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治疗在大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2022-03-17王秀琴

天津教育·中 2022年1期
关键词:治疗师绘制内心

王秀琴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心理健康认知教育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幼儿教师在开展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绘画治疗的方式。本文将针对绘画治疗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进行分析,通过应用原理、应用形式以及具体的操作实施的详细阐述,给读者提供教学参考。

近年来,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健康问题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然而后者由于表现并不明显往往受到人们的忽视。幼儿园大班针对幼儿阶段的教育主要是以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等五个项目类型进行。其中健康教育是工作的重心,在开展的过程中则又分为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本文将重点研究针对结合绘画治疗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绘画治疗的应用原理

心理学教育最初起源于国外,而采用绘画治疗的方式又被称为技艺疗法,它与音乐疗法和读书疗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绘画疗法就是借助绘画的形式和手段解决被治疗对象的心理问题。绘画的技艺类型多样,操作方式灵活,对幼儿园大班的低龄儿童儿来说更加容易接受。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会结合精神治疗的治疗系统和思想分为精神分析治疗、结构化治疗以及人本主义的治疗。

二、绘画治疗的形式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绘画治疗的方式。针对绘画治疗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在绘画治疗的应用中会产生不同的形式、方法,包括让对方进行自由绘画或画场景(房—树—人),绘制家庭动态图以及学校内的动态图等。而在近现代的绘画治疗方式中逐步出现了画自画像、画异性、画站在雨中的人,或将近期的情感以及对应的问题通过绘画描述出来,也可以绘制最近的梦境、梦里的人或物体等。综合这些绘画手段和方式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类。

第一,是以自由绘画为主逐步培养人对对象的感受及平衡的感觉。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画树。通过利用铅笔或彩笔画出一棵树,这种方式能将个人的潜意识投放在画面内容中,所具有的含义较为丰富。

第二,是以固定主题发展伦理感和对事物的观察精神。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绘制家庭的动态图。可以分开绘制也可以在一张纸上绘制,让幼儿在图纸上绘制家、树以及人这三种内容。通过每个对象的远近亲疏可以了解幼儿对家庭、家族以及与家族相处的认知方式。而对树木强弱的展示则可以了解到他对生命的认知情况,也可以通过画面的内容了解到幼儿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沟通方式以及个体与整体之间的认知。

第三,没有任何要求的绘画。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意识进行随意的发挥。但前提是必须在治疗师的刺激下进行。通常情况下是给幼儿一幅没有完成的绘画,让他进行添补。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的行动都是在幼儿经过自身分析判断后结合画面内容所做出的,而这种改动则体现了他们的内心想法。以绘制画面分割为实际案例,这需要幼儿与治疗师共同完成。首先由幼儿或治疗师将画纸进行分割,然后分别由双方进行涂色,通过不同的颜色实现画面的分割。通过这种互动操作治疗幼儿的统合失调症。

三、关于绘画治疗的具体操作

在开展心理治疗的过程中,首先需同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让治疗对象能放松下来。治疗师可以通过游戏互动的方式减少幼儿的陌生感,降低其在陌生环境下的焦虑情绪。通过这种方式逐渐与幼儿建立联系,随后在后期的引导过程中让幼儿能依照治疗师的步骤进行。比如,治疗师会引导幼儿说,“小朋友,我想要玩画画的游戏,你能陪我玩吗?你现在在想什么,我们把它画出来,好吗?或者我们两个玩个游戏,把各自最喜欢的东西画出来,作为礼物交换,好吗?”通常情况下,绘画治疗需分为两个阶段,所有的内容可以一次性呈现,也可以分多次呈现,这个需要结合具体的操作和实践。

