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探微

2022-03-16唐云鹏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唐云鹏

初中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探微

唐云鹏

(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江苏昆山215301)

随着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深入开展,在历史课堂中全面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必要的,历史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实践,优化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养成家国情怀意识,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具体分析,总结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探索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

家国情怀的培养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部分,作为历史教师,更应该根据具体教学实际,全面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在实践课堂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地进行教学设计与创新研究,不断提高家国情怀培养水平。

一、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家国情怀的意义

(一)强化学生爱国情怀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阶段教育主要致力于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总之也是培养爱党爱国的优秀青年。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已经囊括了较多关于爱国主义情怀的部分,具体表现在近代史中,无数同仁不惜牺牲自己前赴后继体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众人,为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宝贵的生命。初中阶段涉及的历史学科成为了培养青年爱国主义情怀的主要依据,强化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爱党、爱国的主要思想品德,因此在初中阶段已经相对完善了爱国主义思想体系教育。历史学科本身囊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占据重要的教导地位,初中历史课程传授家国情怀教育,能够积极促进青年建立爱国主义情怀,继承优秀的民族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

目前处理全球互联网时代和经济化背景下,青少年能够通过大量不同的渠道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思想的误导以及影响,产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度质疑,导致信息面混乱,思想发生碰撞,丢失了民族自信心。初中阶段接触历史课堂文化的时候如果能够融入家国主义情怀,就能够带领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传统文化的优秀,感受千年传承的精妙,增加了民族自信的力量,感召新一代青年成长为民族自信心较强的优秀一代。

二、家国情怀浸润初中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素材,突出爱国主义内容

初中历史课程应该与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结合在一起,一方面教材作为历史学科的入门资源是课标中的重要内容,教师需要紧密围绕教材内容进行高效有序的教学。另一方面由于教材里涵盖了许多家国情怀资源,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开展深入全面的探究,从里面挖掘到适合的内容,进而培养青年的家国情怀素质,引领青少年学生充分地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增加历史学科知识,并能够积极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带领青少年走入更加有趣生动的历史氛围,将家国情怀梦构建得更加形象具体,令学生在学习的快乐中真正感受爱国主义情怀,逐步形成强烈生动的爱国情怀。

比如在选择《开展洋务运动》这一章节内容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和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重点搜集内容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在逐步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建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学习和了解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藩和张之洞等人创办民用企业和近代军事的历史,了解他们建立洋务运动的意图,分析洋务运动对那个时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还可以提问学生:洋务运动环节,四大中兴名臣利用洋务运动促使那个阶段下无能、昏庸、颓唐的清朝和清政府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近代史的发展又有哪些意义?历史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曾国藩等人拥有何种情感和思想?青少年们带着这些问题了解历史,并展开对洋务运动的深入思考,切身体会在当时深受时代束缚却极力维护清政府的晚清四大中兴名臣如何体现家国情怀。

(二)利用名人事件,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和名人历史都反映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从古至今这种传说和经历都没有发生过改变,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不断立足在这个世界之上的基础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青少年展开熏陶和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不断强调和深化的时候,学生有可能会感受到乏味、抵触、厌烦和枯燥,这样就得不偿失了,失去了教育意义。所以教师在根据历史事件对以上问题展开教育引导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创新方法方式,随时调整教学模式,以便给学生带来完全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学习感受,促使他们始终抱有对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比如教师在开展关于鸦片战争和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的段落时,由于以上的历史内容都出现了很多历史故事,诸如林则徐、杜甫等历史名人,体现强烈的爱国精神。教师在开展介绍的过程中,就会采取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并用杜甫的《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拓展,引导学生从古诗角度了解安史之乱,引导学生深刻感受家国情怀。但是在讲解关于林则徐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演示之前准备好的动画短片,从了解和认识林则徐的事迹入手,重点讲解关于虎门禁烟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动画短片的细节入手,清晰明确清政府所处的状态,引导学生在趣味中体验林则徐的家国情怀。

(三)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单一,那么想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就要作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对历史事件以及人物进行感悟,达到在课堂教学中将家国情怀弘扬。

(1)运用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教学相关的历史事件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学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家国情怀进行弘扬。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抗日英雄的感人事迹播放给学生,这些抗日英雄有的年纪很小,但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被日本侵略者杀害。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学生们会融入到视频播放的情境中,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学生弘扬家国情怀。

(2)让学生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代入到角色中,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家国情怀并对历史进行思考。例如,《鸦片战争》这一部分的教学,就可以让学生们角色扮演,对林则徐模仿时要将动作以及神态模仿出来,同时还要将角色扮演中历史教训进行总结,作为教师则要给予学生正确地引导,使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都要抱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合理有效地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并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家国情怀进行弘扬。

