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候变化情境设置影响农户风险偏好选择行为吗?
——来自中国重庆的田野调查研究

2022-03-17金建君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系数损失选项

何 睿,金建君*,吕 红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北京 100875;2.重庆社会科学院生态与环境资源研究所,重庆 400020)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风险和不确定性在农户行为中扮演重要角色[1]。农户作为农业这个典型风险行业的主体,在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过程的农业生产中,常常面临着自然、技术、市场、政策以及契约等一系列自然、经济和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风险[2]。同时不可否认,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业生产极其脆弱,受气候变化这一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当今气候变化也是影响农户生计的一个主要风险[3]。而当遇到各种风险时,农户会调整生产对农业风险进行适应和管理,农户的生产行为决策既会受到外界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也会受到农户个体自身内在特点的影响[4]。

风险偏好是个体感知决策背景并在风险或不确定情况下作出决策的重要主导因素[5]。心理学中将风险偏好定义为一个人对所面临的具有一定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决策问题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经济学中将风险偏好解释为个体对待自己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的经济行为产生风险的态度。无论是哪一个定义,风险偏好都揭示出个体对风险的喜爱或厌恶程度。此外,风险偏好包括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因为个体一方面可能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采取措施,另一方面也可能根据损失的可能性采取措施[6]。多项研究表明,农民的风险偏好对其行为决策有着重要影响[7-8]。我国学者的研究普遍表明风险厌恶型农户主要采取保守的农业生产行为(如施用更多农药等)以规避农业风险,而偏好风险的农户则更倾向于相对风险较高的农业生产项目(如农业信贷等)以获取更高的收益[2,8-11]。还有研究发现,农户的生产生活决策行为不仅受到农户风险偏好的影响,同时其边际影响比农户年龄、经历等因素影响更大[12]。

风险偏好的测量方法主要包括直接测量法、风险相关人格特质测量法和风险偏好行为测量法[13]。目前,个体风险偏好的实验行为测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14]。该方法主要通过研究人员设计经济实验,将受访者带入特定的风险情景中,为受访者设计行为选择让其进行风险决策,并根据受访者的决策推断其风险偏好。如何结合或改进研究方法使得参与实验者更好地理解实验内容,研究人员获得更为准确和全面的信息是学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已有文献中,一些研究者采用不设置情境的抽象实验方法[15],也有一些研究者采用设置特定情境的实验来测量个体的风险偏好[16-18]。例如,有学者在研究风险偏好对个体节能技术花费的影响时,在传统的彩票实验基础上设置能源花费的实验背景[16];还有学者在研究信息对风险偏好选择影响时,设置在不同降雨水平下对两个种类土豆进行选择的较真实实验[18]。Alexandra等[19]研究食物、奖品、金钱背景是否会改变个体风险偏好选择,发现环境会改变人类风险偏好选择,从而进一步阐明决策的演变。此外,最新的研究对抽象实验在预测实际决策的能力方面提出质疑[1],认为使用现实生活和特定语境的框架实验会减少方法内部和方法之间的不一致性[20]。虽然已有国外研究表明,语境框架可能会影响决策者的行为,但目前国内学者利用实验经济学测度风险偏好时,依旧普遍使用无特定背景的实验,使用真实情境进行实验的研究较为有限。同时,对于情景框架是否会影响以及如何影响中国农户的风险偏好选择行为,现有的实验证据仍有待补充。

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实证考察实验情境(具体为气候变化情境)对农户风险偏好(包括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选择行为的影响,拟采用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模型以区分实验差异,研究结果可以丰富极为有限的现有研究。同时,在验证实验的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中国农民的个体和社会经济特征对其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政府及相关机构设计风险偏好实验,更好地识别农户风险偏好,提高农户对风险(尤其是气候变化风险)的应对能力提供政策参考。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

风险实验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是在实验说明中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使用抽象或语境风险语言[21]。前人的研究表明,语境框架对任务投入有影响,语境指示对实验很重要,决策会受到决策框架的强烈影响[22]。同时,风险偏好的情境依赖性是解释风险偏好诱发不稳定性的因素之一,这在文献中已得到证实[23]。而农民常常是一个整体倾向于风险规避的群体[6,8,24-25],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农民厌恶风险,特别是在其基本生活需求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已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严重扰乱世界气候的自然状况,对农业的影响较为严重,使得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加大,农业成本和投入力度增加,生产条件改变[26]。而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受害者[27],农户只有采取合理的适应措施和行为,才能有效减缓和降低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28]。那么这些在发展中国家本身就可能呈现风险厌恶特征的农户,在面对气候变化这一实验框架时,会对这一信息作出更真实的处理,具体表现出担心气候变化会对其生产生活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气候情境框架会使农户风险偏好行为降低,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程度提高。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气候变化情境框架对农户的风险偏好选择行为具有负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

