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政策变迁及省思
2022-03-16宋宇佳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
宋宇佳(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五小学)
梳理1978年至今劳动教育相关的政策发展,笔者将其划分为四个代表时期。通过总结,笔者发现劳动教育政策在近40年的发展演变中出现了没有真正落地、被一线教师曲解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时代下发展劳动教育的建议。
对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梳理
梳理总结发现,自1978年以来,劳动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深化规整时期(1978-1992年)、确立地位时期(1993-2002年)、逐步强化时期(2003-2012年)、创新发展时期(2013年至今)四个阶段。
改革开放后全国教育体系开始走向正轨,劳动教育也随之进入了深化规整时期,其教育目的逐渐转向“服务现代化”。1982年颁布实施了《关于普通中学开设劳动技术教育课的试行意见》,自此劳动教育被列入学校课程。
随着党的十四大召开,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任务拉开了帷幕,劳动教育走向了确立地位并与其他四育协调发展的时期。
例如,在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成为学校进行劳动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但具体实施如何并未得到有效反馈。
进入21世纪我国劳动教育走向了逐步强化的阶段,但在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层面仍然没有独立出来,其一直是其他四育的辅助工具和附属品。例如,在2004 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将劳动实践活动作为了达成思想道德建设目标的实施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劳动教育也跟随时代的脚步迈上了新征程,进入了创新发展时期。2018 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四育并列提出,我国教育体系也进入了“五育并举”的新时代。这一举措丰富了教育的精神内涵、为新时代下人才的培养指明了具体的道路。
对改革开放后劳动教育政策演变的反思及路径探索
从这40余年的政策变迁中可以反思一些问题。首先是劳动教育一直存在于宏观的政策中,由于没有强制性的考试、独立的课程体系且缺少专门的师资建设,其在学校教育里的被重视程度是间歇性的。其次是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的概念与其他四育相比不好区分且易混淆。在具体政策表现里提到最多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由此可见劳动教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中主要起到一个辅助其他四育的作用。最后就是大部分一线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到位,他们片面地认为实施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学生在参加实践后写篇感想应付检查,僵化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窄化了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所以我们在遵循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探索发展路径时应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1)建立具体、灵活的课程方案。将劳动教育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细化校内外的劳动内容及时间安排,这样才有利于政策真正“落地”。
(2)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家—校—社会”三者协作的政策实施体系。在劳动教育实施中,社会具有支持保障的作用、学校具有引导方向的作用、家庭具有深化基础的作用,应有效地调动三者共同为劳动教育助力,实现全要素、多方位的劳动教育。
(3)坚持“五育互育”的思想内涵去实施劳动教育。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德智体美劳”就应该相互依托和渗透。在劳动教育中也要注意培养其他四方面的能力,将能力、态度、价值观三者结合,最终达到一个完整闭合的劳动教育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