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视角下唐山近代工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效应探析

2022-03-16秦善进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开滦新式唐山

秦善进

(唐山学院, 河北 唐山 063000)

现代化指的是18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形态向现代工业形态转变的过程,“发生在两百年前的工业革命标志着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大的分水岭,它改变了历史的方向,引导人类社会从农业时代进入到崭新的工业时代。这个大转变的过程,即我们所说的,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大生产力形态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大转变。”[1]现代化浪潮的起点是工业革命,其实质与核心就是工业化,就是机器工业代替传统手工劳动的进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1]处于全球现代化浪潮中的中国也缓慢开启了现代化进程,工业化起点较早的地区之一唐山开启了现代化进程的先声。以开平矿务局为起点的现代化征程促进了近代唐山的嬗变,带动众多方面的变革,其中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就是重要的一环。从现代化进程来看,工业化是近代唐山工业教育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社会变迁过程中其他因素也成为重要诱因。从社会改造运动的视角来看,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兴盛产生了影响深远的社会效应。

1 现代化进程中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1.1 职业教育的兴起

唐山地区开启现代化进程之后,由洋务运动带动的工业化运动,兴建了一批使用蒸汽动力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这些企业出于对技术工人、技师与操作工人的需要,以便熟练操作机器设备,陆续兴建与各种工业岗位相对接的职业院校,这些院校为近代唐山地区培养了大批新式技术人才。1881年,开平矿务局开启创办职业教育学校的尝试,一所专门培训采矿和煤质化验人员的学校应运而生,即开平采矿煤质化验学校。1895年直隶提督聂士成在开平创办武备学堂,讲授新式典操、新式武器、国文、德语等知识与技能。为了维护地方治安,鉴于京津一带开始推广巡警机制的现状,1906年,开平矿务局创办唐山巡警学堂,培养新式警务人才。1909年滦州矿务总局有限公司马家沟总局在赵各庄开办“测绘学堂”。为了便于外籍员工学习汉语,实现与中国工人的顺利交流,1923-1925年,开滦矿务局在唐山矿开办华语研究社,规定不懂汉语的外籍员工必须学习汉语。1926年开滦矿务总局创办“私立唐山开滦护士学校”,为唐山地区培养新式护理人才。1931年爱国人士张友兰在新立街创立私立产科学校。现代化起步之后,在工业化的带动下,唐山近代职业教育呈现出门类多样的特征,立足于为企业培养技艺学员的基础,并扩大社会服务能力,为社会培养出具有现代服务与管理意识的技术工人、警务人员、妇产与护理等人才。

1.2 成人教育的兴盛

虽然职业院校的兴办为当时的工业企业提供一定的技术人才,但是由于新式机器设备的使用、新兴操作工艺的普及、机械化运输设备的推广,迫切需要提升岗位工人的操作技能,加强对在岗工人的教育培训,除了积极引进职业院校培养的学员外,企业也加大对在岗工人的技能培训力度,因此,成人教育场合不断增加,促进了成人教育体系的兴盛,而且成人教育也成为当时新式教育兴办的一个亮点,“工人走入成人学校接受教育,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特点。”[2]1919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在校学生会的组织下,创办了唐山第一家成人社会教育学校——注音字母传习所。1921年,北洋政府交通部以扶轮小学为基地,创办京奉铁路唐山职工学校。1922年唐山杰出工人运动领袖邓培在新立街合乐馆创办工人夜校。开滦林西机厂在数名工人的发起下,组织“工余补习所”,利用晚上业余时间向工人传授技术、讲授技艺;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的工会组织也创办工人文化夜校。1923年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创办平民夜校,随后扩充为平民学校,11月23日正式开课,共开设4个班级,唐山大学的12名学生曾经担任教员。1932年赵各庄的开明人士创立乡村民众教育馆。1936年开滦矿务局创办“开滦工务员训练所”,为煤矿培养管理人员。这些成人教育场合、学校形成相对系统的成人教育体系,为工人阶级和部分农民阶级传授近代科学文化知识与近代工艺操作技能,提升了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尤其是部分工人夜校,在丰富工人阶级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向工人阶级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潜移默化中提升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灌输初步革命运动意识。

