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科院校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讨

2022-03-16夏,张妍,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育人思政

李 夏,张 妍,张 健

(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天津 300070)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高校课堂教学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阵地,利用好课堂教学的时机,在专业教学的同时进行价值引领,对医学生价值塑造有重要意义。

1 医科院校推行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

医学是一门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学科。因其服务的对象是病患,决定了医学天然具有人文属性。这就要求在医学生培养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专业教育,也应重视人文教育,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1 从历史价值观中认识医学专业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看待医学发展史,辩证地看待病人和疾病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疾病的治疗方法受医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并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不断修正和完善。

1.2 从社会责任观中思考初心使命

医生担负着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医生的职业内涵决定了医学教育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还应重视职业精神的传承。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医学生应具有的责任和使命融通于课程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坚定从医信念,励志成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医者。

1.3 从主体实践观中提升能力

医学是一门实践学科,也是一门经验学科。反复的地尝试,大量的练习是医学专业学习的特点。科研能力的形成,除了来自导师和同门的传授,更需要自身反复地尝试和摸索。临床医学中很多意会知识,非通过他人传授能够获得,唯有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才有可能领悟,经年累月地临床实践是每一位合格医生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2 课程思政落实的难点和现状

2.1 课程思政的保障和激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课程思政全面实施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与之配套的督导、保障和激励机制。在教学评估体系中尚未将课程思政成效纳入其中。在课程评奖评优、教师系列的职称晋升、优秀教师的评比中,未将课程思政成效作为评比的观测要素。

2.2 课程思政建设思路不明晰

当前不同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个性化特征不明显。临床医学的培养方式明显区别于其他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包括:学校培养和规培基地培养两部分。除了线上课程学习,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全部是在规培基地完成,基地的培训对学生成长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就课程思政而言,规培基地轮转科室开设的教学小讲课也属于课程思政的覆盖范围,而这一部分往往被忽略。

2.3 任课教师思政意识和水平有待提升

任课教师思政意识不足,思政教学经验欠缺,思政教学水平有待提升。以往采用课程思政的课程较少,很多教师没有思政教学的经验和意识,有的教师认为思政育人是导师、辅导员或是思政教师的工作,在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下,这种认识显然有失偏颇。

3 课程思政推广优化路径

3.1 课程思政要结合具体专业的特点

课程思政的方式不应一概而论,应结合具体的专业和课程特点,探索和发掘属于本专业、课程的思政方式和思政内容。

针对培养方式特点鲜明的专业,要重新规划课程思政的覆盖范围,定位课程思政的主体。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教室中,一切教学相关的活动都是广义的课程。在规培过程中,由带教老师担当思政教学主体,在教学小讲课、临床观摩、教学查房等真实的情境中,将职业精神、医患沟通、医事法学、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科研诚信等内容隐性地传递给学生,将会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3.2 提高思政教学能力,自觉践行课程思政

3.2.1 树立课程思政意识,自觉践行课程思政

任课教师应首先转变思想,克服畏难情绪,认识到课程思政对学生价值塑造的重要性;注重提升课程思政水平;树立自觉履行课程思政的意识。

在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提出之时,很多教师也会授课过程中也会有意无意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并非一项新的工作任务,而是早已存在,也并非难事。

改变对于“课程思政占用专业教学时间”的误解。当前研究生课程普遍采用线上授课方式,单位时间内线上授课容纳的知识量远大于现场授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政教育。而即使是现场授课,适当地加入与知识点相关联的思政元素,也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程讲解更生动,知识点记忆更深刻。

3.2.2 注重人文知识积累,提升思政教学能力

任课教师在扎实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将思政教学内容纳入备课环节,业余时间参加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讲座,参与思政课听课,向专业思政教师请教思政教学的技巧和方法。在工作之余注重人文知识的储备,熟悉本专业发展史,关心公共卫生领域热点事件以及学生当前人生阶段的遭际,积极思考这些思政素材与专业知识的关联,把握思政切入时机,努力做到在思政内容讲解时,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3.2.3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讲授,学生参与感低,育人成效难以实现。因此,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变成思政元素的挖掘者、思政理念的传播者,教学效果将大为提升。讲解思政内容时应采取多样化授课模式,带动学生参与积极性。通过小组讨论、案例讲解等,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教师在思政内容的选择上,可以紧密联系研究生当前阶段的人生遭际,从而引发学生共鸣和参与的积极性。

3.3 完善思政课程工作体系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的开课院系众多,覆盖了几乎所有的课程,需要建立上下贯通,多部门协同配合的运行机制。[1]

3.3.1 学校党委

制定工作方案。学校党委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党委书记担负课程体系“同向而行、协同育人”机制第一责任人的作用。[1]由学校党委制定全校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方案,统筹调用学校资源,为课程思政建设搭设框架、畅通渠道。

3.3.2 教务管理部门

(1)落实党委工作部署,制定督导、评价机制,组织开课院系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制定学校层面的教学督导制度,保障课程思政工作落实落地。更新“金课”“精品课”“示范课程”的遴选标准,以及课程评教指标体系,合理量化课程思政效果,将其作为考评要素纳入其中。其中,应注意课程思政成效的量化方法,避免评价浮于形式。

(2)多渠道提升教师思政水平。

党委书记参与课程思政授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很多高校党委书记不仅负责全校党建相关工作,也是一些课程的任课教师,承担着研究生教学工作。党委书记带头进行课程思政,体现学校对于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对于带动全校教师课程思政热情有重要意义。

教务管理部门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学院开设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讲座,由经验丰富的思政教师为全校其他专业的教师进行思政教学能力培训,聘请高水平综合类大学、文科类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教学专家来学校传授经验。举办校级课程思政案例评比,落实市级课程思政优秀案例选送工作,以评促建。

3.3.3 院系层面

(1)开课院系应认真落实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部署,探索、规划符合自身专业培养特点和开设课程特点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制定院系层级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考核办法;日常督导课程思政工作完成情况,在教师考核评优环节,将思政教学效果纳入评价体系中。

(2)提前规划,做好开课准备。假期期间以教研室为单位组织集体备课,共同探讨课程思政的呈现形式、授课方法和技巧,为新学期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做好充分准备。

(3)人事部门完善教师评聘晋升激励机制。为鼓励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人事部门应协同教务管理部门,做好对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成效考核工作,更新已有教师职称晋升规定,将课程思政育人成效纳入教师绩效评定、评聘晋升的标准当中。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