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关键能力导向的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2-03-17赵晨光高尚

校园英语·中旬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关键能力混合式教学

赵晨光 高尚

摘 要:当前国内外学界对混合式教学的理解仍然存在误区,包括:本质界定不清、内涵理解片面、研究范式局限、教学模式单一。本研究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以外语关键能力为导向,构建涵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要素的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模型,以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关键词: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共同体;关键能力;学习支架

作者简介:赵晨光(1979-),女,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高尚 (1987-),女,河北医科大学外语教学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

一、引言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外语教育理念、内容、形态乃至本质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以慕课、翻转课堂、泛在学习为代表的新型教学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混合式教学应运而生。《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应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创设多元化教学环境,创新和实践混合式教学模式。通用学术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重要分支,旨在培养不同专业学生通用的学术英语能力,即学术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书面与口头交流的基本技能以及学术素养等。这不但满足了学生学业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也对教学设计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相关研究表明,当前针对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探究共同体理论(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以外语关键能力为导向,聚焦涵盖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要素的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生态系统模型的构建,以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依据。

二、文献回顾

(一)基于EGAP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笔者在中国知网录入主题词“通用学术英语/EGAP/混合式”,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篇;将主题词扩展至“学术英语/EAP/混合式”,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1篇,其中实证研究12篇,其余均为理论引介或教学模式的理论构建等。影响力较大的研究有:孟亚茹基于第三代活动理论探索了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活动系统中各因素关系的评估模型,为混合式教学评估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吴玲娟利用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搭建了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框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该模式对学生读写能力产生的影响。郑咏滟依托SPOC 开展混合式教学,探究了该模式对学习者在学术写作知识观和体裁意识方面的影响。韩颖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角度,借助移动技术构建了以“微信+课堂+TED-Ed”为媒介的学术英语听力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了促进学术英语听力发展的途径。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国内外语教育领域已意识到混合式教学对于提升语言知识习得效果、增强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性,也已开始进行针对听力、写作、阅读等专项学术英语课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然而,笔者发现,国内外学界在此领域的认识仍然存在以下误区:第一,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本质界定不清,认为混合式教学就是“把部分教学内容转变成在线学习资源”或“把课上学不完的内容放到线上去学习”;第二,对于混合式教学的内涵理解片面,仅停留在时空的物理维度和技术维度,而忽视对教学理论及学习理论的深层思考;第三,对于混合式教学研究的范式依然局限在信息技术决策层面,忽略整体学习生态的构建以及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要素;第四,对于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解浅显,认为仅是依托基于某一智慧教学工具或平台来开展教学,缺少系统化教学理论的支撑,主要体现在学习活动类型单一、活动目标不明确、难易度衔接不连贯等方面。

(二)探究共同体理论

Garrison et al.基于网络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提出探究共同体理论框架(Community of Inquiry Framework)。该理论基于社会建构主义视角,深度剖析网络教学的特殊规律,提出有效知识建构需要具备认知临场感、社会临场感和教学临场感三个要素。认知临场感强调学习是持续反思和对话建构意义的过程,包括触发事件、探索、整合和解决四个阶段。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探索与对话构建意义,借助反思与协商实现新知识的构建,从而提升自主学习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社会临场感包括情感表达、开放沟通、团队融洽三个要素,强调学习环境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目标与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协作与对话的学习情境,以便学生能在探索和反思中修正旧知识、习得新知识。教学临场感是指为了实现对个人有意义、在教育上有价值的学习结果,而对认知和社会过程进行的设计、促进和指导,涉及教学设计、促进对话、直接教学三个要素。教师承担教学活动设计者的职责,通过选取教学内容、制订教学计划、确立教学目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和确定评估形式等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中的社交线索和规范进行有效学习。

探究共同体理论基于以上三个要素建立了适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有效理论框架,旨在提升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协作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本研究所构建的基于外语教育关键能力导向的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三)外语教育关键能力

文秋芳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及《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对“关键能力”的阐述,提出了外语教育对学习者六种关键能力的培养,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简称4Cs和2Ls。

