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场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探析

2022-03-17王思懿

公关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新媒体

王思懿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网络媒介竞相在网络虚拟空间涌现。新媒体平台就逐渐成为各国思想文化交融和多样意识形态传播的全新场域,同时在新媒体场域下信息技术的更迭也让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斗争日益激烈,逐步演变出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途径多向度、传播形式碎片化等全新形态。面对时代特征的新变化,需要加深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的有机融合,创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方式、增强新媒体平台舆情管理力度,以达到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新媒体场域下的有效实现,从而提升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关键词:新媒体 主流意识形态 话语权

一、新媒体场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现状

进入新媒体时代,充斥在网络平台的各类海量和庞杂的网络信息冲击和挤压着传统官方话语权力及其传播效力,从而导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被削弱,并且在新媒体平台的发展面临被“边缘化”的危机。

1.传播主体多元化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逐渐呈现出低准入门槛及低成本的新特性,人们仅仅凭借着简单的通讯设备就可以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信息的生产、发布与传播,人人都能够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平等地交流、探讨各种类别的话题,同时也能够自由地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如今,传统的官方媒体宣传人员不再是新媒体场域的网络传播主体,网络意见领袖、网络大V、草根阶层等新兴传播主体也开始登上网络话语传播的舞台,话语传播主体的变化使得以往意识形态话语权呈现的一元主导逐渐变为多元参与的话语传播格局。多元传播主体通过新媒体平台产生了“去中心化”的倾向,部分传播主体由于受到历史虚无主义这些社会思潮的影响,导致话语表达与主流意识形态相背离。新兴的网络传播主体的传播影响力对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极易被错误思想和言论所误导。因此,这些群体的话语表达在整体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2.传播途径多样化

以往意识形态理论以传统主流媒体为传播载体,以单向垂直的传播形式为主要特征,忽视了广大群众个体差异性的特征,造成民众陷入难以表达自身权益和诉求的窘境。信息传播模式在信息技术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应用下不断发生变化,从传统的单向垂直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多途径传播转变,任何信息都能在极短时间内传送到各地。多元网络媒体平台的出现为民众自由、自主获取和传播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和信息控制的难度。新媒体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负面信息滋生的温床,但随着网络媒介规范制度的成熟、传播途径有序引导,这个新型网络平台最终也会成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

3.传播形式碎片化

新媒体平台在网络技术支撑下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为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机会。以往西方意识形态的传播形式已经不能完全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攻击和破坏,加之网络媒介技术的更迭更是对传统宣传方式产生冲击,因此西方宣传资本主义思想改变了以往的直面攻击模式,转而凭借着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隐匿特性,将西方资本视角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根植在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思想中,逐步对大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卢卡奇认为,“科学也同样卷入了这种直接性当中……因为它把现实世界撕成了碎片。”[ 1 ]正是由于社会阶层分化现象日趋显著,多元的思想观念与不同阶层群体逐渐充斥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除此之外,人们的阅读习惯与方式在快节奏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下都发生变化,碎片式的信息内容成为人们主要的接收形式。两个“碎片化”转变的出现,说明传统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形式已经无法与现实发展状况相适应,以往生硬晦涩的传统话语模式需要发生转变,生动形象的话语传播形式与碎片式的叙事方式开始成为主要传播形态。

二、新媒体场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价值意蕴

公众的思想认知与生存方式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产生了新变化,如何培育大众正确、理性的價值观和思想观念,如何提升大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成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发展问题。

1.培育大众理性价值观

在新媒体这个发展趋势下,“从众心理”现象层出不穷,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不断加剧。非理性的从众心理一般会使人们产生盲目并且失去理性的思维和行为,导致群体极端化,危害社会稳定。网络媒介成为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进行隐匿传播的新平台,逐渐侵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人们对于虚假信息、网络谣言的鉴别力不断下降,同时消极盲目的“从众心理”现象会造成网络极端群体性现象不断出现,最终冲击和破坏现实与虚拟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发展状态[ 2 ]。

因此,培育科学公共理性、引导民众理性情绪和思想的培养是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意义所在。科学的公共理性在柔性状态下引导社会大众自觉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价值观和思想理念,培养大众理性、友善地看待社会矛盾和冲突,引导大众正确表达思想观点。

