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方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2-03-16赖富良
赖富良
巧用教学方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赖富良
(福建省上杭县下都中学,福建龙岩364224)
本文立足于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从“立足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借助信息技术,组织信息化的数学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开展探究化的数学教学”“尊重学生差异,践行层次化的数学教学”这四个方面入手,针对巧用教学方法有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这一主题进行了细致阐述与探讨。
初中数学;生活化;信息化;探究化;层次化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在学生们的中考中占据着重要分量,而且学到的数学知识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们的社会生活实际。由此可以看出,做好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的突出作用及其价值。在追求效益的现当下,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提升效率与质量,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即应当向短短的45分钟课堂要效率、要质量,这其实便向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诸多的挑战,促使着他们主动思考、大胆实践、勇于创新与改革。在长期的数学教育实践中,笔者始终在摸索,在总结,初步获得了一些有关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有效方法与教育窍门。本文笔者将具体分析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结合具体的教育实例,针对显著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进行归纳与整理,望能起到些许抛砖引玉的良好效果,共同推进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活动更好地组织与开展。
一、初中阶段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传统,师生在课堂上交流较少
在当前的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往往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为主,也就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同时由于教学过程中的知识密度一般较大并且初中数学的难度相比于其他的学科较高,在课堂中学生必须要紧跟教师的节奏,导致学生没有时间能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深度思考进而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在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反馈往往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也就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直接的把握。同时由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过程,在教学时直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对于知识没有直观感性的认知,以至于学生不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只会通过死记硬背记忆数学结论。
(二)应试教育观念严重,初中数学教学的功利性强
由于初中数学课程的难度较高以及中考对于学生的选拔,初中学校为了保证升学率与优良率,会极其看重学生的数学成绩,并将提升学生数学成绩为唯一教学目标。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包括心理状态等问题不够关心。初中阶段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往往选择利用题海战术锻炼做题能力,教师也会在课下布置过多的练习题,而学生做题的正确率也就成为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尽管好成绩应当成为学生的追求,但是数学学习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卷面成绩,更应在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利用理性的思维处理各种问题,而应试教育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这方面能力,因此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功利性过强的教学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不大。对于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这种数学学习方式缺少了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而对于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唯分数论的现状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信心往往会遭受打击,影响学生的学习。
(三)学生较少自主探索数学问题,数学学习兴趣不强
由于初中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对于学习的认识并不全面,因此许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要求只停留在能够听懂课堂的内容、会做练习题,在课下学生往往不会自主地探索数学问题。同时有许多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有时会出于畏难心理和叛逆心理不按要求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课堂中做不到认真听讲,也不能完成课后的任务,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数学教学内容的抽象以及知识体系的庞大给学生学习数学提出了挑战,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化解初中数学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应用程度较低,课堂内容不够生动
当前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及,但是由于大部分初中学校的数学教师的年纪普遍偏高,他们在讲课时往往更倾向于用板书的教学方式,对于信息化的教学设施利用率不高。板书教学历经时间考验,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优势不会在短时间内被多媒体教学替代,因此初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合使用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具体化,所以在几何的教学中,相比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用多媒体展示几何图形往往会更加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其教学效果与教师提供的信息化教学资料的质量息息相关,然而许多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时往往直接拷贝他人的教学课件,导致教学中应用不畅且不完全贴合班级学生情况。教师需要认识到每个班级的学习情况都有区别,在进行课件设计时可以适当参考其他的优秀课件,但是应该根据自己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
二、提高初中数学学习效率的策略
(一)立足学生生活,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普遍有了较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其实便是教师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笔宝贵财富。为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便可以有意识地思考与分析所教学生们已经经历或者有所接触过的现实社会生活,从中挖掘可用的、与教学数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素材,这些生活化素材的引入与使用将能更好地创造一种熟悉的、亲切的学习氛围,在悄无声息间点燃了学生们的数学学习热情、唤起了学生们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时,也为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更高效地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由此可以看出,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教学将能有效构建起高效益、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在正式讲解数学知识之前向学生们列举了如下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电梯中有“-1F”“-2F”的楼层标识,也有“1F”“2F”的楼层标识;同一天的天气预报中,有“10℃”“12℃”的温度,也有“-2℃”“-5℃”的温度;在小明妈妈的“家庭收支账簿”中有“3500元”“2500元”的账目登记,也有“-50元”“-100元”的账目登记……这些都是初中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大家也都对其有着较多的了解,知道“-1F”“-2F”“-2℃”“-5℃”“-50元”“-100元”等代表的现实含义,可是,至于为什么要这么表示,有着什么数学上的具体规定,学生们却不甚了解。也正是基于此,大家普遍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与想了解的积极性。此时,教师再顺势引入“负数”的概念,便正好解决了学生们心中的疑惑,也使得学生们关于“正数和负数”数学知识的学习印象更加深刻。由此可以充分看出,立足学生实际生活,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对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借助信息技术,组织信息化的数学教学
