日度或月度变化,具有短期性,宜采用高频价格数据进行分析。基于数据可获得性,采用水果、蔬菜、肉禽和粮食的月度消费价格指数(环比),时间范围为2009年1月—2020年12月,截面对象为全国36个重点城市。数据来源于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在南北空间划分上,依据地理上通用的秦岭-淮河分界线,将该分界线以北的北京、济南、大连等18个城市归为北方城市,以南的合肥、昆明、贵阳等18个城市归为南方城市。

(二)研究方法

分别运用同截距同系数和变截距变系数面板模型分析蔬菜、肉禽和粮食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具体公式如下:

式(1)~式(2)中,fit、vit、mit和git分别表征i城市t期的水果、蔬菜、肉禽和粮食价格指数,αi为全国城市水果价格随机波动的平均水平。式(1)中的ns为表征南、北区位的哑变量,取值分别为“0”和“1”,其中“0”表征南方城市,“1”表征北方城市;k分别取值1,2,3;ag为v、m和g的选择变量,分别代表其中一个变量进入模型。ns×lnag为区位变量和所选择变量对数的交叉项,用以模拟同截距同系数面板模型假设下蔬菜、肉禽、粮食价格对水果价格影响的空间差异,若交叉项系数β0k显著为正,则表明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影响存在南、北空间差异。式(2)中用以表征变截距变系数假设下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影响的空间差异:若βi1≠βj1或(且)βi2≠βj2或(且)βi3≠βj3,当i,j=1,2,…,36 且i≠j,表明蔬菜、肉禽及粮食价格对不同城市水果价格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先利用同截距同系数面板模型研究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影响的南、北空间差异,然后利用变截距变系数面板模型进一步验证这种南、北空间差异的存在性。

(三)水果价格波动的南北空间特征

1.水果价格波动演化的南北空间特征 36 个重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演化表现出明显的南北空间差异。北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幅度普遍较大,有13 个北方城市水果价格月平均波动幅度超过7.5%,包括长春、沈阳、大连、北京、济南、青岛、太原、石家庄、乌鲁木齐、呼和浩特、西宁、兰州、西安。南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幅度普遍较小,有13 个南方城市水果价格月平均波动幅度低于6%,包括武汉、长沙、南宁、广州、深圳、海口、上海、杭州、厦门、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图2 显示北方城市水果价格月均波动幅度明显大于南方,大多数月份北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的最高点高于南方,最低点也低于南方。大体上北方秋冬季水果价格大幅下跌,次年春夏季价格趋涨,而南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相对平稳。

图2 2009—2020年南、北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走势

2.水果价格与替代产品价格相关性的南北空间特征 采用相关系数分析水果价格与其替代产品价格相关性及南北空间差异(表1)。首先,大多数城市水果价格和蔬菜价格正相关,说明二者之间具有替代性关系。北方城市水果和蔬菜价格相关系数的平均值为0.185,远高于南方城市的0.049,该相关系数大于0.1 的北方城市有15 个,而南方城市只有2 个,表明北方城市水果和蔬菜价格联动性大于南方城市。其次,大多数城市水果和肉禽价格正相关,说明水果与肉禽具有替代性关系。北方城市水果和肉禽价格相关系数平均值为0.144,大于南方城市的0.063,该相关系数大于0.1的北方城市有13个,而南方城市仅6 个,表明水果和肉禽价格相关性存在南北空间差异。最后,大多数城市水果和粮食价格相关系数为正,表明水果与粮食之间存在某种替代关系。南、北方城市水果和粮食价格相关系数的平均值相近,相关系数大于0.1 的南、北方城市数量相当,表明水果和粮食价格的替代关系在南、北方空间差异不大。

表1 36个重点城市水果价格与替代产品价格的相关系数

四、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检验与模型的选择

首先,构建同截距同系数面板模型研究各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影响的南北空间差异,其后构建变截距变系数面板模型进一步验证这种空间差异,使研究结论更加具有稳建性。从表2可见,水果与各替代产品价格间的联动性检验结果分别拒绝不存在截面相关、异方差和一阶自相关的原假设,而传统的Hausman检验是基于个体间不存在异方差、截面相关和序列相关的研究假设,说明传统Hausman检验法并不可靠。为此,采用基于Bootstrap的Hausman检验法进行检验,结果拒绝具有随机效应的原假设,判断该联动性模型具有固定效应,故模型(1)和模型(2)均基于固定效应模型展开。

表2 固定效应与随机效应模型选择的相关检验及结论

(二)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实证分析

1.同截距同系数假设下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 对同截距同系数面板模型(1)进行拟合,结果如表3所示。表3中含有交叉项的3个模型中蔬菜、肉禽和粮食价格的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蔬菜、肉禽、粮食对水果具有替代性。蔬菜、肉禽价格与南北区位的交叉项影响系数显著为正,表明蔬菜、肉禽对水果的替代性具有南北空间差异,这一结论与H1一致。模型(4)和模型(5)拟合结果表明,蔬菜、肉禽对水果的替代性影响在北方城市显著而在南方城市不显著,粮食对水果的替代性影响在南、北方城市均显著,这与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分别加入交叉项拟合得出的结论高度一致,共同验证H1的可靠性。