该理论为本研究探索构建的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指明了培养目标,同时也为本研究构建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生态环境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本研究构建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材料所蕴含的通用学术英语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是其他要素的基础或载体,也是测量语言教育关键能力的起点,体现学习者情感品格培养的加速器,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他要素能否发挥效力。课堂管理中,学习者自我管理决定了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效力,教学内容体现的价值观决定该模式中各要素发挥作用的方向。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长期以来,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操练一直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培养目标,而通过语言材料进行价值观引领、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培养却长期未受到重视。本研究提出的以关键能力为导向的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力争改善这一现状。该模式以探究共同体框架理论为指导,依托雨课堂这一智慧教学工具开展,提升外语教育关键能力是导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主要原则。教学设计秉承以学科内容为依托,以学习过程为中心,寓价值观引领、创新精神培养、协作能力提升以及批判性思维养成等因素于教学活动之中的理念。教学形式分为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两部分(详见图1)。

第一,课前导学阶段。课前导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所学单元的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最终实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搭建脚手架。因此,学习活动与任务的设置应以传递知识为主(包括语言知识与学科知识)。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中认知领域教育目标的分类要求,课前任务设计聚焦语言知识、基本概念、事实现象等知识,设计选择题、信息匹配题、问答题等测试题,考查能力以“知道”和“领会”为主。教师在课前可通过雨课堂推送在线课程资源或其他在线阅读及音视频材料,学生基于移动端、PC端学习指定自学材料,完成在线测试,并通过主题论坛参加课程讨论。教师利用在线课程平台进行预习监测,收集问题并进行课前答疑,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他们对课程的期待。

第二,课中提升阶段。课堂教学采用面对面授课与雨课堂智慧工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由教师设计并组织活动,学生参与并完成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掌握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并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以通用学术英语读写课程为例。鉴于在课前导入环节,学生已掌握词汇、专业术语等知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立足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理论概念、篇章结构、语篇衔接、作者观点态度等语言知识与技能,并对文中展现的职业道德、学术素养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就教学手段而言,教师应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开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活动。如:可通过雨课堂设置客观题,进行基于音视频资料的读写练习,包括阅读理解、词汇测试等,并以测试结果和学生即时反馈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及节奏;可利用线下课堂优势,创设启发式、情境式、探究式、协作式等多样化教学活动,如海报设计、小组汇报、问卷设计、调查报告等,引导学生在不同的任务活动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与协商中进行知识的习得与意义构建,将学生的语言能力从记忆、理解过渡到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

第三,课后巩固阶段。课后巩固阶段旨在通过课后延伸任务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向学生发布跟踪测试题、拓展性学习任务及课堂知识点总结,跟踪学生学习表现数据,及时了解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方便后期进行目标明确的个性化辅导。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论坛组织学生对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医学伦理热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辩论或口头报告。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的高阶思维能力,如思辨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结语

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不但为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在线学习社区,也促进了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并为线下教学提供了前瞻性和预后性建议,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模式都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此外,通过记录学生在线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轨迹和数据,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及过程,并通过面授课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巩固,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并利用线上平台推送拓展练习,使得传统学习方式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字学习方式形成优势互补,既充分发挥了教师主导课堂的优势,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提升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以及价值观引领的三重提升。未来,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素养与角色、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乃至教学评价模式将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Garrison D R, Anderson T, Archer W. Critical Inquiry in a Text-Based Environment: Computer Conferencing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2002(2):87-105.

[2]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J].远程教育杂志,2018(3):13-24.

[3]胡杰辉.混合式外语教学的理论内涵与研究范式[J].外语界,2021(4):2-10.

[4]孟亚茹,钱希,岳真.通用学术英语混合式教学活动系统的评估模型构建[J].外语界,2021(4):27-34,70.

[5]文秋芳.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思考与建议[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18(1):3-11,90.

[6]鄭咏滟.SPOC混合式教学在英语学术写作课堂中的促学效果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19(5):50-55.

3942500589245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关键能力混合式教学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