1.3 大学教育的发展

唐山地区洋务运动开启的现代化浪潮带动了教育事业变革,促进工业教育的兴起,相之于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大学教育的发展就相对缓慢一些,这也跟发展大学教育存在一定的客观制约因素息息相关。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场地、师资队伍、办学经费、教学设备以及办学理念等软硬件因素的制约,唐山地区也不例外。在多方努力下,唐山大学教育在缓慢中起步,1905年,清政府关内外铁路局将山海关北洋铁路学堂校址拟定于唐山,便于学员在唐山机器厂实习;1906年更名为唐山路矿学堂。唐山路况学堂可谓这一地区近代大学教育的先声,1912年唐山路矿学堂更名为“唐山铁路学校”,1912年再次更名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育史上,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是第一所添设毕业论文环节的学校,根据这一特征,就可以认定是一所具有现代意义的工业院校,这所学校的运行也意味着“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初步呈现”。[3]1921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与其他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学制为4年。1922年唐山学校改名为交通部唐山大学,1928年改称为“唐山交通大学”,6月份又改称为第二交通大学,9月份再次更名为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192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1930年把“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定为校训;1931年更名为“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1937年“七七事变”后,唐山工程学院被迫南迁,辗转在湖南、贵州、四川等地办学,1945年抗战胜利后迁回唐山,更名为唐山工学院。1948年唐山地区解放后唐山工学院揭开了新的发展篇章,并最终发展为唐山交通大学。唐山交通大学的发展轨迹,就是唐山地区现代化进程中大学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发展历程的真实见证。

2 唐山近代工业教育发展与兴盛的归因分析

2.1 洋务运动开启的现代化浪潮对新式人才需求的推动

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与兴盛最直接的推动因素就是洋务运动开启的现代化浪潮中近代工业企业的兴建对新式技术工人的需求。自开平矿务局兴办开始,唐山地区逐步形成了“以开平煤矿、铁路工厂、启新洋灰公司和华新纺织厂四大企业为骨干,包括若干能源、水泥、交通运输、纺织、陶瓷、耐火材料、机械在内的唐山近代工业体系”。[4]近代工业的兴建、工业体系的完善,市场上流通的商品种类不断扩大、商品总量不断增加,又进一步加速唐山近代商业的发展,工业发展与商业繁荣加大对新式技术工人、熟练工人、精通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关工业企业也加大对岗位工人的培训力度,提升工人文化程度,适应机械化生产线的岗位需求,不断提升劳动生产率,为资本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这就促进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工业企业的发展壮大促使岗位工人数量不断攀升,据统计,开滦煤矿1878年建矿初期,工人数量为250人,1894年增加到4 000名,1900年达到9 000名,1921年扩大到25 899名;机车厂建厂初期工人约500~600名,1929增加到3 000人;启新洋灰公司1906年重建时,工人总数为200~300名,1922年增长到4 620人;华新纺织厂1922年工人总数为400名。各家企业工人数量不断增长,但是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的比重并不高,以矿务局与机车厂为例,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约占1/4,且以外省籍工人为主,本地工人多数原本是破产农民和手工业工人,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很难从事技术岗位。总体而言,各厂矿企业技术工人占工人总数的15%~30%。这种技术工人占比较低的客观现实就需要发展工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养技术工人,为岗位工人提供培训教育场合。商业的发展与股份制工业企业的组建增加了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又催生大学教育的发展。

2.2 清末新政科举制度废除后社会各界对新式教育的渴求

1905年9月2 日,清政府正式下诏废除科举制,“著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其以前之举贡生员分别量予出路,及其余各条,均着照所请办理。”[5]这道谕令的发布,就意味着长达约1 300年选拔士子的科举制正式告别历史舞台。科举制的废除给当时的士绅阶层带来一定的冲击,为了让那些长期攻读经书的士绅、士子得以继续接受教育,也为了让学龄儿童至小就学习新学,清政府在这道谕令中号召社会各界积极兴办学堂,为国家育人、为朝廷选才,“历次定章,原以修身读经为本;各门科学,又皆切于实用。是在官绅申明宗旨,闻风而起,多建学堂,普及教育,国家既获树人之益,即地方亦有光荣。”[5]从主观层面来看,清政府并不是真正为了发展新式教育,而是为了减轻新政变革措施所带来的社会阵痛,笼络士绅、士子继续为清廷服务,从而妄图延续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但是客观而言,科举制的废除也促进了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为了培养专门人才,一些近代工业企业针对本企业的用工需求开始兴办近代教育;一些士绅阶层迫不得已,抛弃传统观念,开始投身于新学发展浪潮中,“科举的废止,使得原先对新学堂持观望态度的士绅已投入到新式教育中来”[6];一些曾经接受过传统私塾教育的学生,也选择到新式学堂继续求学,如我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于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故此,科举制的废除对中国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清季兴办新学,实乃变传统官学及书院体制为近代学堂体制,将传统官学及书院培育人才之功能,转移至近代新式学堂。”[7]开启现代化浪潮、实施工业化运动的唐山地区,自然受到科举制度废除后的影响,客观上为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

