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中传统文化融合策略
2022-06-21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伏 钰(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地理学科是跨自然、人文和技术的学科,很多地理事物和现象本身都渗透和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元素和信息。因此,高考地理课堂复习教学活动能将地理学科知识、规律、思维、方法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以日常生活及人地关系文化为线索和依托,拓展和挖掘课堂复习教学素材和内容,以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试题分析为突破,让学生心灵净化,厚植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一、以日常生活文化为依托,挖掘课堂复习教学素材
高中地理学科教学内容多,课程素材广,在高考复习中教师若能以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文化为依托,精心搜集高考复习素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兴趣,还有利于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十分广泛,将原有地理知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能为高考地理复习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内容补充,能让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追溯知识源头,得出合理答案。
在高考地理课堂复习教学中,我们命制的或者选择练习的试题其实就是对生活文化的抽象反映。因为生活与地理密切相连,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素材,运用有用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可以阐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结
合实际生活去运用地理规律与原理去分析日常生活文化中的实际问题。我们在分析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时,可渗透和融合最基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日常生活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深刻领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化为行动就是行“孝道”,“百善孝为先”。“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子女在做人行事上要严格要求自己,品德要高尚,这样父母对我们才放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自身的人文道德素养,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二、以人地关系文化为线索,拓展课堂复习教学内容
我们知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以儒治世,以道治身,以佛治心”的儒、道、释三家能够鼎足而立,说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包容并蓄,蕴藏着各种观念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文化,其中人地关系演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核心的文化价值观,也是高考地理复习中始终贯穿和融合的线索。
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史中,人地关系思想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我们的祖先不断地观察、记录、描述或总结自然现象、自然规律,该过程为: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思想→天人相关思想→因地制宜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等等。这一过程其实是人地关系从人类依赖崇拜自然、改造征服自然,再到善待自然这一科学“自然观”的形成过程,也是人们追求人地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于是,我们发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与很多中华传统道德思想和我们的地理规律是不谋而合的。
在高考地理复习中,运用文化中的人地关系为线索,拓展地理课堂内容,延伸和升华地理知识,因此,教师筛选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将“小课堂”可拓展为“大社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拓展了教学内容,开阔了视野,进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果。另一方面可让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达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表1 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卷融合设计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试题统计
三、以文化试题分析为突破 把握课堂复习教学方向
近年来,以取自中华人文精神领域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地理能力的试题出现的频率增大。地理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区域性,这就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融入高中地理学教学过程并应用于高考地理试题中,这样既丰富了地理教学和高考试题命制的内容和素材,拓展了地理学科的思想内涵与思考维度,又使融入了传统文化的现实生活更具创新活力以此为依托命制的题更能体现较高的文化品质、科学价值和生活智慧。笔者对2018~2020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卷中融合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试题进行统计并做了多角度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用。
由表看出,2018~2020年全国卷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理试题共21道,题型以非选择题为主且越来越向 “旅游地理”部分集中,选择题数量较少但信息呈现的方式较综合题来说更具多样化,两种题型的试题情境呈现均以复合型材料为主,所涉及到的文化素材丰富而又广泛,试题设问角度分为原因、特征、位置分布、发展过程、影响、措施、优势、价值、条件等,通过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纵向研究发现:地理试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高频出现,是想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理要素和地理原理,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总之,在高考地理课堂复习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地理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策略,让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国基本国情和区域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密切地关注我国悠久而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