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英语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22-03-17顾静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摘 要:阅读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提升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运用文本、生成核心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训练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更多的阅读能力、享受更多的阅读带来的快乐。因此在阅读课堂上教师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具体的教学环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切实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思维品质

作者简介:顾静,江苏省扬州市育才小学。

当前的小学英语阅读应该具备这样的几个特点,首先是儿童特点,即是以儿童的视角展开的,能让他们亲近阅读;其次是绘本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既增强阅读的兴趣,又给他们的理解建构直观的支架;再次是英语特点,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多方面的英语素养;再次是文化特点,就是阅读要有一定的厚度,能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生长;育人特点,就是要让阅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让阅读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发展的过程。在阅读中教师需要彰显这些特点,将这些特点与思维的发展结合起来,以给学生最适切的阅读教育。

一、通过题目预测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的预测能力

预测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一些信息去推断可能发生的事。预测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能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学生往往会将自己的预测结果与文本最后的发展进行比较,进而更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用意以及文本情感。教师可通过文本题目来让学生预测一下文本可能涉及的内容。有些题目已经隐隐约约地给出故事的主人翁、故事中重要的线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推测,引导         他们将相关的人与物连接起来,让他们提前进入阅读状态,提前思考与文本相关的内容。同时让学生预测也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万物都好像充满好奇,让他们猜测,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能推动他们积极开展阅读。

以牛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1 Story time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教师先是将题目呈现在黑板上,再问学生一些简单的问题,这两个动物中他们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假如让他们与其中一个动物对话的话,会说些什么?假如将这两种动物放在一个笼子里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教师的问题是为学生的猜测而热身猜一猜两种动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依据生活的常识,首先想到的就是老鼠是狮子的猎物,但是他们转念一想,这是正常的思维,依照这样的关系应该不會有什么精彩的故事。接着他们就想到了这是一个童话故事,应该表达着一定的寓意,因此老鼠与狮子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这三种关系:狮子与老鼠互为师徒,他们彼此学习,进而成为森林里无敌的一对;狮子与老鼠互为敌人,狮子想吃掉老鼠,老鼠想办法对付狮子,进而有了精彩的故事内容;狮子与老鼠是朋友关系,一方有困难的时候,另外一方会及时地帮助。对于猜测只要合情合理,教师就要肯定他们。教师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关系,以自己的思维编织一个故事。可见让学生对题目预测能挖掘学生的潜力,让他们深度思考,使他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会偏离主题。

二、排列故事的内容顺序,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

编排故事的内容与顺序是阅读教学中教师常设置的训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小学生由于阅读体验比较少,生活经验也不多,他们的逻辑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弱。但是阅读需要一定的逻辑能力,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才能理清文本的大致内容,进一步地运用文本。在编排故事的内容与顺序时,教师可采用多种的教学手段,以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比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听一段录音,然后教师将录音材料转化为图片,让学生依据听到的内容确定图片的顺序。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听力,另外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的逻辑能力,学生需要思考图片前后的关联。教师还可以直接将一些图片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猜一猜他们可能发生的顺序,以考查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粗略排列之后,教师让学生阅读文本,然后让他们再次排列,以修正刚才可能存在的错误。当然教师还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与阅读相关的视频剪接成若干个小视频,教师挨个播放,让学生想一想他们之间的顺序。教师可以借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还以这课为例,教师将下面的这些句子投影在白板上,“The lion bit the net with his sharp teeth, but that did not help.Just then, the mouse saw the lion.You are so small and weak. How can you help me?One day, a mouse walked by and woke the lion up”。教师让他们说一说这些句子发生的前后顺序,即让他们按照句子间呈现出来的情境,以事情发生的顺序重新排列。学生先要能读懂这些句子,其次要能将这些句子想象成不同的画面,再次将这些画面重新组合。学生在排列的过程中需要反复阅读这些句子,需要结合这些句子想象当时的具体情境,接着再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组合。当然教师在呈现句子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学生做题的表情,如果他们觉得难就在这些句子旁边补充一些图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逐步培养出来的,不是一步到位的。因此在逻辑思维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提升机会。就编排顺序而言,教师就可以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分别进行相关训练。在阅读前,教师通过编排顺序让他们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这时的训练要相对简单一些。在阅读中教师可让他们就阅读后的回忆,就具体的细节进行编排,以培养他们的逻辑能力。在阅读后,教师可插入一段新的文本,但是依据情节可能发生的内容,让他们进行编排,以推进他们的逻辑能力。总之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状况,找寻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设置问题梳理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

