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汲古润今: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策略

2022-03-16樊锦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6期
关键词:班级内容传统

樊锦萍(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教育局)

引导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一项至关重要的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想品质正处于奠基阶段,精神和人格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促进传统文化和小学语文课程的紧密融合。

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语文活动是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是锻炼学生语文能力的必要途径。其中,诵读经典无疑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诵读和演习经典书籍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主要内容和形式,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方法。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一书中,将诵读划分为吟诵与宣读,并强调这两种读法在白话文与文言文当中均十分适用。李德成在《阅读辞典》中进一步将“诵读”解释为“吟诵、朗诵、默诵、背诵”这几种读书方式。尽管对诵读的具体解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这并不影响诵读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有效方法。

中国文字的韵律十分独特,这也决定了语文文本十分适合诵读。尤其是意蕴深远的古典诗文,其词句更加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为了使学生真正了解传统文化,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诵读方法,准确把握经典文学作品。通过有效的诵读,将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根植于学生心中。每一次诵读都是与文本的对话,每一次诵读都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社会实际环境,深入思考,反复品味,逐步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效果。此外,在诵读活动中,需要对经典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文化现象的来源,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

二、组织课堂专题教学,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类型多样、博大精深。小学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但蕴含在不同的章节中,内容有些零散。走马观花的学习方式往往难以真正理解富有深厚民族底蕴的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融合中,专题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所谓专题教学,是指对某类内容或者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研究、深化,并引导学生个性化地参与到专题学习当中,促进学生对专题内容理解的教学模式。

组织进行传统文化专题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明确主题教学的目标。除了了解不同类型的主题文化之外,还需要提炼出不同主题教学的共性目的,这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并自主搜集相关资料,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搜集资料能力;(2)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激发学生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精选主题教学内容。在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要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归类与整合,并且要补充相关的学习资料。通常来讲,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专题主要包括传统节日、传统建筑、中国戏剧、民间工艺、饮食厨艺等。第三,明确学生知识水平。在组织专题教学时,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免教学内容过多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三、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传统文化氛围

环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人产生一种刺激,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一系列的认识、情感、情绪、意志等不同的反应,进而形成心理上的张力,并引起学生指向一定目标的行为。外部环境影响最终教育效果。小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意志力弱,在学习活动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也是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加强交流协作,明确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要素。合理利用学校的走廊、操场、阅览室等场地或者设施,设计一些承载传统文化元素的标语、故事、图案等内容,营造一种更加直观可感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班级是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场所,班级中的文化环境氛围同样也会对传统文化教育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有利于学生更加迅速地融入传统文化的情境。相对于校园文化的构建,班级文化环境的构建通常是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实现的,比如演讲、辩论、表演、报告、讨论等。这些活动不但可以更加完整地呈现出涉及的传统文化素材,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入思考。同时,良好的班级环境,也有利于活跃班级氛围,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合理利用大众媒体,拓展课堂教育资源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和新时代的信息传播特性结合起来,成为教师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教师应该准确认识大众媒体的价值,不断探索大众媒体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的结合点,使小学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发挥大众媒体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需要思考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利用大众媒体拓展传统文化教育素材。传统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可以促进新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使文化的形式更加多样,这样可以使传统文化的内容适合不同人群,最大程度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枯燥,尤其是单一的语言讲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为此,教师可以播放《中华礼仪之美》《国学讲堂》等电视节目的片段。电视节目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二,利用大众传媒提升教学时效。大众传媒能够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整合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分享给学生,扩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五、鼓励参与社会活动,积极践行文化精神

学生作为社会的主体,最终还是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小学语文课程以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塑造自我、强化所学,从而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更加广泛地接触社会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积极践行传统文化精神。如:实地参观。可以参观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了解我国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以及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爱国精神无疑是中国传统思想中的核心内容。由此可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是引导学生践行传统文化精神的有效途径。

为了有效地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进行全面的思考,并对教学组织方法进行统筹设计。同时,随着教学活动的推进,还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保障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班级内容传统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班级“四小怪”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班级英雄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主要内容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