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月里闹新春:广东过年的传统小吃

2022-03-17鱼尾鸿

餐饮世界 2022年2期
关键词:腊味腊肠炒米

鱼尾鸿

广东除夕的团圆饭不但丰富多彩,也很讲究“意头”,比如席上一般有鸡(有计)、鱼(年年有余)、蚝豉(好市)、生菜(生财)、发菜(发财)等,人们希望在美好的时节求一份吉利和好运气。

除了餐桌上的丰盛佳肴之外,广东的传统小吃也数不胜数,让人垂涎三尺、食指大动,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传统美食,为春节增添了浓浓的年味和温馨的气氛。

“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油角弯弯,家财百万。”这是广东人过年的温暖记忆之一。临近大年三十,各家各户就张罗着“开油锅”、炸煎堆了。

煎堆又叫麻团、珍袋、麻球等,流行于全国各地大部分地区。在广东是指拳头大小、油炸糯粉团,表面满是芝麻的食品,用糯米粉加糖、油炸花生碎、芝麻等,放到锅里用油煎成。煎堆风味独特,制作考究。色泽金黄,外形浑圆中空,口感芳香酥脆,体积膨大滚圆,表皮薄脆清香,而又柔软粘连,馅又香甜可口。

在煎堆“家族”中,品种众多,有石岐煎堆、九江煎堆、空心煎堆等,但当以龙江煎堆为上品。龙江煎堆呈球形,寓团圆之意。糯米粉做皮,炸至金黄,表皮匀布芝麻,爆谷馅甘蜜味浓,其皮酥脆异常,为新春送礼佳品。

油角是广州等地家常小吃的一种,到过年时,油角就是广东人民间串门送礼、招待客人必备的食品。各个地方口味不同,所用原料也不尽相同,有的是甜的,再有就是菜的,方法基本相同,就是所用陷料不同,甜的包糖,咸的换成蔬菜即可。

油角形状像“荷包”,亦即钱包,里面是芝麻砂糖或豆沙、薯蓉,取其钱包饱胀的好兆头,求来年的日子也像那只油镬似的——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中老年人见到煎堆、油角,都不禁会回忆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家家开油锅,人人炸油角的热闹场景;青年后生拿起煎堆、油角,总会询问它的来由,听长辈们讲它的有关故事。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传统食品如今已穿上时代的新衣换上了现代的包装,让现时的广东人感到亲切和新鲜,外来人吃着煎堆、油角,在感到新鲜的同时,更为在异乡过节增添新的情趣。

鸡仔饼原名叫做“小凤饼”,相传是清朝咸丰年间,由一家伍姓富家的女工小凤所创制。

鸡仔饼仅是外形,就让人一见钟情——娇小的身段,椭圆形略似美女的鹅蛋脸,在几乎清一色正圆形的饼饵群体中显出另类美。鸡仔饼皮薄馅少,吃起来比较脆;皮厚馅丰的,酷似国画大师齐白石老人笔下正在俯首觅食的小鸡,外脆内软,很有嚼头。咬一口,只听“咯咯”作响,浓香像一股决堤的洪水奔涌而出,再咬几口,恍若引爆了一个香料库,复合香气从馅里迸射四溅,浓得化不开,直至进入了深度咀嚼阶段,才逐渐分辨出蒜茸的辛香、南乳的鲜香、芝麻的油香、肥肉的甘香……鸡仔饼是广东四大名饼之一,最大特点是耐人寻味:它有深度,越嚼味越好,吃完后隐藏在牙缝里、舌底下、嘴角边的美味余香仍在不断辐射,久久萦绕;它也有广度,主食与副食、荤食与素食,主料、辅料、佐料、调料集于一身,融于一炉,《水浒》的“五味瓶”之喻用于鸡仔饼,显得单调乏味,鸡仔饼不啻是一桌微缩的盛宴!因此,它宜佐茶、佐酒甚至佐膳,这样的多面手,在饼饵一族中堪称出类拔萃,令人青睐有加。

糖环是广东、广西一带有名的汉族特色小吃,流传于广东惠州和原来惠阳地区如东莞、深圳、香港新界等地,在桂北山区贺州一带也有流传,做法类似,材料有别(广西用糯米粉、惠州用面粉)。曾是过节必然有的小吃,以前惠州人在春节前都要大量准备的应节食品。