2.3 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结果

对唐山地区而言,近代工业教育的兴办,是一些有识之士积极投身于工业化活动、寻找救国富国良策的一项举措,故此,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几乎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支持,多种资源的汇集也促进这种新式教育的起步与跃进。这些社会力量中,贡献力量最大的莫过于唐山近代工业企业。刚刚起步的近代工业教育体系基本上是开滦、启新、华新等企业支持的结果,唐山铁路学堂复建之际,铁路局即计划投资白银10.3万两;1906年唐山路况学堂增设采矿学科,建设经费以及教育运行经费铁路局和开平矿务局双方约定六四分成分摊,预计经费为白银约为11.71万两。1912年9月22日国父孙中山视察唐山铁路学校时发表了重要演讲,号召进行武装斗争与学习世界科学技术,这次演讲极大激发了唐山地区社会各界兴办近代教育的热情。随着工业教育的兴盛,对经费、师资、场地、设备的需求也持续增加,据统计,1940年,唐山教育经费总投入共计为222 524元,其中开滦矿务局补助经费达到72 400元;公立学校教育经费为31 702元,其中开滦矿务局和启新洋灰公司协同投入经费为950元。[8]私立唐山开滦护士学校的经费,1927年至1946年由开滦总医院支付,1947年改由开滦总局拨付。[9]除了工业企业的投入外,当时一些社会贤达、开明绅士以及部分具有正义感的教会机构也积极参与发展唐山近代工业教育事业。

3 现代化视角下唐山近代工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效应

3.1 工业教育人才培养功能产生显著的社会育人效应

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各界培养各类人才,唐山工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显著的社会育人效应。科举重在选才,而现代化浪潮中兴起的工业教育则重在育才,为地方工业化进程培养即学即用的新式技术性人才,进而为唐山地区经济发展、加速工业化进程服务。近代工业院校培养的各类人才,基本上奔赴于唐山地区与近代工业发展相关行业,用自己的学识来反馈社会,使各条战线均呈现出一定的现代化气息。唐山巡警学堂共为唐山地区培养了5期警务学员。私立唐山开滦护士学校1927-1950年共开办21个班,积累为开滦煤矿培养了244名专业护理人员。[9]开滦工务员训练所自1937年10月1日开课至1946年8月31日,共开办6期采矿班,培养采矿专业工务员234名;机械班2期,培养机械专业工务员19名;电机班1期,培养电机专业工务员16名;总共为开滦培养各种专业工务员269名,在技术管理和翻译岗位上发挥出专业特长。[9]至于大学教育,更是硕果累累。1906年唐山路矿学堂就计划招收工程科81人、矿科40人,1907年入学新生为119人。自更名为唐山交通大学后,直到1972年离开唐山后,这所工业院校积累培养了研究生49名,本科生11 682名、专科生2 069名。[10]可见,唐山近代工业教育因工业化而兴起,同时也反哺工业化运动,为唐山地区的工业化运动服务,尤其是为矿业、铁路专业人才,“工业文化使得唐山工业教育始于工科,强调奉献与协作精神”,[11]促进了唐山现代化进程。

3.2 工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功能产生显著的服务社会效应

洋务运动以来,工业企业兴建开启了唐山地区现代化进程,为了满足工业化对新式技术人才的需求,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选择与传统教育体系相割裂,模仿西方教育体系来兴办工业教育,开启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序幕。这些新式学校的兴建也给市民阶层提供不同于传统学堂制的学习场合,有机会系统学习新式科学技术知识。新式工业教育的兴办,最初是给工人阶级提供受教育机会,而真正让绝大多数市民,尤其是熟读八股的士绅群体认可、接纳近代工业教育,则在于科举制度的正式废除,这一群体在彻底失去依靠科举博取功名的通道后,随后陆续投身于近代工业教育中,或者是在新式学校就读,或者是参与兴建新式院校。故此,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就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消除市民阶层尤其是士绅群体由于科举制度废除后导致的迷惘情绪,从而带动社会公众教育观念的变革。

