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研究

2022-03-16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陈 敏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在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工作中,建设一只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重中之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立足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建立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证标准体系,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工作。由于操作层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可循,一些院校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订了认定标准,但多种多样,标准不一,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没有标准就没有质量。“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资格准入,决定着“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也决定着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这就要求我们提出具备一定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要求。

1 深刻领会 “双师型” 教师的建设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定义,过去国内有学者将其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和“双融合论”[1]。对于起步较早的国外职业教育也有类似内涵定义,如日本的“双师型”教师必须到企业工作,被称为“职业训练指导员”[2];德国注重培养理论和实践教学“双元性”的“双师型”教师;美国要求“双师型”教师在取得学位的基础上同时具有1 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3]。

无论国内的学者们怎样概括,还是国外一些专家怎样要求,“双师型”教师的核心内涵一定是在熟悉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行业技术的基础上,能将各种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行业技术相互融合、转化和进化[4],同时兼具教师传道授业的能力。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对“双师型”教师做了简单、明了的解释,就是“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二者共同存在,缺一不可,不能偏颇。只有具备这两个方面的条件,才能进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行列。对“双师型”教师进行认定的目的是提升教师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培养教育学生的重点,也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教师的岗位职业能力(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教研与服务能力)才是“双师型”的核心。

2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认定具备的能力素养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无论是初级、中级还是高级都应具备一定的岗位能力,这种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实践指导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服务社会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素养,也是“双师型”教师建设的重点和核心内容。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有学科专业知识,还要有应用技能(专业、技能在工作实践中有机融合的能力),及较强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技术高效地传授给学生。同时,必须有实践教学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5]。高职院校教师不同于普通本科高校教师,其科研方向更偏重于理论的实际应用与新工艺、新技法的开发与实践,服务企业一线岗位,将科研与创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结合“双师”能力培养打造一批覆盖重点专业领域的“国家工匠之师”,是国家对高职院校提出的目标要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要求,必须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切实提升教师的四种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满足国家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人才需要。

3 高职院校 “双师型” 教师认定标准和条件

这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就“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和条件进行了有效的探索,虽然各有差异,但主要内容都是结合学校及教师的具体实际情况而定[6],基本相同。自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 “双高计划”建设实施以来,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通过实施“双师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签订了一系列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多个校企合作委员会、理事会等,为教师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平台。紧密依托校企合作二级学院,遵循行业发展导向,紧跟产业升级步伐,建设校企共享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教师队伍,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与成长。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了一种符合我院人才发展特点的,特别是突出技术职称、实践能力、工作业绩、突出贡献等方面的认定标准,使我院“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和条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要求,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定:

3.1 “双师型”教师基本认定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双师型”教师既然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优秀代表,那么首先就是对其师德师风的客观评价,考核其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爱岗敬业、德技兼修”的职业教育理念,所以将师德师风作为认定“双师型”教师的第一标准。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高尚。其次,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技能,胜任本专业教学工作,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及企业对口实习活动,能面向社会开展专业技术相关的应用性研究或技术服务,同时应具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书和高校讲师(中级) 及以上职称。

3.2 “双师型”教师专业技术认定条件

在此基础上,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为引领,可以考虑被认定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双证”、实训指导、挂职锻炼、指导技能大赛等条件来获取申报“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

1) “双证”认定。教师取得本专业非教师系列的中级或以上级别的专业技术职称,或本专业领域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证书。为了推进1+X 证书工作,也可以考虑将1+X 认证讲师或1+X 证书认证考评员证书,划归“双证”范畴。

2) 实训指导经历认定。教师在近3 年中参加教育部、教育厅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累计时间达1 个月(或累计60 学时) 及以上,且获得合格证书,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学生技能水平提升显著,教学反馈效果好。

3) 挂职锻炼认定。教师在近3 年中有6 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经批准脱产到企事业单位一线挂职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或经批准脱产到教学研究机构承担教学教研工作,系统地融入企业生产工作,熟悉企业工艺流程,并已将其转化为专业教学内容。

4) 职业培训认定。教师近3 年中有3 个月及以上(可累计计算),经批准脱产到企事业单位接受专门技术培训,并经学校考核认定合格的,已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中。

5) 服务地方认定。教师利用自身扎实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近3 年中主持1 项市级及以上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项目或横向课题项目,成果已被相关机构或企事业单位采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或撰写决策咨询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被市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采纳。

6) 服务学院认定。教师近3 年主持2 项校内提升学校实践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或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及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成果已被学校使用,使我院在此领域达到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并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

7) 专利认定。教师近3 年获国家发明专利1 项授权或实用新型专利2 项授权(排名第一),体现出教师本专业技术水平具有前瞻性和先进性。

8) 指导大赛认定。教师近3 年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高校专业技能竞赛,并取得省级一等奖、国家级三等奖及以上者,或取得省级二等奖达2 次及以上者。

综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的研究与实践需紧密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和发展规划,紧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以便有力推动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教师队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