对于阅读来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阅读,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他们深度思考阅读。就小学生来说,分析能力是他们需要着力训练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能从文本的句子中分析出其中隐藏的信息,包括当时人物的心情、作者要揭示的主题等。大多小学生喜欢阅读,往往只喜欢看其中的一些图片,看大致的故事情节。换言之他们感兴趣的只是阅读文本的表面,如果引导他们分析,他们也会对阅读中的深层信息感兴趣。

教师给学生呈现文本中的前后兩段,“How can you help me? laughed the lion loudly. Then, he let the mouse go.Just then, the mouse saw the lion. ‘I can help you,’he said. Soon, the mouse made a big hole in the net with his teeth. The lion got out. ‘Thank you!’”教师先是让学生阅读,问他们能从中发现什么信息。学生说在第一段里狮子疯狂地嘲笑小老鼠,在第二段里这样的表情没有了。学生总结道从这两段可以看出狮子对老鼠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教师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或者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教师不仅需要学生知道人物表情与动作的表面上变化,还让他们探究其中的缘由,也就是说要让他们学会分析。只有通过分析,他们才会获得更多信息,才会充分享受阅读带来的成长。一位学生给出这样的分析,Because he knows — even the little mouse can help the big Lion。在分析中学生逐步地指向文章的寓意。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教师需要学生理解内在的含义,从而也促进他们心灵的成长。但是需要学生理解,不能直接生硬地灌输给学生,需要引导他们分析。设置问题是引导学生分析的有效方式,但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能引发学生的参与,这需要一定的技巧。教师可在具体的画面中提问,可在不同的文本比较中提问。教师的提问要能推动他们分析,在教师建构的支架中,学生要能将分析当成第一要务。

四、根据具体情境猜测词义,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

当前部分小学生阅读的效率低,他们每遇到一个生词都要停下来查找,然后再接着阅读。如果不查找,他们就不知道其中的意思,不愿意读下去。甚至有学生出现生词恐惧症,只要出现生词,他们的阅读信息就减弱,进而影响到阅读效果。其实如果去查,就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让阅读的速度变慢;同时也因为停下来查找,学生往往需要从头阅读,因为他们记不得刚才的内容了,这影响了思维的连续性。其实除了非查不可的生词外,教师可让学生学着在具体的情境中猜测词义,这既省时又能促进推理能力的提升。

这是文本中的一段,“The lion bit the net with his sharp teeth, but that did not help. ‘How can I get out?’ asked the lion sadly.”教师先是让学生阅读,然后然学生对着这段将狮子的表情模仿出来。学生模仿得惟妙惟肖,显然他们大致懂了这段的含义,没有因为划横线的生词的出现而影响他们对整段的理解。教师进一步问学生“sharp”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先是想这个词是跟牙齿联系在一起的,牙齿的功能能是什么呢。一般牙齿的功能都是用来吃东西的。但是上文中有这个词“bit”,这说明狮子赋予牙齿有新的功能,即用它的这副牙齿去咬裹在身上的网,这是不是进一步说明狮子对它的牙齿还是很自信的,他们想能咬绳索的牙齿应该是怎样的牙齿。学生共同讨论他们想到的形容词有,锋利的、尖尖的、细密的。他们认为要是能咬断这个绳索,这牙齿应该具备这三个特点。但是他们从“but that did not help”这段话判断狮子的牙齿肯定不具备这样三个完整的特点。他们再以阅读,发现最后老鼠成功了,再通过图比较,他们发现老鼠的牙齿细小而严密,非常适合咬绳索;狮子的牙齿可能只具备“锋利”这一特点,所以狮子没能自己咬断绳索。通过推理,学生不但知道了这个词的含义,同时也丰富了阅读的活动,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体验。词是阅读的基础,在阅读中遇到生词,这是常有的事情,关键是教师要能将问题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

