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音乐大师与美食的故事
2022-03-17森里
森里
其实,在与我们遥遥相隔的欧洲大陆上,有不少享誉世界的音乐家与美食有着千丝万缕、纠缠不清的缘分。吃,在他们璀璨伟大的人生中,只是极为日常的一部分,但对于他们自身,这无疑是颇有趣味且重要的一部分。
不妨挑选几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大师,聊聊他们的“风味人间”,看看美食与音乐,如何以优美的姿态碰撞出绝妙的火花。
莫扎特出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在短短的35年生活历程里完成了600余部(首)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他的音乐体现了古典主义时期的风格,完善了多种音乐体裁形式,并与海顿一起,确立了维也纳古典乐派。
萨尔茨堡是一座被莫扎特光环所笼罩的城市,很多去过萨尔茨堡的游客,都会选择“莫扎特巧克力”作为纪念品。
1890年,为了纪念莫扎特诞辰一百周年,在奥皇约瑟夫授意下,由皇家点心师首先采用皇家独特配方制作出以世界音乐伟人“莫扎特”名字命名的夹心巧克力。
然而,莫扎特与美食的联系,绝不仅仅是这款在他故去很久后才诞生的巧克力。莫扎特和他的音乐总是处于漂泊劳碌中,孩童时代,总在旅行途中的莫扎特就吃遍了整个欧洲。他品尝过各国的食物,意大利的、法国的、英国的、荷兰的,最让莫扎特魂牵梦萦的还是萨尔茨堡菜,特别是其中的一道——土豆鸡肝肉丸。
土豆鸡肝肉丸的制作并不简单,需要将鸡肝放在白兰地中解冻并炒香,将其与切块肉肠混合,再加入浸入牛奶的白吐司、捣碎的小洋葱和欧芹,以及红辣椒粉,搅拌并揉捏成团,放入烤箱制作而成。酒香和奶香,在外酥里嫩的烤肉丸里碰撞,搭配一道蔬菜浓汤,完美诠释了什么叫“连莫扎特都难忘”。
与永远无法摆脱乡愁的我们相同,住在维也纳时,莫扎特也常常寄信给仍在萨尔茨堡的家人和朋友表达对家乡菜的思念,父亲也常从萨尔茨堡寄好吃的给他。看来无论是天才还是凡人都有个家乡胃啊!
在意大利,人们习惯把他的名字和姓氏分开来用,当人们说起罗西尼时,聊得是音乐家;当人们用焦阿基诺来称呼他时,聊的则是他的另一个身份——美食家。
在七十六年的人生中,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罗西尼一共创作了四十多部歌剧,以及宗教音乐和室内乐,其中尤以喜剧而闻名。他所作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与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被后世并称为“喜剧双绝”。
事实上,如果罗西尼不是在37岁时就决意封笔退休,转而带着宗教般的神圣感,全心全意投身美食界,他的创作总数原本可能会成倍增长。
长期定居巴黎的罗西尼致力于将法餐和意餐结合,创造出了数十道菜谱。他创作出的餐酒搭配菜单,还被佛罗伦萨的洛伦佐·德·美第奇图书馆收藏至今。他对于松露与鹅肝的疯狂喜爱,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那道著名的“罗西尼牛排”就是融合了四种极致且奢华的食材——厚实多汁的菲力牛排、焦嫩肥美的煎鹅肝,再刨上几片入口即融、齿颊留鲜的松露,淋上马色拉红酒炖煮的多明格拉斯酱,层层叠叠创造而成。最下面是一片用黄油煎好的去皮面包,可以用来吸收牛排的汁水;中间一层是依旧用黄油来煎的上等牛排,煎时要用模具套好,以免牛排受热变形;最上面一层则是煎鹅肝。最后再撒上一把松露(这种上等食材一般人家都要省着用,罗西尼用起松露来可毫不吝啬)。
