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资源在文本解读中的应用摭谈
2022-03-16张秀华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
张秀华(山东省青岛第六十三中学)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和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如果在阅读时能够正确地理解标题中暗含的语义,将促使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创作思路,提升文本解读的效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不关注文章的标题,总是一扫而过。教师要引导他们结合文章标题展开深入解读,促使其提升阅读能力。
一、知人论文,借助标题介绍作家作品
(一)系统性,整体认知作家作品风格
在文本解读的时候,如果能基于知人论世的思想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那么能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读标题的过程中关注一下作品的作者,尝试系统化地了解该作者的创作风格,这对于学生的后续阅读有很大的帮助。鲁迅提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是顾及作家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动态,这才较为确凿。”所以教师要把握住机会,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风格。
在教授《社戏》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在了解文章标题的时候,系统化地了解一下作者鲁迅的创作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鲁迅创作的其他文章,对比分析一下它们的标题都具有怎样的特点,然后再扩展开来,分析一下其整体创作风格。学生发现作者的不少作品都以人物的名字作为标题,如《孔乙己》《阿Q正传》等。还有一些作品则展现了民风民俗,如《社戏》《祝福》等。学生继而又尝试分析作者的整体风格,发现鲁迅的不少小说作品都展现了被封建社会迫害的人。他们虽然身份不同,有农民,有知识分子,但是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命运多舛。教师继而引导学生分析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学生发现其有不少作品都展现了乡土民情,尤其展现了社会的黑暗面,能起到唤醒世人的效果。在学生整体了解后,教师引导他们尝试阅读《社戏》,并思考这篇文章的特点是什么,和鲁迅的其他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要结合标题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的生平经历,介绍其写文章时的时代背景,这样能有助于学生整体了解作品。其次,教师还要给学生介绍该作者的整体创作特点,并引导学生尝试揣摩当前所读文本,想象作者会如何创作,这样也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
(二)阶段性,结合作家生平进行介绍
由于不少作者的创作风格随着其人生阅历的不断深化而有所改变,所以教师在介绍作者生平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结合当前所读文本的创作时间段,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这样,学生在阅读时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该作者的典型特点,从而提升阅读效果。
在学习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首词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题目,说说给人的初始感觉是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问题:“李清照的作品大多给人一种哀婉细腻的感觉,而从‘天接云涛连晓雾’一句看,却让人觉得有几分豪迈。这似乎和李清照平常的创作风格不符合。”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介绍阶段性的作者生平。学生发现这首作品是李清照南渡后创作的,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李清照经历了大风浪,此时她看到了自己以往很难看到的壮阔场景。由于生活的阅历拓展了,所以她的创作风格自然也出现了一些改变,在这首作品中就展现了豪放、浪漫主义的风格。在李清照的所有作品中,属于较为罕见的风格。随后,教师又引导学生拓展开来,分析李清照人生各个阶段的代表作,看看它们的显著特点是什么。由此,学生认识到,即使是同一位作家,由于人生经历不同,创作风格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改变。再次阅读时,学生也会关注作者的生活情况。
若有条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篇同一作者在不同时间段创作的作品,并结合作者的生平分析其特点各是什么。这样更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印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式提升自主解读作品的能力。
二、分析标题含义,巧妙切入文本
(一)象征义,找到本体和象征体的共同点
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都会给读者提供一些特定的信息。如交代一下故事发生的环境,提示文章的线索,展现作品的主旨,体现人物形象,设置悬念等。所以,在阅读文章之前先了解标题的含义,对正确理解作品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那些有象征意味的文章,探究本体和象征体的共同点,这样在后续阅读中学生就能快速把握作品的中心思想。
在学习《白杨礼赞》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探究作品标题的象征意义。教师首先给学生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认识到茅盾在何种境况下创作的此文。“这篇文章创作于1941年,那时候属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此时非但没有抗击日本,反而对付共产党。我国人民在敌人长期扫荡的过程中顽强拼搏、团结一致进行抵抗。作者正是因此受到了感动,所以创作了这篇文章。”在了解了作品的创作背景后,学生认识到作者可能是想要通过这篇文章展现抗日军民的形象。此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白杨和抗日军民在形象上的相似点,学生发现白杨树在形貌上的特点正好和人民群众正直、团结等特点是相符合的。在学生充分理解题目象征意义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他们阅读全文,看看文章中有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发现这篇文章运用了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且运用了借物抒情的方法,很好地将白杨和人结合在了一起,起到了象征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是否也能借鉴运用这种象征手法,写出更有新意的题目。
