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平三端”在机械测量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2022-05-23

船舶职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万能读数超星

薛 莹

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机械测量技术是五年制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技能(实训) 课程。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该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在学生具备一定制图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常用量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具备测量技能,为之后的机械加工训练等课程打下基础。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操作讲解,学生观看,然后学生再自己动手操作练习。由于测量器具较小,容易造成后排学生无法看清教师操作步骤的问题,而且教师的正确操作步骤不能随时供学生查看,学生遇到的问题也不能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学评价停留在纸质表格中,教学耗时费力,教学效果不佳。而且实训指导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重点示范,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从而忽略了激发他们开拓创新意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慕课、新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同时还满足了学生碎片化学习的要求[3-5]。“一平三端”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教学优势,通过教学平台、电脑端、手机端、教室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闭环系统,使得学生可以随时学,教师可以随时教,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笔者将“一平三端”应用到机械制图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6]。本文是在此前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探讨“一平三端”在机械测量技术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并以“万能角度尺的使用”为例,说明操作方法。

1 教学分析

1.1 内容分析

“万能角度尺的使用”是机械测量技术实训课程项目四的一个项目任务,计划2 学时,通过应用“一平三端”,可缩减为1 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游标卡尺的使用,学习方法可类比。

1.2 学情分析

该课学生为机电大类专业五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制图基础,能熟练使用游标卡尺;动手能力较强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相对纯理论课,更喜欢理实一体化课;同时学生信息素养较高。

1.3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知识、技能、情感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万能角度尺的正确安装方法及读数要领;技能目标:会使用万能角度尺进行实际工件测量;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是不同测量范围下万能角度尺的正确安装,难点是不同测量范围下万能角度尺的正确读数。

2 教学策略

该课以任务教学法为主体,以“一平三端”为依托,用问题导向、自主学练、合作探究、对比学习等方法,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一平”选用的是超星泛雅教学平台,该平台的手机端APP为超星学习通。“教室端”为基础测量实训室,实训室除了具备工作台、测量器具和工件外,还配备了希沃一体机,通过一体机,可实现手机实时投屏。具体策略如图1 所示。

图1 “一平三端” 辅助下的教学策略

课前教师通过电脑端将教学资源,如PPT、学案、微课、习题库、任务评价内容等,上传至超星泛雅教学平台,学生通过手机端或电脑端登陆教学平台进行课前准备,完成课前准备测试题。测试结果反馈给教师,实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前准备阶段,学生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班级QQ 群与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课堂教学在教室端进行,学生通过手机端随时观看万能角度尺的使用微课,便于完成该课任务。借助希沃一体机,教师将学生的操作过程实时投屏,便于学生对比学习。任务评价环节,教师在超星平台发布评价任务,学生在手机端进行自评和互评,评价结果实时反馈到希沃一体机。课后实践时学生可以继续在超星平台上进行知识巩固和提高,教师也可及时答疑解惑。

3 教学过程

3.1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通过班级QQ 群布置课前准备任务,学生可通过电脑端的超星泛雅平台或手机端的超星学习通进入机械测量技术课程,进行对应任务的学习,完成课前准备测试题。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查看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整理学生在课前准备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来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和学生在整个准备阶段都可以通过QQ 群及时交流探讨,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像朋友一样为学生答疑解惑,增进师生情感,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便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3.2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在基础测量实训教室完成。该实训教室配备有希沃可触摸一体机,能保证每人一套万能角度尺,每组一套待测量工件。

3.2.1 创设情境

向学生展示一根三角形螺纹轴,该零件涉及公差、锥度等测量项目。其中尺寸公差可以借助已学过的测量器具游标卡尺和千分尺进行测量,而锥度测量则需要学完该课用万能角度尺进行测量。这是学生在项目六:综合件测量中要完成的零件测量,同时也是后续课程机加工实训中的一个真实案例,该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测量器具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习兴趣。

3.2.2 明确任务

针对三角形螺纹轴提问:这根轴上的尺寸该用哪些测量器具测量?锥度用已经学过的测量器具能测量吗?如果不能,该怎样测量?从而明确该课任务为学会使用万能角度尺进行角度测量。

3.2.3 任务分析

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本课任务,从而将总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认识万能角度尺(任务一);学会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任务二);会安装万能角度尺并读数(任务三)。

3.2.4 任务实施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完成教学平台课前作业,对任务一和任务二都已基本掌握。任务实施阶段教师根据平台反馈的作业信息讲解认识万能角度尺的注意点,比如测量范围、夹块的固定方法、直尺和角尺的测量面、主尺读数等。类比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和方法,由学生自行总结万能角度尺的读数方法,教师进行适当引导。这两个任务属于自学可学会的内容,借助一平三端,以翻转课堂的形式高效完成,为任务三留出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从而缩短整个任务完成时间。

任务三是本堂课的重难点。根据Ⅰ型万能角度尺不同测量范围,有四种安装方法。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安装一种类型,然后由每组派代表讲解各自的安装方法和主尺读数注意点。整个过程的实施由学生自主完成,具体的安装步骤和读数方法学生可以手机端登陆超星学习通,利用相关微课进行学习,教师只需要巡回指导即可。该任务分小组完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学生通过上台讲解,将正确的安装方法和读数要点内化于心。各小组之间通过对比学习,更能加深对四种安装方法的理解。一平三端的应用使每位同学都能看清安装过程和读数要点,而且平台微课能反复观看,随时暂停,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次性操作问题,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个性化指导,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3.2.5 任务评价

学生通过手机端登录超星学习通,完成能力测试题。平台实时统计学生完成情况,并通过电脑端展示在希沃一体机上。教师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点评和个别指导。教师在教学平台上发起任务评价活动。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安全操作、正确安装与测量、合作与回答问题等所有过程性评价,评价结果通过希沃一体机显示。针对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教师进行点评,表扬任务完成出色和课堂积极主动的学生,并在课后完成平台上教师评价部分。总评成绩可通过超星学习通及时查看。借助一平三端,解决了传统课后评价的滞后性,实现了及时评价。对评价中反映出的问题,师生在课堂上就能一目了然,做到早发现早纠正,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3.3 课后实践

课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实践任务,主要是为完成一实际工件的角度测量做准备。教师进行巡回指导。学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登陆教学平台复习相关知识,或者通过班级QQ 群在线进行讨论等。

4 教学效果

通过在两个同进度班级进行实验,A 班采用“一平三端”辅助教学,所需课时1 课时,B 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所需课时2 课时。课后测试了同一份试卷,得出学生得分正确率统计表。其中A 班60.71%的学生测试能得到满分,而传统教学下,只有22.58%的学生能得到满分。“一平三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5 结论

通过在机械测量技术实训课程中应用“一平三端”辅助教学,进一步证明了“一平三端”辅助教学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同时将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室这个单一的教学阵地,变成教室和教学平台的双阵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不再局限于课堂,可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互联。当然,“一平三端”的实施需要软件和网络支撑,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前期资源建设,也考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一平三端”的普及应用还需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万能读数超星
超星数据库录入证
万能测谎仪
Rotation of dust vortex in a metal saw structure in dusty plasma
万能衣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
《上海预防医学》杂志全文手机阅读体验
我有一双万能的手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读数
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