糖环香脆可口,寓意团圆美好,制作用料简单,工序也不复杂,把糯米粉、白砂糖混合,用木模扣出固定花纹的面团,再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即可,糯米粉的生熟比例是关键,比例失衡会直接影响糖环的口感,生、熟粉必须控制在4 :1,这样才软硬适中,香脆不粘牙。

蛋散,珠三角比较有名的小吃,是以面粉、筋粉、鸡蛋和猪油搓成落油镬炸,炸到浅黄色时便捞起,蘸麦芽糖便可吃。蛋散是蛋馓的俗称,有的还称之为翻角。

相传“蛋散”名称的来源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在过去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过年时,当每家人都准备好花生、芝麻、糖等馅料包“油角”下锅时,有一家穷人却穷得没钱买馅料,男主人望着一堆已经发酵好的面团发呆,苦思之下想出来个好主意——富人有富人的吃法,我穷也要做,为来年讨个好兆头,没馅料做就把面团压扁下油锅也行。新年到了,当其他人来穷人家拜年时,穷人拿出那些小长方块来招呼朋友们,大家都感觉很新奇,品尝之后发现这些小方块又酥又脆、入口即化,好吃极了。纷纷问询这是什么东西,如何做,来年过年也要准备一些。穷人细想后说:“因为配料有鸡蛋,入口即化的特点就像散了架似的,就叫蛋散吧。”

后来人们把小方块改良,加入芝麻、南乳等其他配料,在小方块中间下一刀,卷起做成麻花似的樣子,更加好看。

广东有一首很流行的儿歌:“凼凼转,菊花圆,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叫我睇龙船,我唔睇,睇鸡仔,鸡仔大,摞去卖,卖得几多钱?卖得三百六十五个仙。”做炒米饼是广东春节的习俗之一。

相传宋朝后期,有一位姓吴的老太太家里很穷,经常要讨饭吃。有一天,她讨到了很多人家都弃之不要的锅巴,她拿回家泡上残汤,当饭吃了两天后,将这些锅巴放到屋顶上晒干,以备日后讨不到饭时充当干粮。吴老太太把那之前储备的锅巴拿出来充饥,又把讨来的糖和着锅巴吃,吃剩下的就捏成一团,烤干,留做下一顿饭。吴老太的“粉酥”,也就是炒米饼,从那以后就在社会上流传开了,这就成了现时炒米饼的雏形。

以前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做炒米饼,但炒米饼的做工其实相当复杂,大体上分为炒米——打粉——做饼——烤饼等几个步骤。炒米就是在一个大铁锅中将生米炒熟。炒的时候火不能太大,否则会使米未熟就焦了,也不能太小,否则就无法让米熟得均匀。因此,为了让米均匀的受热且不焦,炒米的人一刻也不能离开,站在热气翻涌的铁锅旁边,拿铲子的手要不停地炒,是件很辛苦的事,常常一炒就得大半天。所以啊,春节吃炒米饼,吃的其实是那份亲情和温情。

每当春节到来之前,广东的家家户户都挂起了腊肠。广式腊肠历史悠久,是中国特色传统美食,如今不仅是广东地区,全国很多地方的年夜饭桌上都会有一盘腊肠。

在中国腊味肉制品中,以广式腊味、湖南腊味、四川腊味最具影响力,其中广式腊味又是腊味市场上的“绝对主角”,占全国腊味市场总量的50%-60%。在广东,广式腊味的市场比例更是高达80%左右。

广式腊肠是将瘦肉经粗绞、肥膘经切丁后,配以辅料,灌入天然肠衣或人造肠衣中,再经晾晒烘烤而成。由于广式腊肠加入较多的蔗糖和酒,加之高热高湿的环境,使广式腊肠形成独特风味,具有外形美观、色泽明亮、香味醇厚、鲜味可口、皮薄肉嫩等特色。

广式香肠的花色品种繁多,主要有生抽肠、老抽肠、鲜鸭干肠、腊金银肠、蚝豉肠、鲜虾肠、蛋黄肠、牛肉肠、鸡肉肠、鸭肉肠、冬菇肠、尧柱冻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莞腊肠等几十种,老少咸宜,也是过年走亲访友的一种优质年货。

1930501186311

猜你喜欢

腊味腊肠炒米
新年的腊肠
SAUSAGE FEST
腊味与年味
有趣的腊肠树
腊肠果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最是香甜炸炒米
故乡的食物
有趣的腊肠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