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比较视野的劳动教育内容创新
2022-03-16任颖颖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
任颖颖(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分为生产劳动、日常劳动与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意见》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围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近年来,我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拓展中西文化比较视野,开展特色衍纸劳动项目,创新劳动教育内容,注重劳动教育实效,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西文化比较视野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及其独特魅力,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同时能理解不同国家、地区的、民族和时代的文化所体现的多样性,尊重劳动人民和手工艺者创造的成果和对人类文化的贡献。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差异性学习与讨论,并梳理出中西文化的基本精神与各种文化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大视野、新视角切入劳动教育的内容研究,也必然会提升学生的劳动教育质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色衍纸项目既能传承中外优秀文化又兼具创新性
特色衍纸项目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生产劳动。生产劳动教育与传统教育方式不同,更具备项目针对性强、组织灵活、氛围浓厚等鲜明特征。在劳动内容选择上,既可立竿见影出效果又可持续学习深入掌握,同时要把握好审美性、时代性、地域性、趣味性、生活性、学生年龄特征等特点。
“特色”对应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衍纸”具有易于操作,色彩丰富,创意表现力强等优势,小学阶段的学生趣味十足,乐于劳动实践。项目内容既能传承中外优秀文化艺术,又兼具创新性实践。
中西文化比较脉络梳理与我校劳动教育实践
以华夏——汉文明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和以古希腊罗马文明为正源的欧美文化作为比较的对象,以探讨两种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传统模式的异同为主旨,采用整体观照的宏观研究与特定角度的微观剖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衍纸技法为“表现形式”的前提下,选择性继承中华文化,选择性借鉴西方文化,将两者兼收并蓄升华为具有中西文化内涵的创新性“表现内容”。
我校在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文化比较理论学习、工作坊实践的途径,制作完成“衍纸与诗歌”“衍纸与十二生肖(十二星座)”“衍纸与书法(合体字)”“衍纸与年画”“衍纸致敬大师”“衍纸与西方名作”等主题的系列作品,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内容及实践方式下,增强劳动意识,提高劳动能力,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
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生产劳动教育内容的创新模式
学生是劳动教育的主体,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的理论学习与衍纸作品的劳动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各项核心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特色衍纸劳动教育与中外传统文化相融合,以衍纸技艺为“表”、为“形式”,以人类优秀文化成果为“里”、为“内涵”,走出一条生产劳动教育内容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文化比较的最终意义不在比较本身,而是要经过比较,寻求通过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沟通,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借鉴、融合,促进文化的传承更新与创造的目标。通过文化比较实现文化复兴,驱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向现代文化。
我校劳动教育注重学以致用,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达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