第一阶段,探索。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绘画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表达,此时可以着重对幼儿的情感、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治疗师可以引导幼儿说:“你能用绘画表达自己吗?”“你在家里是如何和父母沟通的,能不能将它画出来呢?”“你想象的家或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把它画出来,好吗?”当幼儿依照引导完成绘画时,治疗师可以进行提问:“你能说说你都画了什么吗?”然后问一些绘画中有表现却没有相关解释的问题。比如,“画里面这个人是在干什么呢?他在想什么?他有什么感受?你能具体说说这个人物的形象吗?”在整个提问过程中要将问题设置得具有引导性,以避免幼儿在面对问题时回答“我不知道”或“我乱画的”等答案。治疗师应尽可能在提问时少问“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让幼儿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完全依照自己的节奏进行。

第二阶段,改变。在这个阶段治疗师应继续鼓励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表达,并逐步帮助他设立一个改变的目标,引导他逐步建立起能实现目标的行为模式。具体在操作过程中,治疗师可以在幼儿完成绘画后提出一些一般性的问题。比如,“你给这幅画起了什么名字?”“你这幅画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引导幼儿对画面内容进行阐述,此时幼儿会结合自己的理解给绘画赋予各种意义。治疗师在听取的过程中还需将幼儿绘画的过程考虑在内,比如,幼儿在繪画前选择了哪种材料,幼儿在整个绘画过程中的参与度以及和自己的互动程度等。在对幼儿的行动进行评估时,治疗师可以参考以下的问题。

1.幼儿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是否全程独立完成,在绘制过程中对治疗师的依赖程度有多高?

2.幼儿在开始绘画前是否对自己有信心?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是否产生过对自己可能出错的担心或在绘画的过程中总是表现得小心翼翼。

3.幼儿在面对治疗师的提问时是如何回答的?

4.幼儿所绘制的内容与其年龄是否相符,有没有超出其年龄水平的情况?

5.幼儿在对自己作品进行讲述的过程中是否会采取一些比喻的手法,有没有将绘画内容的讲述与自己联系在一起?

观察幼儿是否能独立完成以及对治疗师的依赖程度,可以有效地判断幼儿内心的安全感是否充足。而针对幼儿的自信心方面的表现来说,可以据此分析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经常遭遇批评等问题。幼儿在面对提问时的具体回答,则是幼儿内心想法的真实映射,代表了幼儿内心世界。因此,需要对幼儿绘画治疗全过程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价。上面这些问题可以作为治疗师在面对幼儿完成绘画作品后的参考,评定在作品中哪些内容是幼儿的平常表现?哪些是着重强调的?哪些是相对重要的?这些都是分析幼儿在参与作品绘制过程中的表现的重要依据。因此,教师在幼儿完成绘画后,还应针对整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幼儿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做法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这一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需要着重注意的部分,积极地进行整理和改善,通过不断完善绘画治疗的整个流程,促使幼儿在绘画过程中能更好地专注内心,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利用这样的方法,也能促使绘画治疗的效果更加真实有效,更好地展现幼儿身上存在的问题,让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迹可循。

四、绘画疗法在处理不同问题时的应用

在应用绘画疗法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其在情绪障碍、自我概念以及社交技能等多方面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均能起到巨大作用。以下将对此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处理情绪障碍

首先是在处理情绪障碍的应用方面,简单地通过语言进行心理治疗的介入,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因此仅依靠语言是不够的。这时就需介入绘画疗法实施情绪障碍的处理。应用绘画疗法,能将其艺术功能最大化发挥。具体来说,可以将情感客观化展现,进而思考和理解绘画成果背后的情感体现。绘画对幼儿的作用包含情绪释放、状态调整等多个方面。幼儿通过绘画能将个人情绪,如开心、愤怒、恐惧等多种情绪展现,进而教师可以结合其绘画的内容,对幼儿展开有针对性的关怀和帮助。在具体的处理情绪中,教师应让幼儿进行自由的绘画,从而能更好地展现其内心的情感和情绪。在幼儿绘画过程结束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针对个人情绪以及绘画的主旨展开描述,在这一过程中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内在情绪。通过绘画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情绪进行表达。而在绘画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对情绪的一种抒发。教师在幼儿绘画结束后,可以有效地结合绘画中所展现出来的结果进行对幼儿的分析,从而更好地给予幼儿帮助。因此可以说,利用绘画治疗的方法,能有效地化解幼儿的情绪障碍,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得到有效的缩减,让幼儿更好地信任教师,更好地表达情绪。只有在充分获得幼儿的信任后,才能让幼儿更好地打开心扉,使幼儿的情绪障碍问题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缓解。