为了探究农民的风险偏好,针对中国农民受教育水平较低的现实,在Liu 等[9]和Holt 等[15]的研究基础上,改进设计实验方案。被试者在参与实验后会根据其选择被给予一定的奖励。实验分为两个系列,系列Ⅱ是在系列Ⅰ的基础上进行,两个系列联合测定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和损失厌恶程度。相比于Tanaka 等[6]用于测度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的三阶段模型,本文的二阶段实验设计更为方便,可以确保中国被试农户能够更为快捷且有耐心地完成实验。同时,本文也充分借鉴Liu 等[9]的测度设计,但在系列Ⅰ中采用更为简单的Holt等[15]的实验模型,以确保得到符合中国农户特征、更高质量的实验数据。

1.风险厌恶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每个被试者被要求在8 个安全选择和风险选择之间进行二选一的问题上作出决定[8]。表1 列出了风险选项(选项B)和安全选项(选项A)之间的选择和预期回报的差额(选项A 收益-选项B 收益)。任务1~任务8的安全收益从200减少到150、120、100、80、60、40和20个代币,具有100%确定性的概率。风险选项有两种收益,分别为200 和0,发生的概率分别为50%和50%。随着任务数量的增加,风险选项的期望值将高于安全选项。与那些风险厌恶程度较低的被试者相比,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被试者应该选择更安全的选项。风险中性的被试在任务1~任务4中选择安全选项,任务5~任务8中选择风险选项。

表1 风险厌恶实验(系列I)

为了讨论实验选项报酬价格的效用函数,本文接受相对风险厌恶恒定的假设。根据预期效用理论,效用函数表示为:

式(1)中,x为报酬数额,σ为风险厌恶系数。

2.损失厌恶实验 为了衡量被试者对损失的态度,要求被试者在实验中涉及损失金钱可能性的二值选择中作出选择。本实验设计仿照Tanaka 等[6]和Liu等[9],选项和预期回报的差额如表2所示。对于每个任务,选项A 和选项B 收益或损失的概率都是50%。选项A(损失35 个代币)可能丢失的数量总是低于选项B(损失40~65 个代币)。在任务1 中,选项A 具有比选项B 更高的预期报酬。随着任务的开展,选择选项B比选项A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在任务4时,选项A和选项B具有相同的预期收益,之后选项B比选项A具有更高的预期收益。效用函数可以表示为:

表2 损失厌恶实验(系列II)

式(2)~式(3)中,x为报酬数额,σ为风险厌恶系数,λ为损失厌恶系数。

3.情境设置 气候变化近年来已经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一个严重现象。已有文献发现,为了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有必要在农民层面考虑风险感知、气候变化脆弱性和适应能力[10-11,25-28]。当面对气候变化时,农民会采取一些行动来适应气候变化,如改变管理实践(改变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等)[2,13]。同时,为了更好地研究农民的风险偏好,应该在一个完全独立于以往行动的全新的实验情境中进行决策,控制内生风险等变量的影响。

在风险厌恶实验中,被试者参加有实验情境的实验,会被告知农户在气候变化日益加剧的情况下政府决定根据上半年的情况,在今年采取改变农药种类的方式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良影响,其可能将因此而受益,因为所种植的农作物在今年余下月份将会提高单位收益。农药A 对应着安全性选项,农药B 对应着风险性选项。农药的使用有8种水平,也即对应着实验的8个任务。政府将根据农户的选择进行决策,参加无实验情境的被试则只是被告知,会在相应概率下得到相应报酬。

在损失厌恶实验中,实验者将告知被试使用农药会对农田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无法在未来几年增加产量。产量增加或减少的概率是50%。选项A 对应农药A,选项B对应农药B,7个任务对应7个农药施用水平。在相同农药施用量下,农药B 的收益始终高于农药A,当然,损失可能更大。与此同时,参与无实验情境设置的被试者只被告知,其有50%的机会获得一些奖励,也有50%的概率面临一些损失。

4.实验过程 具体的实验过程包括三个步骤:第一,分发和解释实验指令,并确保每个参与者能正确理解实验规则;第二,分发编号的实验说明和决策表,由参与者自行选择;第三,收集决策表,根据每个参与者的选择进行实际支付。当所有系列实验完成后,实验将根据参与者的随机选择进行实际支付。首先,参与者随机选择标有1 或2 的卡片,其中卡片1 代表系列I,卡片2 代表系列II。然后,如果抽到第一张牌,参与者将从8 张标有数字1~8 的牌中选择一张作为奖励。每张卡片上的数字对应参与者回答的8 个任务,也就是说,标记为1 的卡片对应任务1,标记为2 的卡片对应任务2,依此类推。最后,如果没有确定的收益,就会有下一个支付程序。参加者将再次在黑卡和红卡之间作出选择。如果抽到的卡片为黑色,参与者将获得前半部分的奖励;如果抽到的卡片是红色的,参与者将获得参与者选择后一半的奖励。因此,参与者更有可能作出认真的决定,因为实际现金支付与其选择密切相关。

