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员育人理念下辅导员能力提升路径

2022-03-17李珺鲁润润杨璟婷王健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能力提升辅导员

李珺 鲁润润 杨璟婷 王健

摘要:全员育人理念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辅导员工作作为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由于知识储备不足、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等原因,辅导员在职业能力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需要通过加强辅导员培训、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方法等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

关键词:全员育人 辅导员 思想政治教育 能力提升

2016年12月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将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全育人”的提出把教学、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协同起来,不断融入学生的各个阶段。其中全员育人,立足于“育”人,重点探讨“谁来育人”、“如何育人”,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探究如何调动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积极性[ 1 ]。在“全员育人”理念下提升辅导员工作能力,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全员育人与辅导员职业能力概述

1.全员育人内涵

“全员育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全员”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社会以及学生自己等因素所组成的全方位的育人系统;狭义的“全员”指的是高校层面的“全员性”,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包括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思想育人、文化育人等多方面的系统工作。要开展这一系统性工作,需要高校所有教职工的参与[ 2 ]。

2.辅导员职业能力构成

全员育人理念的提出,要求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和辅导员等育人主体共同发力,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其中,辅导员在高校中的主要工作是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辅导员工作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新规定》中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划分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以及理论和实践研究九项,这要求辅导员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如: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如下图)

二、职业能力问题分析

1.思想引领能力的分析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辅导员职业能力中首要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能力,该能力的强弱,对大学生品德和思想的培育尤为重要。调查结果显示,虽然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多,与学生距离最近,但是思政课老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作用远大于辅导员,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有待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辅导员自身知识面不全,非思政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对思政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另一方面,部分辅导员在进入岗位前,未接受系统的岗前培训,缺乏思想政治的教育能力,从书本上学习的理论难以直接运用于实际。

2.日常管理能力的分析

辅导员工作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新生入学、资助工作、评奖评优、党团建设、困难认定、班级管理、毕业生就业指导等。新生入学、资助工作、评奖评优、党团建设、困难认定、班级管理工作都有具体的标准和要求,也有相关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系统的培训,辅导员可以很好地完成[ 3 ]。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更个性化,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要求较高,不仅要深度认识毕业生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还要了解不同毕业生的性格特点和特长,根据不同毕业生的情况提供相应的就业指导。调查显示,辅导员对毕业生指导的能力相对薄弱。这与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稳定性不强等有关[ 4 ]。

3.网络育人能力分析

目前,各高校在校学生大部分是00后,作为从小生活在网络中的一代,他们更多地会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交流[ 5 ]。新时代的辅导员,要与时俱进,学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新媒体技术进行工作,占领网络新阵地,提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接受度。某城市的调查显示,还有很多辅导员很少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需增强网络育人能力。科技的进步使得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方式更加多元,辅导员要学会借助网络的优势去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职业能力提升对策分析

1.夯实辅导员的理论基础

辅导员的思想引领能力不足,根本原因还是理论基础不牢。“只要理论够彻底,就能说服人”。所以,辅导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说服人的本领,锻炼与人谈心谈话的能力,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其一,辅导员在入职前要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不仅要掌握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还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辩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其二,加强不同高校间辅导员的交流,通过优秀辅导员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分享先进工作方法,共同探讨用理论知识指导大学生在思想、学业、情感、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6 ]。其三,可以借助网络平台,通过新媒体上传和开发在线课程,实现资源的优势共享。

2.完善相应的体制机制

由于目前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程度不高、稳定性不强等原因,导致辅导员职业能力还有所欠缺。队伍建设的前提是有完善的准入机制,要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明确辅导员招聘的条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性。同时,要完善相应的晋升机制,各高校应明确辅导员职称评定的部门,保证辅导員晋升渠道的畅通和晋升机制的正常运转,提升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对岗位的认同感,保障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成就感,高校应该加强辅导员的薪酬激励机制,按照多劳多得和能者多得的原则,拉开辅导员之间的薪酬差距,为表现突出的优秀辅导员提供游学、访学机会。其次,要进行精神上的激励,让优秀辅导员作为队伍的领导,尊重辅导员的个体需求和发展意愿,关注每个辅导员的职业发展。

3.创新工作方法

当前的外部环境不断发展变化,辅导员要提高职业能力,必须要改进工作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理论基础,还要紧跟时代潮流,运用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7 ]。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辅导员要线上和线下教育相结合,线上可以通过两微一端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在向学生分析社会热点事件的同时进行引导教育,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线下,辅导员还要深入学生宿舍,学生宿舍是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只有深入学生宿舍,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在宿舍与学生沟通的方式进行渗透性的教育,使学生潜移默化地被感染,在日常交流中得到精神洗礼。

四、结语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教育中一支不可替代的队伍,是学生思想的引领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如何建设好这支队伍,使其发挥在高校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

(本文系2020年度院级“大思政”专项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ATC2020S010。)

【参 考 文 献】

[1]王艳平,高校“三全育人”的特征及其实施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9(09)

[2]吴先超,“三全育人”视阈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8)

[3]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4]郝颖.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5).

[5]李琳,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内涵与提升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03)

[6]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7]刘丹丹,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现状、思路及途径 [J],教育与职业,2017(13)

(责任编辑:姜秀靓)

3759501908260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能力提升辅导员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点面结合,让“全员育人”落地开花
中德合作下的全员育人机制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