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经济背景下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

2022-03-16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

梁 妮

(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益阳 413055)

数字经济背景不仅为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规定了价值取向,也为课程思政实践提供了素材来源。课程思政最终需落地于人才培养之中,所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需解构出金融管理学生所需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操守和职业发展意识”,这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并构成了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范畴。职业技能根植于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管理的内容,职业操守植根于数字经济背景下对金融工作所形成的挑战,职业发展意识则植根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金融创新要求。根据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可将课程体系区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这两类课程又共同承担着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为此,本文将有机融合两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路径,以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操守、职业发展意识为落脚点展开主题讨论。

1 相关研究述评

1.1 相关研究概述

有研究以区块链金融课程思政实践为例,挖掘了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探讨了将其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在大思政视域下试图与学校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创新。[1]有研究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出发,探究了新时期环境下如何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教育,以期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成长。[2]有研究以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作为研究主体,厘清了课程思政的融入机理,分析了专业课程融入课程思政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研究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兼容性与互补性等方面,提出了实施路径。[3]有研究是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金融实践案例为切入点,对金融学基础课程思政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发掘了该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4]有研究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遵循“思政进课堂”原则,既进行知识传授、方法讲解,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精神教育,引领学生德技并修、专业成才、精神成长的观点。[5]

1.2 相关研究评析

以上研究所形成的观点构成了当前学界和业界的主流思想,其中不乏值得本文借鉴的地方。但在这里笔者也需指出:(1)当前主流研究的视野较为封闭,并未正视数字经济背景下的金融管理人才培养之需,而是拘泥于校本要求下的人才培养范畴。(2)当前主流研究对课程思政探讨中,习惯于以特定课程为对象,这就一定程度降低了课程思政实践中的耦合关联效应。(3)当前主流研究将理论课和实训课进行了人为分野,并未将两类课程有机融入至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路径建设之中。(4)当前主流研究较为关注学生的职业思想教育,而未能重视课程思政在培育学生职业技能、职业操守中的实践价值。由此,这也为本文的主题研究提供了空间。

2 课程思政建设的着眼点分析

具体而言,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着眼点可分析如下:

2.1 着眼于解构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态特征

在开展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首先需解构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业态特征。在此基础上,赋予课程思政丰富的素材来源。在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下,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数字贸易方兴未艾,并由此衍生出数字金融这一新兴业态。另外,2013年成立的余额宝开创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先河,这又为数字金融提供了素材来源,且互联网金融产品亲民的本色,极大的催生出我国全民理财的热情。显然,全民理财成为可能和趋势,便为“共同富裕”创造了金融条件。

2.2 着眼于明确两类课程中的课程思政边界

理论与实训分别构成了金融管理专业的两类课程,在理论够用、突出实操的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下,需重视实训课程中的课程思政实践。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贸易的内容由传统的实物商品演变为数字化产品,而数字化产品的本质则为“信息束”。与之相联系的数字金融产品,在保留“信息束”特征的同时,还扮演着为数字化贸易提供金融服务的角色。为此,如何确保信息安全成为数字金融活动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这又为金融专业实训教学提供了课程思政的素材。

2.3 着眼于培育三种素质养成的主观能动性

如上文所述,课程思政需落脚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即该综合素质由:职业技能、职业操守、职业发展意识所共同构成。在这里突出“养成”二字,意在说明需使学生获得自主提升综合职业素质的意愿,即着眼于培育他们在这一领域的主观能动性。不难发现,这里为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要求,即需将课程思政素材内化为学生能动性再造后的专业认知,并驱动他们契合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岗位能力要求,持续完善自我的综合职业素质。

3 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高职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构建如下:

3.1 在校本原则下建立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

为了提升课程思政实践主体的教学水平,高职金融管理专业的师资团队应在校本原则下,以课程资源库平台为载体建立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具体的路径为:(1)在线搜集有关我国数字贸易的案例素材,并进一步聚焦高职院校所在区域的数字贸易现状。围绕“数字金融助力区域数字贸易”汇集相应的新闻材料、实证调研素材,以及校企合作下的相关资料。(2)完成对各素材的整理,根据专业学生所在年级逐一归类,为分层开展课程思政创造条件。

3.2 以职业综合素质要素分层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综合素质按学生所在年级分别为:针对大一学生重点开展职业技能教育,针对大二学生重点开展职业操守教育,针对大三学生重点开展职业发展思想教育。与之相对应的路径为:(1)在专业教学中融入我国数字贸易的现状信息,并以提升学生国家荣誉感的基础上,展开数字金融相关基础知识的讲授。(2)在实训教学前的思想动员中,融入数字金融安全教育素材,以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意识。(3)在顶岗实习前的思想动员中,融入数字金融助力数字贸易发展的历史地位信息,并鼓励学生形成专业自觉和职业自觉,充分参与到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3.3 解决实训的课程思政短板突出知行统一

高职金融管理专业需解决实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短板,努力使学生在知行统一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具体的路径为:(1)在对学生开展实操知识讲授中,教师需借助课程思政素材强调数字金融助力数字贸易的时代意义,并在“共同富裕”理念下强调数字金融在助力全民参与理财的时代价值。(2)在学生开展上机模拟练习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这样的思考题,即以怎样的制度安排来保障金融信息安全、客户信息安全。在回答问题时,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3.4 校企合作形成学生素质养成的行动自觉

当前还需在开放的育人环境下开展课程思政,即应在校企合作中形成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养成的行动自觉。具体的路径为:(1)针对大一学生的专业巩固教育中,企业方代表可为新生开设专题讲座,以鲜活生动的行业案例(包括正面和反面案例)教育学生需终身秉持金融人的职业操守。(2)针对大二和大三学生,可邀请往届毕业生回校开展专题讲座,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终身学习的意义,以及融入我国数字化浪潮的职业发展规律。

4 总结

本文有机融合了两类课程的课程思政路径,以培育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操守、职业发展意识为落脚点展开了主题讨论。研究认为,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为:在校本原则下建立课程思政素材资源库、以职业综合素质要素分层开展课程思政、解决实训的课程思政短板突出知行统一、校企合作形成学生素质养成的行动自觉。最后,期望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与同行商榷。

猜你喜欢

金融管理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试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