三、数据来源、研究方法与变量选取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课题组于2017 年6 月在重庆市大足区进行的调查和现场实验。调研根据乡镇规模、人口、地理位置、农业生产和经济条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受访者。最终选取中敖镇和三驱镇2 个乡镇,然后在每个乡镇选择6 个村庄,根据村人口规模,每个村随机抽取30~50 人,选择户主或家庭农业生产决策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选中的参与者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前到达村委会办公室。在进行风险实验之前,每个参与者都被要求完成一份简短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收入和支出、农业活动、信息获取和社交网络等。调查结束后,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两个实验中,一个有气候变化情境,另一个为无情境框架。最后,共有475位农民参与本次调研,排除遗漏回答,用于进一步分析的有效样本共有462 名应答者,其中228 名来自情境设置实验,234 名来自无情境设置实验。实验结束后,参与者会因为参与获得15元的奖励,以及从实验中获得的回报。

(二)研究方法

风险实验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论问题是情境如何影响农户的风险偏好以及影响程度。本文采用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情境设置和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对农户风险偏好的影响。在统计检验中,由于存在无序的多分类变量,采用卡方交叉表来检验群体数据“情境设置”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借鉴Rommel 等[1]的研究方法,使用更为简单更易解释回归关系的OLS模型来估计结果。

(三)变量选取

1.因变量 本文在分析过程中运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估计农户风险偏好选择的影响因素,包括情境设置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文的研究目标,所使用的因变量包括风险厌恶系数和损失厌恶系数。本文的风险厌恶系数和损失厌恶系数是通过行为经济学实验测度出来的具体系数值。

2.核心自变量 本文的核心自变量是实验情境设置的行为变量,是一个二分变量,有情境设置为1,无情境设置则为0。因此,总共有228个来自情境设置实验的农户参与实验行为为1,而234个来自无情境设置实验的农户行为为0。

3.控制变量 为了提高回归结果的可信度,根据已有研究,本文的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年龄、性别、常住人口、农药支出、地理位置、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农机价值、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等农户特征变量。主要来自农户4 个方面特征:①个体和家庭特征,主要是农户年龄、性别和家庭居住人口情况。②生产应对措施,主要由农药支出情况衡量。③信息来源,主要是由农户的家庭位置和农技培训情况衡量。④农业依赖程度,主要是农户的农机价值和参与农业合作社情况。表3 报告了各变量的样本描述性统计。由表3看出,受访者平均年龄为58岁,男性比例为53%,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大约为4人,去年每户平均的农药支出为105 元,有54%的人居住在城镇周边,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数为18%,平均每户的农业机械价值为4 000元,同时有9%的人加入农业合作社。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

四、结果与分析

(一)风险偏好实验及其差异检验

农户风险偏好转点数据的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无论是风险厌恶实验还是损失厌恶实验,情境设置和无情境设置实验都存在一定比例的交叉选择。交叉选择是指农户在选择时不保持一致的风险倾向,出现不连续的一致选择。在有实验情境设置下,风险厌恶实验有9 个交叉选择,损失厌恶实验有11 个交叉选择。在无实验情境设置的情况下,风险厌恶实验有11 个交叉选择,损失厌恶实验有13个交叉选择。

表4 农民决策转换点的统计描述

表5 显示无情境设置的风险厌恶实验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6.13 和2.33,损失厌恶实验的转换点为4.86,标准差为2.38。无情境实验设置下的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转换点结果反映出研究区农户的损失厌恶程度处于中等水平。情境下风险厌恶实验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6.23 和2.17,损失厌恶实验的转换点为5.13,标准差为2.24。与无情境设置的实验不同,结果显示被试者不愿意承担风险和损失。

表5 农户决策转换点的均值和标准差

由于存在无序的多分类变量,采用卡方交叉表来检验群体数据“情境设置”的独立性以及风险偏好和损失偏好的转换点差异性。结果发现,情境框架设置与无情境设置的受访者在风险偏好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风险厌恶实验和损失厌恶实验的p值分别为0.093(df=7;χ2=12.237)和0.244(df=7;χ2=9.120)。

为了更准确地测度农民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的具体情况,利用效用函数(CRRA)计算相应的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系数(表6)。本文计算的平均风险厌恶系数和标准差在没有实验情境下分别为0.16 和0.74。在情境设置下,风险厌恶系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计算为0.22 和0.67。在无实验情境的情况下,损失厌恶系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2.69 和2.69。情景设置下的平均损失厌恶系数为2.87,标准差为2.63。本文关于风险厌恶系数的结果与大多数文献一致,即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是风险厌恶的[6,13,24],同时损失厌恶系数的估计结果非常接近Tanaka等[6]的结果2.25。

