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课打击乐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16覃新新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铁匠音乐作品乐曲

覃新新(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第一实验小学)

打击乐器作为学生体会音乐、实践音乐的有效途径和工具,是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培育学生合作精神和培养学生音乐个性的重要路径,具有其丰富的教学价值。

一、借助情境之力,激发学习之趣

音乐作品借助音乐元素表现生活、传递情感,小学生要理解音乐作品丰富的内涵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打击乐器教学将丰富学生音乐感知路径,引导学生借助打击乐器去触摸音乐作品,能够降低音乐作品理解难度,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

打击乐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小学生感性化认知特点,创设打击乐器教学情境,发挥情境在情绪渲染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对打击乐器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既要使情境适合打击乐器教学内容,又应使教学情境符合学生音乐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通过直观、感性的打击乐器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情绪得以激活。

如《森林中的铁匠》,引入教学内容之前,我抓住“森林”和“铁匠”两个核心词汇,借助图片、配以不同的打击乐器伴奏,创设感性化的教学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片创设的情境,交流音乐作品表现的意境,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打击乐器伴奏的艺术效果。

这个环节借助直观的图片,将学生带入到与音乐作品相关的音乐情境之中,较好地提高了教学情境的沉浸感,让学生借助图片初步感受作品营造的意境。然后,通过渐次加入打击乐器伴奏的方式,丰富学生音乐感知途径,将视觉、听觉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对打击乐器获得直观的认识,并细心体会打击乐器独特演奏效果,激发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兴趣。

二、依托聆听手段,获得整体感受

教师在打击乐器教学中强化对学生听觉刺激,依托聆听手段,让学生获得整体感受。聆听作为一种感知音乐的手段,需要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目标提出相应的要求,以加强学生有意注意。聆听之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如从节奏和节拍、力度和速度、音色和音量、形式与风格等方面提出要求。

仍以《森林中的铁匠》为例,在学生聆听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再根据节奏和节拍、力度和速度、音色和音量等,探讨打击乐器对于音乐主题表现、音乐风格等产生的艺术效果等,并初步感受音乐作品表现的森林的整体感受,以及铁匠的整体印象等。

这个环节在聆听过程中关注音乐元素,紧扣聆听的音乐属性,让聆听更加高效。同时,基于聆听重视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围绕音乐元素进行交流,较好地实现整体感知的目标。在聆听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积极地参与进来,音乐体验更加深入。

三、重视乐曲分析,厘清音乐结构

乐曲是打击乐器教学的载体,打击乐器教学紧紧围绕乐曲展开,离开乐曲打击乐器教学就失去了依附。因此,打击乐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乐曲的载体属性,引导学生对乐曲进行深度分析,包括乐曲表现的主题、乐曲旋律、速度、力度等音乐元素。

只有深入分析乐曲,才能引导学生厘清音乐结构,并根据乐曲结构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乐曲的精华,为打击乐器教学与创作奠定基础。

《森林中的铁匠》在聆听基础上,学生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我组织学生深入乐曲的段落,围绕音乐元素进行深度分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经验和对乐曲的内容的理解,并发挥想象力,运用绘画的方式描绘乐曲段落的内容,并给作品拟一个名称,要注意每一幅画面之间的关联性。最后,结合自己绘画作品,交流自己创作的缘由与创意等。

这种借助绘画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乐曲意境,并将之借助绘画表现出来。再借助拟标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提炼,让学生对乐曲的结构获得清晰的认识。绘画方式又促进音乐和美术艺术之间的融通,借助视觉表现的形式,较好地在不同艺术之间建立起融通的通道,丰富学生音乐体验路径。

四、凭借审美体验,选择打击乐器

打击乐器需要器乐作为支持,选择怎样的打击乐器既与打击乐器教学目标有关,又与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有关。教师在设计打击乐器教学时,应改变传统做法,给学生创造自主选择打击乐器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打击乐器过程中进行比较,从而使打击乐器选择的过程成为学生释放音乐个性的过程,也在选择打击乐器过程中提高学生音乐辨识能力。

《森林中的铁匠》,学生通过分析乐曲,对乐曲的结构、意境,以及其他音乐元素等获得了深刻的认识,选择打击乐器的时机已经成熟。在选择打击乐曲过程中,学生由于个性不同,对乐曲的理解不同,因此,必然会出现不同的选择结果。对于学生选择的打击乐器,我没有给予肯定或者否定,而是根据学生的选择,给学生创造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基础上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得出选择的结果。

尊重学生审美体验和审美个性,让学生获得选择打击乐器的机会。同时,充分利用音乐课堂生成的资源,对学生不同的选择进行比较,在比较活动中让学生进行辨识。既提高学生音乐辨识能力,也给学生创造体验不同打击乐器的机会,拓展打击乐器学习视野。

五、立足多模操练,深化音乐体验

打击乐器教学与其他音乐活动既存在不同点,又具有一定的相似点,操练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传统打击乐器教学中,操练方式简单,主要以反复的训练为主,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师应改变打击乐器教学训练方式,立足于多模态,采用同伴合奏的形式,将打击乐器与歌唱、诵读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多样化的训练中深化学生音乐体验,提高打击乐器训练趣味性和实效性。

学生选定演奏的打击乐器后,我先引导学生借助视频观摩进行自主训练,并根据学生自主训练过程观察,对学生进行巡视指导。然后,采用同伴合奏的训练形式,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训练,并将合奏录制下来进行同伴观摩与诊断,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开展表演式操练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演奏的乐曲,鼓励学生根据乐曲表现的主题和风格等,将乐曲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可以综合运用打击乐器、歌唱、朗诵等表现形式。

训练活动设计充分体现出层级性,以学生自主训练为基础,以同伴合奏为推力,再借助表演将打击乐器训练推向高潮。表演式训练突破传统思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学生可以采用多种表现形式,在融合式训练中深化学生音乐学习体验。

猜你喜欢

铁匠音乐作品乐曲
始乱
铁匠教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宝刀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铁匠的发明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悲伤的乐曲
麻脸铁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