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6马娅丽甘肃省镇原县中原乡武亭小学
马娅丽(甘肃省镇原县中原乡武亭小学)
小学高年级语文相对中低年级语文来说,知识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因此,教师要充分将信息技术与高年级语文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利用动态化、多元化的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抽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享受语文学习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
一、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以多媒体为主。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全神贯注地对知识进行学习与思考。多媒体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能够给学生展示各种与知识有关的教学情景,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文章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能更好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发散讲解,学生在对教材知识的发散学习中,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视野,这种发散式的教学形式也打破了传统机械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综合能力都能够得到全面提升。
(二)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能够利用各种形象具体的方式来呈现抽象的理论性知识,这就为学生顺利理解各种教学知识中的重难点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在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重难点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图像和视频,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在顺利理解知识后,就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并顺利突破学习中的难关,建立学习自信。语文教材中经常涉及关于名人传记或是有关于实物描写的说明文,学生在理解这些课文内容时,会感觉较为晦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关于课文内容的各种资料,学生在搜集整理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这种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实现了对课文重难点知识的顺利突破。
(三)增加了语文教学趣味性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后,教学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极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充分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也促使教师必须更多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在有效的师生互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默契程度逐渐加深,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习状况,进而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也会更高。
二、信息技术应用的策略
(一)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提前熟悉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初步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对文章的内容也能有大致的了解。同时,学生也能将自主预习中遇到的重难点知识记录下来,在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时,就能够着重听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学习效率自然能够有效提升。
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今天,各种资源都实现了网络共享,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之前去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资料,能够保证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就可以请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设备搜集有关榕树的资料。学生在资料查找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对榕树的语言描述,并体会到作者对榕树的喜爱,感受到作者语言文字的生动,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在学生搜集了各种有关榕树的资料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发言,课堂教学也能够收获更好的效果。
(二)辅助重点知识教学,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小学生思维能力有限,无法对许多抽象知识进行想象与思考,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能够让学生顺利突破各种教学中的难点,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各种知识进行理解与思考,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也因为动态化的呈现,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对于学习也就更加积极主动,充满激情,在这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学习《鲁宾逊漂流记》时,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学生对课文第二段与第八段鲁滨逊战胜困难过程的理解,以及对人物人生态度的准确把握。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这部作品的原型故事,通过故事画面以及内容的呈现,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体会文中人物独自在岛上与孤独及恶劣的生存环境作斗争的经历,感受到故事主人公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加深对文字内容理解的过程中,学生也能更好地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发散联想,反思自己平时遇到困难与烦恼时的态度,学习文章主人公不向命运屈服、积极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乐观生活态度。
在顺利理解文章重难点知识、准确把握文章的基础上,学生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
(三)丰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为学生提供思维发散的机会,还要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充分的探索,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更好发展。
发散思维也叫多向思维,在实际培养的过程中,没有固定的方法模式,需要学生通过自己进行感悟。因此,教师需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将学生内在的思维潜力充分挖掘出来,确保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得到有效的培养。例如,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对问题展开思考,打破僵化的思维模式,摆脱从众心理。许多学生喜欢得过且过,认为所有的做法与想法都应该和大多数同学相同才会是正确的,如果自己表现得太独树一帜,就与其他同学格格不入。
然而,要想更好地培养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学生就需要有求异精神,能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师在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时,利用信息技术来明确学生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来思考解答问题的方法。通过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灵活,在进行问题思考时,也能更加全面地进行分析,不断提升自己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