表6 农户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系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系数对应的卡方交叉表检验显示,在参与有情境设置和无情境设置实验的受访者之间,风险厌恶系数和损失厌恶系数有显著差异。风险厌恶系数和损失厌恶系数的p值分别为0.093(df=7;χ2=12.237)和0.015(df=57;χ2=82.627),均小于0.1 的显著性水平。因此,对于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系数,情境实验和无情境设置实验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时,损失厌恶系数卡方交叉表检验结果与损失厌恶转换点检验结果中,两者p值具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损失厌恶的CRRA 效用系数是由风险厌恶转换点和损失厌恶转换点两者一起根据效用函数计算得到的。事实上,CRRA效用系数具有较高的理论可信度,同时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系数是研究人员进行下一步研究和估计的常用指标。

总体而言,实验测度和差异检验研究发现,无论参与有情境设置实验还是无情境设置实验,研究区农户都不愿意承担风险。同时,在无气候变化情境的情况下,参与实验的农户对风险和损失的厌恶程度相比于参与有情境实验那组低,H1得以验证。

(二)影响因素回归结果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回归,结果如表7所示。对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情境设置使风险厌恶系数增加0.083,风险厌恶系数为0.364。可以看到,情境设置显著提高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和损失厌恶程度,这和统计检验结果一致。此外,整体而言,情境设置对损失厌恶系数的影响大于风险厌恶系数。因此,农民面临的实验情景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24],本文的假说再次得到证实。事实上,在不同的实验情境中,有证据表明语境的应用增强对实验任务的理解,能减少错误,提高结果的质量[19]。在某种程度上,带有上下文的风险偏好实验可以获得更准确、真实的数据。在此前提下,一些学者使用相对真实的实验情境进行测量[29]。

表7 模型估计结果

关于农户的个体和家庭特征对于风险偏好选择行为的影响情况,老年农户对风险和损失的厌恶程度较高,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会慢慢减弱。两个模型的性别系数分别为负和为正,说明男性的风险厌恶程度低于女性,损失厌恶程度高于女性,这说明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来说在性别维度上具有差异。而家庭居住人口越多,农户的风险厌恶程度越高,这可能是因为其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和经济负担。而对于生产应对措施来说,农药支出较高的农民具有更低的风险厌恶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其认为采取应对措施能够有效抵御一定程度的风险。这也验证了在气候变化情境下,为农民建立农药使用情境作为实验情境的可行性。此外,关于信息来源对于风险偏好选择影响来看,居住在周边农村的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程度均低于远郊农村,这可能是因为具有更高的抗风险禀赋和更多的信息来源。同时,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低于未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者,因为其能通过该参加培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和农业应对措施。对于农民来说,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生活生产事项,因此农户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度也会很大程度影响其风险偏好选择行为。拥有农机价值较高的农户家庭的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程度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其对于农业生产的依赖性更大,对于农业生产的投入较大。同时,参与农业合作社的农户风险厌恶程度也更高,这可能是因为参与农业合作社的人多数是较为重视农业生产,具有更大的种植面积,对于农业的依赖度更高的群体。综上,可以看出农户的风险偏好选择行为也受个体和家庭的社会经济特征的显著影响。

五、结论与启示

以重庆市462 名农户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国农户的风险厌恶和损失厌恶程度在抽象实验和气候变化情境实验中的差异。研究对象中有234 个样本参与的是无情境设置实验,228 个样本则是参与气候变化的情境框架实验。通过统计检验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结果发现:(1)气候变化情境的设置使农户显示出更加厌恶风险和损失的特征,并且损失厌恶的变化量大于风险厌恶的变化量。(2)个体行为特征和人口统计学特征(如年龄、性别、常住人口、农药支出、地理位置、是否参加农业技术培训、农机价值和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等)也会影响农户的风险偏好选择行为。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出如下政策启示:第一,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在测度个体如农户的风险偏好时,应充分考虑行为测量实验中语境的重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入相对真实的实验情境,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真实的数据。第二,应根据农户特征,如年龄、性别、家庭人口、经济情况等,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向其提供适合的风险生产决策推介。第三,政府要积极鼓励广大农户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多组织村集体活动,扩宽其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提高农户应对农业风险和损失的能力。

猜你喜欢

系数损失选项
洪涝造成孟加拉损失25.4万吨大米
两败俱伤
小小糕点师
苹果屋
嬉水
跟踪导练(四)
阅读理解
跟踪导练(5)
单项填空精选练习100道
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