2.提升大众认同感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改变了传统单向垂直的传播方式,扩大了大众的自主选择空间,网络语言生态和话语表达方式呈现出随意性、娱乐化的特征,大众追求个体的意愿表达和情绪宣泄,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传统官方话语与平民话语之间的差异、隔阂,民众更加无法理解和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理念,最终提升民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也无法实现。

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能够帮助大众提升对社会和国家的认同感,促进“公民认同”氛围的实现。意识形态反映一定社会阶级的利益,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目的就在于实现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意识形态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利益和诉求,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作为重要出发点。因此,在新媒体场域下建构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助于实现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价值指向,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切身感受到关怀和重视,从而提升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新媒体场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路径

当前,意识形态话语权遭遇多方冲击,面临着提升解释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发展困境,应从传播媒体平台的融合发展、创新话语宣传方式以及增强新媒体平台舆情管理力度三方面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

1.着力推进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深度融合

如今,大众对于社会信息内容的需求程度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提升,以往传统的主流媒体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民众获取信息资讯的需求。因此,推进新媒体与传统主流媒体的深度融合,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效力的增强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全方位、综合性话语平台载体的建设是传播意识形态理论的重要一环[ 3 ]。要将传统意识形态话语载体与新兴媒体网站紧密融合,报刊、网站与社交软件相互支撑、深度合作,动态更新、宣传意识形态理论内容,同时还要推进建设意识形态的官方宣传网站,构筑与时俱进、上下联动的话语平台。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媒介的表达和传播形式,将主流意识形态通过大众、通俗、形象、贴近实际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大力提升意识形态话语的魅力和影响力。

2.加快创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宣传方式

新媒体以迅速、便捷、交互性强等特点为優势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并且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往、交流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创新具有时代性、大众性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宣传方式需要依托新媒体平台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出去。首先,营造传播主体与受众群体的“双向对话式”互动格局。受众群体来自不同阶层,受教育背景和接受程度都不尽相同,并且在新媒体迅速充斥民众日常生活的状态下,受众群体对于网络信息的喜好和需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要以充分尊重传播受众群体的个体性和差异性作为传播意识形态理论内容的基础和前提,要在双向互动、平等对话的氛围中有效宣传意识形态。其次,发挥网络意见领袖在媒体平台的积极引领作用。拉扎斯菲尔德认为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信息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因此需要将网络意见领袖的治理工作作为创新宣传方式的重要方面。要精准鉴别身份,坚决打击和取缔反意识形态、反社会的网络群体,同时也要注重建设一支具有坚定政治立场、正确价值观的民间意见领袖队伍,积极广泛地传播意识形态内容,强化、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在网络宣传阵地的领导地位[ 4 ]。

3.有效增强新媒体平台舆情管理力度

为了有效抑制网络负面信息的泛滥和反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的滋生,需要加强网络空间的信息治理以及网络话语的引导,通过对信息内容及话语的综合治理,有利于形成健康、有序、积极、理性的社会氛围,巩固意识形态的合法地位。

首先,要健全网络舆情监管制度,对新媒体平台中网民的思想言论的新动态加以研判和反馈,迅速甄别网络虚假新闻和社会谣言,及时发现和抑制错误思潮的滋生和泛滥,运用科学的理论回应错误思想和观念,发挥敢于“亮剑”的精神,制定化解民众困惑、误读、质疑的有效策略,以此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解释力和凝聚力。其次,要加快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制度,动态掌握新媒体场域中的网络舆论信息,建立行之有效的网络信息治理体制和网络治理工作责任制度,对触及社会道德底线、违反法律法规制度的言论及行为予以坚决打击和制止,在净化网络空间,营造健康有序的话语传播氛围中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参 考 文 献】

[1]陈学明,孙云龙.渴望总体性[J].哲学研究,2005(10):26-30.

[2]陈娜.论提升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四重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17(6):75-81.

[3]俞婷,丁俊萍.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析论[J].理论导刊,2019(4):49-52.

[4]蔡泉水,胡伯项.新媒体环境下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J].江西社会科学,2016(2):234-239.

(责任编辑:刘占行)

3137501908273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新媒体
话语权是一种暴力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陈年凡客创始人
争衡·重塑·掌控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