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视角下的高职院校精准实施学生资助工作思考

2022-03-16唐恬恬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贫困生资助精准

唐恬恬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岳阳 412000)

0 引言

根据几年来各项数据显示,仅2018年一年,就有超1亿的学生接收到价值近2000亿人民币的各类补助。不可否认,受到资助的学生数量和资助金额的显著提高,表明了国家对于学生的关爱以及对资助工作的重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表明,当今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工作仍然存在资助金额巨大,但资助的质量和效率低的问题。因而实现精准资助是解决这一重大问题的关键措施。

如今国家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迅猛,也为来自各个地方的贫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创新创业,同时这些学生也受到了来自学校和社会各界的资助。面对这一态势,学校更应努力整合创新创业资源,精准资助学生。对于各个高校而言,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能力,来精准指导学生创业、就业,让学生对未来有一个仔细的规划,再进行资助工作。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起到真正意义上的帮助,防止学生跟风创业,从而保护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利用资源。

1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现状分析

1.1 资助制度逐步完善

早在2007年政府就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辅助学生资助工作的进行。如今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沉淀,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基本健全。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学生资助工作的流程也在一步一步细化。随着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也带动了资助工作人员素质的提高、各个部门之间职责逐步清晰明了,其主要表现在资助制度的完善、工作流程的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资助模式的创新﹑监管部门的独立,资助学生的管理等多个方面。

1.2 资助矛盾转变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全面落实,国内高职院校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所获得的可支配资源总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这是国家整体强盛、教育事业兴旺、资助体系健全所决定的。经过几十年的繁荣发展,我国已逐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近年来,高职院校获得的学生资助资源的总量在稳步增长,但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新的矛盾。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降低了贫困学生总量,同时也使得原来资助金额与学生数量之间的矛盾缓和,现在的主要矛盾在于如何平衡全面资助与个别优秀资助之间的关系。

2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

2.1 认定工作敷衍、不严谨

学生资助工作的第一步即认定学生的贫困情况,第一步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但是也有许多高职院校认定工作敷衍了事,没有仔细的调查,从而导致认定结果不具有说服性。现如今认定工作的流程基本都是学生自己报名申请,再由班级同学选举,然后向学院申请,最后再递交学校批准。这样的认定流程过于简单,缺乏证据,会导致许多不贫困的学生浑水摸鱼,随意的编造谎话。甚至可能会出现审核人员不加考察直接认定等情况。这些都会导致学生认定工作的不公平、不严谨。

2.2 资助形式简单、缺乏新意

当前我国学生工作的主要资助方式就是给予直接的经济补助,但是这种资助方式毕竟是有限的,只能解决一时的贫困,却无法治根治本。高职院校本身所能获得资金拨款就很有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位贫困生,同时也不可能对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做到面面俱到。因而单纯的给予金钱补助只能治标不治本,甚至有时会适得其反,学生也有可能拿着资助金去挥霍。

2.3 不重视精神资助

对于大部分经济贫困的学生而言,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间接地导致学生心理上的脆弱,从而出现精神贫困的问题。贫困生不仅仅是在经济上需要帮助,其精神生活更需要得到关注,其中也包括学生的人际交往、未来的就业规划、心理健康问题等等。但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并不会重视学生的精神问题。实际上,精神贫困带来的危害远远比物质贫困深远。精神贫困的学生往往不思进取,只图一时的享受,缺乏远见,同时不懂得感恩。长此以往,精神贫困的学生会越来越依赖国家的补助,而不懂得自己努力争取,从而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匮乏[1]。

3 在创新创业角度下实施精准资助的措施

3.1 开创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

各个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发掘自身的优势,开创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名师讲座等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贫困生的思想态度,去激励贫困生大胆创新、勇敢创业。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可以适当地给予贫困生就业指导,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高职院校也需要引进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人员,从而教授学生专业的、有效的创新创业知识,在学生心中埋下创新创业的种子。通过课堂和课外的双重培养,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及补助到主动发挥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理想[2]。

3.2 采用多样化的资助方式

高职院校在做好基本的资助工作的同时,可以适当地丰富资助的形式。比如高职院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性,尝试联系当地企业与其展开合作,经常性的举办一些对口的企业招聘会、宣传演讲等活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去充当志愿者,感受优势企业的工作氛围与环境,积极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激发学生的就业兴趣。对口企业也要对被资助的学生进行定期的就业指导,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形成合力。高职院校也可以多多开展创新创业宣讲活动,在学校内形成创新创业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创新创业的激情,同时也要时刻反思总结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之处[3]。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必然不可能只局限于学校内部,学生在学校萌发了自身的创新创业理念之后,必然要走出学校,面向社会,此时就需要对口企业当跳板,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因而高职院校要根据每一位贫困生创新创业的发展方向,为其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学生可以在更大的舞台展现自己的才能,如果创业成功,势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信心与积极性,同时也会为企业带来收益与名声,从而实现双赢的效果[4]。

3.3 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平台

创新创业并非易事,凭借学生个人的力量很难有所起色,因而学校就需要发挥其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健全一个成熟的创新创业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大展才能,不断地积累创新创业经验,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后来真正踏入社会做好准备,让学生在面对实践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挑战时,能够不急不慢,从容应对,从而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能够搭建一个成熟的创新创业平台,本身也是学校实力的展现,也使学校能够实现精准资助。目前为止,我国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实现了这一目标,创新创业平台也广受好评,是实现精准资助的重要手段[5]。

4 结语

综上,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资助工作,并且相较于前几年,已经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资助工作落实阶段,仍然出现许多问题,比如认定工作敷衍且不严谨、审核人员缺乏、忽视精神贫困问题等等。近年来,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因而高职院校要尽快挖掘自身优势,建立健全一个具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平台,积极与对口企业合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一对一专业指导,绝不敷衍学生资助工作,实现精准资助,从而保证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国家政策带来的福利,使学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达到奔小康的水准。

猜你喜欢

贫困生资助精准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二首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