尽管这道菜是否真的出自罗西尼的手笔,一直存有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这绝对是一道上等美味,也是绝对的高热量,难怪我们的音乐大师如此之富态。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既是维也纳古典音乐传统的继承者,又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奠基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给后世留下了丰厚的音乐遗产。
相较于莫扎特和罗西尼,舒伯特一生的处境可以称得上是颇为凄凉了。在短短的三十一年人生中,他其实并未有多少机会能够享用到丰盛豪华的美味佳肴。困苦的家境,不稳定的收入,使得舒伯特从青年时期开始就时常陷入半饥半饱的窘迫境地。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率直阳光的舒伯特因为音乐和诗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后人称为“舒伯特圈子”。他们有时会在其中一人的家中举行音乐聚会,欢声笑语,充盈着音乐与饱餐所带来的幸福。
除了乐声之外,维也纳香肠和啤酒是聚会的另一主角。具有饱满韧性的口感,带有轻微烟烤味的猪肉香肠,蘸着黄芥末酱,配上一口冰啤酒,是质朴纯正的欧式美味。舒伯特的朋友之一,音乐家佛朗茨·凡·哈特曼曾在日记里记下了这一音乐聚会给人带来的满足和乐趣——舒伯特演奏了他创作的乐曲,令人赞叹的忧郁。后来,他们演唱了他最美的歌曲。结束时,他们吃了一顿绝好的夜宵。所有人都非常活跃,非常快乐……
肚子从没真正饱过的舒伯特,用音乐填满了粗茶淡饭的岁月。“我尽量借助我的想象力来美化悲惨的現实……幸福只存在于我们的心灵之中。”这位古典主义音乐巨匠,尽管生活境遇坎坷,却创作出了上千件音乐作品,足以满足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的音乐胃口。
巴赫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埃森纳赫,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键盘演奏家。
相传音乐世家巴赫家族与面缸有着不解之缘,巴赫家族中第一个出名的人物维特·巴赫,是一个面包师,而且是个与众不同的面包师——他伴着音乐揉面,还一边磨小麦,一边拨弄弦乐器。就像他的玄孙约翰·塞巴斯蒂安在撰写家谱时描绘的那样——维特非常喜欢在去磨坊时随身携带希特琴,边磨粉边弹奏。说不定这就是他的子孙热爱音乐的源头。毕竟巴赫是这个家族中诞生的第二十四位杰出的音乐家。也许“面包”这种基本食物功不可没,而巴赫本人也是位无人不晓的奠基性作曲家,抚慰了所有对音乐充满饥饿的灵魂。
这位音乐家爱好美味佳肴,受邀时总会欣然赴宴。温热芦笋沙拉、梭鲈鱼配凤尾鱼黄油酱汁、樱桃、柠檬……他都一一品尝过,甚至还尝过当时尚未征服法国的土豆。
巴赫也很喜爱咖啡,在莱比锡的齐默尔咖啡屋,他曾指导过由他的朋友泰勒曼创建的大学音乐社演奏音乐。巴赫为这个不受任何教条束缚的学生乐团创作了《咖啡清唱剧》,于1734年首次公演。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喜欢吃波兰卷,这是一道波兰美食,由切碎的牛肉混合着蔬菜和鸡蛋做成。因为不愿当亡国奴,肖邦后半生再也没能踏上故土,一直对家乡的美食念念不忘。
肖邦的身体状况始终欠佳,客死他乡时,年仅39岁。“喂好肖邦”是他身边所有人在尽力完成的一件事情,从他的父母到乔治·桑,他心爱的女人,以及他的學生,大家无一例外地深信,健康而滋补的饮食能帮助肖邦抵挡孱弱的体质带给他的威胁。
肖邦颇喜欢甜食,巧克力是他的小嗜好,也颇为挑剔,他只吃波尔多的某种巧克力:“它们是在私人作坊中特别为我准备的巧克力,里面没添加任何香料。”
肖邦还曾自己下厨,作为苛刻的食客,他只从皇家宫殿的肉商舍维那里买肉,或者索性自己制作。他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寄给你的是我自己做的肉酱,我在烟雾笼罩的厨房里自己制作出来的。”
1815501186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