学者阿爱德华认为象征是一种艺术形式,既满足人们描写现实的愿望,也满足超越现实界限的愿望。在阅读文章标题并探究其象征意义的过程中,学生能把握住现实和超现实的内容,从具体的事物入手挖掘其象征的抽象事物,进而提升阅读效果。
(二)双关义,理解语言的弦外之音
除了象征意味之外,不少标题还具有双关义,如果细细品味的话就能体会到作者的言外之意。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鉴赏此类标题,尝试思考作者如何一语双关,尽可能地咀嚼作品的深味。在探究双关义的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并了解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
《变色龙》是一个一语双关的标题。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指导他们从标题入手,分析一下变色龙在形象上的特点和小说主人公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认为:“变色龙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随着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那么是否说明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也具有随时改变自己形象的特点呢?”教师继而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然后总结分析奥楚蔑洛夫的“变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有的学生提出:“奥楚蔑洛夫多次脱穿大衣,这种行为正好像变色龙一样,也是一种改变自己外貌的行为。”教师继而又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奥楚蔑洛夫为何要脱穿大衣呢?这暗示了他内心怎样的想法呢?”学生有所感悟:“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趋炎附势的人,他发现狗是大官家的,就阿谀奉承,反之就严厉了起来。这种行为和变色龙一样。”这样,学生就体会到了作者的言外之意。教师此时又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几个细节部分进行分析,说说作者如何展现人物特点,怎样形象化地体现奥楚蔑洛夫的“变色”。
在引导学生鉴赏双关义的时候,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尝试思考其中暗含的情感色彩。如思考一下作者到底是赞美人物,还是讽刺人物。这样,学生在后续的阅读中也能更好地把握人物,有助于扫清种种障碍。
三、变换题目,抓住文本解读的关键
(一)梳理信息,重新拟题
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和创作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分析标题的机会,展开审美创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结合文本中的信息,思考如何给作品拟定一个新的题目。学生可以尝试给标题添加一些修饰语,更好地展现文章的整体内容;又或者尝试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重新拟题。
给文章拟定新的标题,这其实也是检验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散步》后尝试整理文本中的信息,并拟定一个新的标题,说说自己的创作理念是什么。如有学生拟定标题《妈妈和儿子》,并认为这篇文章中写了两对母子,从这两对母子的关系中能看出亲情。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文章主要想展现的是哪一对母子的经历呢?这样的一个标题能否将他们经历了什么事情展现出来呢?”学生认识到自己拟定的标题有一些不足之处。还有学生拟定标题《选路》,认为这样能直截了当地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散步》和《选路》,说说哪一个标题更好。学生在对比后认为:“《选路》显得更直白一点,而《散步》给人更加含蓄的感觉;而且选路是散步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小插曲,在文章中所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少。”在一番对比分析后,学生不仅拟定了新的题目,而且还对比原文,发现了差距。学生后续又拟定了《爱护》《家庭的重担》《背上的人》等其他的标题,并在对比后分析其是否能够展现文意。
在学生重新拟题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自己所拟的题目和原文的题目,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并揣摩哪一个标题更好。这样,学生能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积极思考,借助题目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
(二)加一个副标题,把握文本的精神格调
引导学生给文章添加一些副标题,这也是提升学生创造能力的好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格调和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为文章添加副标题。教师则在学生添加副标题后进行讨论,说说谁拟定的副标题更符合文章的主旨。
在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篇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主旨,然后尝试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思考如何能在副标题中展现出文章的精神格调。如有学生提出了副标题“看不见的衣服”。教师点评这个副标题,认为:“这个副标题的意思和《皇帝的新装》差不多,能给人悬疑的感觉,但是却并没有展现出作品的主题。”还有学生提出了“愚蠢皇帝的游行”这样的副标题,认为这样的副标题能很好地展现整篇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点明了皇帝的特点是“愚蠢”。教师又引导学生思考:“皇帝固然是愚蠢的,但是除了一个小孩子以外,大家谁都没有说皇帝没有穿衣服,那么愚蠢的人又岂止是皇帝一人呢。大家可以考虑一下皇帝为何显得那么愚蠢,他愚蠢的根源是什么?”有学生得到启迪:“皇帝和大臣都是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到新装,所以谎称看到了,显得愚蠢,其根本原因是他虚伪,所以我觉得可以添加副标题‘一国虚伪的人’。”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对作品的主旨也有了更深的探究。
在学生拟定副标题的同时,他们能更好地探究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添加副标题过渡到探讨文章的中心思想,促使他们提升文本解读的深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文章的标题,并指导他们掌握结合标题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深入分析文章的标题,为后续阅读奠定基础,提升文本解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