(二)提高儿童自我概念

在绘画过程中,通常是由幼儿独立完成的,因此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能通过绘画对自己的内心进行充分的展示,进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则是人格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他们的内在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但是具体来看,其自我概念的形成往往是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具有促成因素,也包含了一定的限制条件,因此在该部分内容中也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通过绘画治疗,能发现该措施能有效地提升儿童的自我概念,以及自尊自爱的意识,促使其健全人格的形成。绘画过程中也是幼儿情绪意识的一种展现,在这一过程中,他们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这就是幼儿内心情绪的展现,也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的重要前提。在具体的绘画课程中,可以在绘画完成后,针对幼儿所绘制的画面,开展专业的心理健康课程,引导幼儿发现真正的自己,同时关怀和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比如,有的幼儿是孤独的,而有的幼儿是容易愤怒的或胆小的,针对这些,教师都应积极地引导幼儿说出背后的原因和心理真实的感受,才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幼儿内心的情绪问题,帮助他们养成健康的情绪和人格。

此外在绘画过程中,幼儿也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内心是否需要得到帮助和关怀,让幼儿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为后期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跟自己进行对话,例如,对什么事情感到开心,害怕什么,在发生某种情况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怎么样才能获得安全感或快乐?通过这样的问答形式展开对话,让幼儿明白内心真正的需求,也让教师能深刻了解到幼儿的内在需求,并给予他们帮助。通过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深入挖掘幼儿内心的想法,也能促使幼儿在与教师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建立更强的情感连接,促使幼儿更加信任教师,也更加乐于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而教师就可以在与幼儿沟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想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帮助幼儿重建自信,促使幼儿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促进幼儿社交技能的提升

绘画不仅能实现幼儿正确的自我认知,还能改变幼儿的社交技巧,这主要是由于绘画是一种能展现心灵的重要介质。在绘画过程中,幼儿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因此在针对绘画的欣赏中可以有效地增进教师与幼儿或幼儿之间的沟通,既能增加绘画乐趣,也能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养成一定的掌控感和获得最终的成就感,而这样的过程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来说,本身也是一种治愈的过程。此外通过绘画还能展现幼儿在人格方面的内在动力,体现他们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所在,帮助幼儿化解这种情绪上存在的冲突。绘画过程能催发幼儿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让他们更好地展现内心真实的想法,还能在这一过程中宣泄攻击和敌意等不良感受,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情绪。这种方法是对宣泄不良情绪的一种较为温和的措施,能帮助他们在宣泄不良情绪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增强幼儿的自我管控能力。为了有效地促使幼儿社交技能进行提升,还可以通过让幼儿之间进行主动的相互交流,展开作品的讲解。幼儿之间通常能更清晰地了解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利用这样的方式,还能让幼儿在相互交流中减少胆怯,感受到来自集体的快乐和温暖。

五、结语

幼儿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所欠缺,思维能力和逻辑结构认知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教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通过绘画治疗的方式,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通过他们的画作,教师可以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以及他们的真实情绪,方便教师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态度。治疗师在整个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绘画过程中的“心理”反馈,而非艺术要求。如此才能真正地了解幼儿的真实内心,才能起到心理教育的作用。

注:本文为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绘画心理疗法对大班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改善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555)的研究成果。

(吳淑媛)

3907501908271

猜你喜欢

治疗师绘制内心
厄瓜多尔传统治疗师疗愈身心
Painting ski maps 绘制滑雪地图
绘制童话
绘制世界地图
肌肉紧张,六个拉伸动作来帮你
巴西著名灵媒治疗师被指性虐待遭逮捕
神秘的不速之客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帮孩子摆脱分离焦虑
一块生锈的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