近代工业教育发展也促使与之相关的文化行业的诞生,改变了市民阶层的阅读习惯、阅读场合和阅读内容,促进新式文化传播机构的诞生,如报纸、刊物与图书馆等。跟近代工业教育发展相呼应的是新式报纸的兴办,“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唐山的第一份报纸——《震兴白话报》出版至1986年,唐山市先后有53种报纸问世。其中,解放前出版有24种,解放后出版有29种。”[12]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生创办的《救国报》、唐山大学校友许元启等在《民国日报》副刊上创办的《唐山潮声》。为了积极传播新式科学文化知识,一些院校、企业也加大期刊的创办力度,新兴刊物雨后春笋般地出现。1919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校友会创办《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杂志》,1920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进步社团“人社”创办《科学的唐山》,1923年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编辑出版《唐大学报》与《唐大月刊》,1928年7月唐山第二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会创办《唐山土木》等。开滦矿务局也先后创办《开滦工友》《俱乐周刊》。为了便于市民和工人阅读新式书籍,唐山地区也出现了新式藏书机构——图书馆,如1921年,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领导下,由唐山京奉路制造厂、唐山矿局和启新洋公司三厂工人合办唐山工人图书馆,随后成为党组织的秘密活动基地。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文化传播机构的诞生,文化传播机构也为工业教育的兴盛提供辅助与支撑,二者相辅相成。

3.3 工业教育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与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开天辟地大事变等社会变迁过程共沉浮,尤其是与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兴起的社会改造运动相呼应。工业教育的文化传播功能不仅仅产生了文化传承效应,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这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文化传播效应,影响了唐山、华北地区随后的历史发展方向。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就如何改造当时的中国,各种理论纷纷传播,但是先进知识分子群体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改造中国,开辟一条救国救民的新道路。自革命先烈李大钊率先举起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来,这种先进的革命思想开始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得以广泛传播,近代工业教育的兴起就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唐山、以至于中国北方地区的传播提供基地。唐山地区的高校毕业生向来富有斗争精神,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后,这种斗争精神就升华为明确的革命思想,部分大学生就自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1919年5月5日,“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全校学生就决定组织起来进行聚会,支持北京学生的正义行动;5月中旬,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黄日葵、罗章龙会见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学生会代表,讨论在唐山开展反帝爱国运动问题;24日,全校罢课,并发表宣言,声援“五四运动”爱国。1922年4月,交通大学唐山学校的学生田玉珍,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分部派来唐山组织唐秦地区路矿工人大罢工的代表王仲一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2月,交通部唐山大学学生会成立“社会科学研究会”,实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秘密传播马克思主义;6月20日,唐山大学社会主义青年团支部成立,田玉珍任书记。1924年6月,经中共唐山地下支部推荐,中共中央批准,5名唐山大学学生被秘密派遣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唐山近代工业教育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唐山地区的传播提供舞台,大批先进青年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改造中国,这是一项开启一个大事变的社会效应。

4 结语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由此可见,这种历史观就在于:从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出发来考察现实的生产过程,并把与该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所产生的交往形式,即各个不同阶段上的市民社会,理解为整个历史的基础;然后必须在国家生活的范围内描述市民社会的活动,同时从市民社会出发来阐明各种不同的理论产物和意识形式,如宗教、哲学、道德等等,并在这个基础上追溯它们产生的过程。”[13]这一观点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变迁进程,这种变迁过程中首先变动的是社会存在,然后引起意识形态变革,同时意识形态的变革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意识形态为社会存在的变动提供动力。洋务运动以来唐山地区开启的工业化进程,出现了工业生产方式变动的先声,随着这种变动的持续进行,就带动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近代工业教育就应运而生,同时,工业教育的发展为唐山近代工业发展、现代化进程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撑,这种双方互动关系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最好诠释。

猜你喜欢

开滦新式唐山
新式汽车
电力机械设备运行及维护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唐山香酥饹馇圈
甘露/新式婚爱珠宝《爱will》放大你身上的幸福光芒
王大根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
清末民初中国新式知识分子群的形成及特点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
开滦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