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与有效实践
2022-03-16雍唯贞张富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第一小学
雍唯贞 张富宏(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第一小学)
有效提问是指教师和学生根据问题进行互动,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回答。有效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吸收数学知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现状
(一)提问缺乏针对性,无法突出提问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有的教师习惯于根据教材中的相关图片,设计问题。这种方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心思考。但是有的教师对于问题的设计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提出的问题不能够突出提问的目的。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该仔细思考,如何才能让问题的针对性更强,让学生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关键,有一个正确的思考方向。
(二)忽视学情,提问的难易设计不合理
以学定教是新课改对教师教学的要求。以学定教中的学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学指的是学生,教师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班级中的学生。第二,学指的是教材,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对教材内容充分熟悉和了解。在教材方面,教师基本上都能够熟练地掌握。但是对于学生教师却缺乏了解。很多学生的作业是在家长的辅导下完成,或者学生写完作业时家长会进行检查,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会改正自己的错题。这样的情况下,会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教师认为学生的学习水平较高,就会在课堂提问中将问题设计得过难,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吸收。有一些教师看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提问中将问题设计得较为简单、细致,让问题失去了一定的价值。
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注重提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高效课堂与教师认真设计息息相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做到认真设计课堂提问,尽量设计有针对性以及目的性强的问题,让课堂提问变得有意义。这样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思考方向。
比如在进行《有余除法》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书中的直观图进行提问,让学生认识到余数。在这一讲中,教材中的第一幅图就是学生们用小木棍拼不同的图形。因为图片中涉及到了正方形、三角形和五边形三种图形。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成3组,让不同的小组去拼不同的图形。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现在你们用11根木棒去拼正方形、三角形或者五边形,看看能够拼成几个完整的图形,还剩几根木棍?”以其中的一个小组为例,这个小组学生拼的是正方形,该组学生回答:“老师,11根木棍可以拼成2个完整的正方形,还剩3根木棍。”在各组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紧接着提出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说出用木棒拼图形的意义么?”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除法的理解以及引出余数的概念。在学生了解余数之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示两道除法竖式:48÷5=9和49÷5=9......1,然后提出第三个问题:“同学们,请观察黑板上的竖式,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设计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发现有余除法竖式与无余除法竖式的不同,让学生掌握有余除法竖式的写法。在学生可以熟练地计算有余除法之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出几道有余除法竖式计算:25÷3=8......1;39÷9=4......3;34÷6=5......4。先让学生计算练习,然后提出第四个问题:“同学们,请你们观察一下除数和余数,比较一下他们的大小关系?”这个问题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避免在计算的过程中出现错误。通过这种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可以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二)重视提问内容的合理选择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教师课堂提问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合理地选择提问的内容。所提的数学问题必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可以深入地研究相关知识,让提问具有意义。只有教师重视提问内容,不让自己的提问过于形式化,才能保证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比如在进行《克与千克》的教学时。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应该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合理地设计数学课堂的提问内容。对于《克与千克》这一讲,主要是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能够进行正确的单位换算。所以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以及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在进行这一讲教学时,总共设计了4个问题。问题1:让学生们对羽毛、一角硬币、一根丝线以及一本书,让学生们估计哪个比1克轻。在提出这个问题前,教师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到1克和1千克的重量大概是多少。例如,1克相当于1个2分硬币的重量,1千克相当于2瓶普通矿泉水的重量。这个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堂之初提出,问题的意义在于加深学生对克和千克质量的认识。问题2:小红在树上摘了10个苹果,你能估计一下这些苹果大概有多重么?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将重量单位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学习,解决生活中的重量计算问题的能力。问题3: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在秤上的图片,让学生说出相关物品的质量。这个问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学生理解重量的同时,会看生活中的秤,能够进行准确地读数。问题4: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哪个重?这个问题可以在课堂结束的时候提出,让学生仔细思考,下次上课给出答案。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还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重量的含义。
(三)重视提问的时机
很多教师子数学教学过程中,认识不到提问时机的重要性,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时忽视提问的时机。这种忽视时机的思想是不正确的。如果提问的时机不恰当,不仅不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甚至还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厌烦心理,失去学习的兴趣。这种不分时机的提问,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不符,同时也无法满足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要求。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提问时,应该重视时机的把握。在学生足够投入的时候可以进行提问,在学生溜号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拉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可以专心听讲。在学生困惑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指点迷津。
在进行《周长》中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教学时,有两个问题需要教师在合适的时机提出。第一个问题要在开始上课时候提出:“什么是周长?”这个问题是对上一节课程内容的检测以及巩固。通过问题复习导入的方式要在课堂之初提出。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进行后续课程设计。第二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能总结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么?”这个问题提问之前,要先让学生在作业本上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用尺子测量出他们每一条边的长度。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之后进行公式总结是最恰当的时机,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