信息化是当前21世纪最鲜明、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之一。信息技术早已走进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衣、食、住、行到学习、工作,信息技术手段早已被有效渗透。在这一大的环境之下,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育工作者,也应当积极学习,学习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使用方法,研究如何将信息化教育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数学教育实践之中,探索如何把握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度。可以说,初中数学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将有效地赋予数学学科以更多的底色,促使数学教育朝着高效化、便利化的方向高速发展。而这显然也是提升初中数学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数学知识时,若单纯只是死板地告诉学生们轴对称图形以及对称轴的概念,学生们难以理解,而且还很容易因为机械记忆导致混淆轴对称图形与对称轴两者的概念,导致最终的数学教育教学效果不甚理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教师在自身的初中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便有意识地运用了信息化的手段,即借助信息化设备为学生们直观地展示了一个美丽的蝴蝶图形沿着中间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动态过程。不要小看这一动态视频的播放,其留给了学生们非常深刻且直观的印象,让学生们清晰地知道了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不是一条曲线,知道了轴对称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的两边是可以完全重合的,而不是部分重合。这样一来,学生们只需回忆这一美丽的蝴蝶标本对折的动态过程,便能以一种灵活且巧妙的方式实现对其的更深刻认知及其理解。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较高的教育效果,这便是高效课堂得以构建的有力标志,信息技术手段恰当运用也充分发挥出了其应有的作用。
(三)开展小组合作,开展探究化的数学教学
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时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状况,即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生生间的交流也几乎没有,这样的课堂是学生参与度较低的课堂,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失去学习的热情,而且也还很容易导致学生们只是会学习,而不会自己自主学习。显然,两者都无益于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也并不利于学生们更好地进步与成长。综合分析来讲,初中数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有意识地改善上述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们学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尽可能多地进行小组合作,即在小组探讨与探究的过程中尝试着自主获得知识,以此建立起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使得其合作意识、数学探究能力等也能得到有效地进步与成长。这样的数学课堂显然才是学生们真正需要的,也是能切实推动学生们进步的高效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直线射线线段》这一节数学知识时,教师便有意识地为学生们设置了一项学习探究任务:“通过刚才我们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直线、射线、线段各自的概念,那么三者有什么相同点呢?又有什么不同点呢?请大家认真思考,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一合作探究任务与本节数学课学到的“直线射线线段”相关知识密切相关,此外,探究的任务难度并不大,因此,很容易就调动起了学生们探究的欲望与积极性,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积极发表着各自的言论、观点与想法。如有的学生说到“三条线都是直线,没有是弯线,这是三者的共同点”,这一发言得到了其他小组成员的肯定;有的学生很快补充“直线没有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端点个数不同,这是三者最大的区别”,这一说法也在小组范围内被认可……一人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但同一小组中学生人数众多,大家各自的奇思妙想便能有效地汇聚成闪烁着智慧的学习观点。待到教师揭示谜底时,学生们会发现自己小组中探讨得出来的结论很多都是正确的,这既坚定了学生们数学学习的信心,激发起了其探究的数学学习热情,而且更重要的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的认知将留给他们以更加深刻且长远的印象,而这显然极大地推动了其更好地认知与理解“直线射线线段”这节数学知识。由此也可以看出,开展小组合作,开展探究化的数学教学,对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切实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及其质量具有的突出意义。
(四)尊重学生差异,践行层次化的数学教学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具体到同一班级中,自然也不会存在两名完全相同的学生。大家的学习基础不同、学习习惯不同、学习能力也有着极大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作为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更要认真观察与分析学生们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并给予他们有区别、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引导。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便是对其最佳的阐释。
教师在自身的初中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就会有意识地将全班学生大致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其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为一群体,学习基础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为一群体,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又为一群体。当然,这种划分是隐形的,是并未告知学生们的,目的在于保护初中学生们敏感的自尊心,同时也便于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们进行层次的重新划分。而有了明确的层次划分之后,在接下来的数学教育教学中自然也便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专门化的教育、指导。
例如,在同一堂数学课中,提出的问题便可以做到清晰地划分,面向数学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设置难度较小的数学题目,问题难度不大,目的在于引发他们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这部分原本对数学兴趣不高的学生们的注意力将牢牢集中在课堂上。另外,正确回答出问题,也能进一步坚定他们学习、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意念,促使着他们以更加主动、热情的姿态参与后续的数学教育活动中来。而针对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则可以试着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班上学生们中处于中等水平的人数众多,所以在设置问题时可以尽量多安排一些,以满足中等基础学生们回答问题的实际需求。至于数学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以加大问题的难度,以推动他们思考。可以说,在层次化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都能在“蹦一蹦,跳一跳”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这样的数学课堂是兼顾全体学生的,是质量与效益兼具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探索高效的数学教育之道,向课堂教学要效率,更要向课堂教学要质量。在日后的初中数学教育实践中笔者将进一步探索其他有效的方式方法,以让自身的初中数学教育方法更加多元化,带给学生们的数学体验更加优质化,在调动学生们数学学习热情的同时推动着学生们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进步及其成长。
[1] 范秋萍.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20):15.
[2] 黄霖.关于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11):80.
[3] 沈吟秋.关于提高初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文理导航,2020(8):39-40.
[4] 钱志祥.浅谈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中学版),2018(2):178.
G632
A
1002-7661(2022)15-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