五、给具体的段落定新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概括能力是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学生能从一段文字中阐述作者所要表达的大意,进而进一步地接近作者的思路。当前小学生在阅读上不注重对自己概括能力的训练,往往读完了整本书,却不知道作者讲述的重点是什么,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要阐明的主题是什么,只能说一些文本的故事简介等。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让他们能更好地与阅读文本对话。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对一篇文本的不同段落设立小标题的方式,培养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一方面给每段立一个小标题相对来说简单一点,可以更方便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另一方面,这也将学生的阅读任务进行分解,可以更好地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One day, a mouse walked by and woke the lion up. The lion was angry and wanted to eat the mouse.

“Please don't eat me. I can help you some day,” said the mouse quietly.“You're so small and weak! How can you help me? laughed the lion loudly. Then, he let the mouse go.”

以上是 “The lion and the mouse”的两段,教师让学生分别给每段立一个小标题。学生先是将第一段读了下,他们想到了come across,对于第二段他们认为狮子的变化很神奇,因此他们想到了sound strange。对于第一个标题,学生说这是一场偶遇,无法决定后面的精彩,但是这次的偶遇却改变了狮子与老鼠各自的命运。学生说狮子因为认识老鼠,在后面的劫难中得以生存,老鼠遇上狮子,却也幸运地活了下来。只要取的标题合理,教师就要给予他们表扬。同时对于第二个标题他们认为,这看似怪诞,却又合情合理,取这样的标题非常契合故事的发展。这样的标题一方面表明作者的态度,另一方面又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显然,就文本立标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整体考虑,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概括热情。

六、借文本设置开放性问题,培养多维思考的能力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以不同的身份思考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也是帮助他们摆脱长期以来形成的人云亦云的思考方式,即摆脱书上怎么写的,自己就怎么接受;教师怎么说的,自己就怎么记录的现状。对于阅读来说,多维度思考问题尤其重要,这才能达到阅读目的。阅读本身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思考,促进他们在思考之后改变自己。如果只是全盘接受,没有自己的观点,阅读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没有变成他们自己的素养。教师基于文本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多维度地思考问题。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观点。其次开放性问题需要学生多层次地思考,尽管没有标准答案,但需要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再次,开放性问题在时间上与空间上也是开放的,学生能在课上回答就在课上回答;不能课上回答的,同样可以在课后继续地思考;学生能在教室里完成的任务,可以当场完成,不能完成的,可以在其他地方繼续完成。显然,开放性问题旨在激发学生的潜能,以让他们更好地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例,教师问学生从老鼠的身上学到了什么,能不能以自己的一件事为例,谈谈具体的感受。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每个学生都能基于文本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一位学生说,他从老鼠身上能学到不卑不亢的精神,尽管自己是那么渺小,但是一点不自卑,在面对巨大困难时,能以自己的机智应付过去。他是这样说的,“The mouse is small, but he believes himself. When difficulty comes, he comes out a new way.” 可见通过开放性问题,教师能捕捉到学生精彩的思维火花,能挖掘他们的潜力,能让他们以更广阔的视域解读阅读文本。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发展,不断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要多设置开放性题目,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力。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桎梏中走出来,不能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

总之,教师要改变当前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低效现象,即学生阅读的量不少,但是真实收获不多。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教师就需要将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贯彻起来。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的空间,给他们思考的机会;另外一方面,教师又需要进行一定的引导,将学生思维的火花推向深度。显然地,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的手段,以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以挖掘最大的阅读价值。将阅读与思维发展结合其实也就是要求学生将书读“活”,要能将书中汲取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能力再输出去,进而提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杜春蕾.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提升英语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8(27):63-64.

[2]包琴娟.小学英语绘本故事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0(11):178.

3623500589295

猜你喜欢

思维品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