(3)运用问题教学法

想要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弘扬家国情怀效率有效提升,教师可以设置与历史教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并回答,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同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历史课堂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想要将家国情怀更好地弘扬,教师一定要对发散性问题进行重视,如提问学生对某一件历史事件的看法以及感悟,在学生思考回答时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对历史产生兴趣。

(四)开展情境教学,引领学生体验家国情怀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地位,根据学生的认知发现能力、结合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真正走入历史当中,与历史脉搏进行触碰,确保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逐步形成家国情怀素养。例如《甲午中日战争》这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甲午海战》的片段播放给学生,利用电影的方式将历史画面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身临其境,对学生的心灵产生震撼。然后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对“如果你是邓世昌,你会怎么判断”这句话进行探讨,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与历史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认识到我国民族英雄自身具备的良好的品质。教师还可以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开展角色扮演游戏,安排学生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某一个单元主题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感官体验,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教材想要表达的情感。如《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教师可以提前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自主学习,通过多渠道对这一主题的背景资料和历史故事进行查询,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因为学生在课前已经开展了自主学习,所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身份,然后再根据每个同学不同的身份,将宋代行业发展情况介绍给学生们,对学生的知识视野起到拓展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中,学生不但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结合课本内容,突出家国情怀的真实感

初中生大多都能将家国情怀的大致意思描述出来,但是初中生并不能真正认识到家国情怀与自身之间的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初中生并不重视家国情怀,而对于家国情怀的认知也仅是理论知识层面。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初中历史教师要将空泛的家国情怀理论讲解进行避免,通过相关影视资料的播放或者伟人故事讲解,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得以激发。但是这些方法也仅是在短期内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激发,并不能真正缩短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所以学生并不能深刻地体会到。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该对教材内容深入分析,将教材中的事件或者人物作为基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的家国情怀更具真实感,在课堂学习中也能有更加真实的体验。如《鸦片战争》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将《鸦片战争》相关的内容讲解给学生们,然后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相关的影像资料显示给学生们,将教学知识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生一同对当年人们生活变化进行探讨。另外,教师还可以将自己听说的一些故事讲述给学生,使学生们探讨与此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这样的教学中可以将家国情怀的真实感突出,使学生认识到家国情怀和家庭生活之间息息相关,学生在学习时获得学习体验也更加具体。

(六)拓展教学内容,体现家国情怀教学行为

为了将家国情怀教育的效果进行强化,拓展实践教学内容尤为重要。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并带领学生真正走向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感受历史,学习历史的同时学习历史人物的精神。第一,教师要充分分析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及社会文化,包括英雄纪念馆、纪念碑等,同时以学生实际生活为基础,将历史人物相关的故事讲解给学生。想要使学生对家国情怀有更加深入的体会,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具有相对矛盾的问题引入,可以是假设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对历史人物以及事迹进行思考。另外教师还可以以点带面,在分析的过程中加入我国时代精神的表现形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不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也使教学得以有效拓展。历史教师应该将家国情怀教育和文化教学之间的联系进行突出,不但要与教学内容进行联系,还要与教学形式进行联系,教师准确把握家国情怀教育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七)理解家国情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新历史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重视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初中历史课程的价值主要以家国情怀素养表现出来,并且作为初中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对人文的追求。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还未将家国情怀纳入时,就有教育学者对其研究,但是并没有对其加强重视程度,所以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对家国情怀素养的内涵深入理解,并不断外延,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家国情怀素养发展得以有效地推动。

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概念来说,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将我国民族人文精神作为根源,着重中华民族文化对时代发展产生的影响,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使其不断深化。就当前家国情怀素养已经被赋予全新的内涵,家国情怀素养中具有的精神,是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上达到认同。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家国情怀素养的含义,与初中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心理特点等进行结合,对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通过家国情怀素养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不但可以使教学活动方向明确,还能使量化更加标准,对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检验,从而使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反思。

三、结束语

总之,由于初中生心智和观念处于发展状态,有更强的可塑力,因此借由初中历史课堂开展教学,在课堂上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能够及时帮助学生建立爱国进取的积极态度。希望通过以上分析,能全面提高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研究水平。

[1] 薄艳波.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69.

[2] 公方明.探析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0):18-19.

[3] 徐婷.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0(04):70.

[4] 魏至祥.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1):28-29.

[5] 马金萍.解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J].中华少年,2020(08):158+161.

G632

A

1002-7661(2022)15-0123-03

猜你喜欢

家国爱国主义情怀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