表3 同截距同系数假设下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

蔬菜、肉禽对水果的替代性具有南北空间差异,可能与南北方水果供给季节均衡性差异有关。南方城市热带水果于春夏季入市,亚热带水果于秋冬季入市,加之耐腐性强的北方温带水果跨区供给的损耗和流通成本较低,因此南方市场水果供给具有季节均衡性,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差异较小,消费者水果消费受预算支出的约束较小,作出的水果消费决策调整幅度较小,因此水果价格受替代性影响较小。北方温带水果在秋冬季大量入市,加之南方耐腐性强的亚热带水果跨区供给成本低,水果供给充足,价格较低。北方春夏季无大量水果产出,市场供应依赖上期库存和热带水果跨区供应。由于热带水果普遍易腐性强,跨区供应的损耗和流通成本高[24],以致北方春夏季水果供应不足,价格普遍较高,因此北方水果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差异大,消费者水果消费受预算支出约束大,消费决策调整幅度较大,水果价格受替代影响也较大。粮食对水果的替代性明显但不具有南北空间差异,一方面说明水果对于我国部分消费者而言尚属高端消费品[25],粮食对水果的收入竞争性较强;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在全国实施北粮南运政策有效稳定南、北方各城市粮食价格,使其具有季节均衡性,因而其对水果的替代性影响不具南北差异性。

2.变截距变系数假设下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 对变截距变系数面板模型(2)进行拟合,结果如表4所示。北方大多数城市蔬菜价格的变系数显著为正,而南方大多数城市蔬菜价格的变系数不显著,表明北方大多数城市蔬菜对水果具有显著的替代性,而南方大多数城市替代性不显著,H2和H3得以验证,表明水果价格的替代性影响具有南北空间差异,与同截距同系数模型结果一致。究其原因与南北方城市水果供应的季节均衡性及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差异有关。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在预算支出约束下,居民会在春夏季调整水果消费决策,以蔬菜进行部分替代消费,从而蔬菜对水果的替代效应较大。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小,居民水果需求受预算支出约束较小,水果消费较稳定,蔬菜无法轻易替代水果。

表4 变截距变系数假设下替代产品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

北方大多数城市肉禽价格的变系数显著为正而南方大多数城市该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说明北方大多数城市肉禽价格对水果价格具有替代性影响而南方大多数城市替代性影响不显著;北方大多数城市肉禽价格的变系数大于南方,表明北方大多数城市肉禽价格对水果价格的替代性影响大于南方,与H2和H3一致,也与同截距同系数假设下肉禽价格对水果价格影响的结论一致。肉禽对水果的替代性呈现的南北差异原因依然与南北方水果价格波动的季节性差异有关。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在春夏季水果价格较高时,受预算支出约束,北方居民会减少水果消费而增加价格相对较低肉禽消费。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小,居民水果消费受预算支出约束小,故而肉禽价格对水果价格的替代性影响不明显。

南北方各有部分居民收入较低的城市粮食价格对水果价格的替代性影响显著为正,说明居民预算支出能力影响粮食对水果的替代效应,这种替代效应并无显著的南北方空间差异。在低收入家庭,水果消费依然属于高端消费,粮食支出占食品消费预算支出的比例大,粮食价格稍有波动就会引起居民对水果消费做出替代性决策引起水果价格波动。此外,因为粮食耐腐易于存储和运输,北粮南运使南北方城市粮价波动差异小,对水果的替代效应无空间差异。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以我国36 个重点城市2009 年1 月—2020 年12 月的市场价格数据为基础,从产品替代性视角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蔬菜、肉禽和粮食价格对水果价格的影响及空间差异性,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36 个重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存在南北空间差异,北方城市水果价格波动幅度普遍大于南方城市。第二,由于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小,因而蔬菜、肉禽价格对水果价格的替代性影响不显著,而北方水果价格季节性波动较大,因而蔬菜、肉禽价格对水果价格的替代性影响较显著。第三,粮食价格仅在收入水平较低的部分城市对水果价格具有替代性影响,同时我国稳定粮价的政策保使得南北方粮食价格波动均较小,其对水果价格的影响不具有南北空间差异。

(二)政策建议

我国水果价格波动的南北空间差异在一定程度可归结为其替代产品影响的南北空间差异。因此,要平抑水果价格波动,实现水果价格空间整合,需要从水果价格波动的替代性影响入手,从区域差异化管理、水果跨区流通和替代产品价格联动性三个方面优化我国水果价格调控政策。

第一,实施水果价格的区域差异化管理。通过均衡化水果季节性供给降低北方城市水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根据北方不同城市人口、预算支出水平、水果偏好预测北方非生产季的水果需求量,据此确定本地和异地水果跨区供给量,鼓励供应商、农户库存适量温带和亚热带水果以缓解生产季水果价格下降的压力。南方水果种植区要进一步平衡不同生产季水果的种植布局,保障水果供给的季节性均衡。

第二,出台支持南方易腐性水果的跨区流通政策。通过对易腐性水果的跨区运输采用运输速率更高的运输方式、改善热带水果主产区的运输条件来降低南方热带水果跨区供应北方市场的时间成本;针对水果易腐性特征提高冷链保鲜物流水平,降低南方热带水果跨区供应北方市场的损耗率;加强春夏季北方水果需求与南方热带水果供给的市场匹配系统建设,降低南、北方水果价格的季节波动性。

第三,加强对水果及相关替代性产品价格的监测预警。将水果及其相关替代性产品价格纳入到水果价格波动的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涵盖水果产销和库存数量、流通网络和市场价格的产业信息共享平台,争取与蔬菜、肉禽等相关替代品的信息数据库进行全面对接,实现水果和相关替代性品的生产和市场流通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和统筹管理,及时预测影响水果价格波动的外生冲击因素。

(责任编辑:尹琴,英摘校译:吴伟萍)

猜你喜欢

替代性波动供给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休闲假期
“供给侧”何以流行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从资本论角度对文化创意品的价值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