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有效方法探讨

2022-03-16王晓燕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深度知识点数学

王晓燕

深度学习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复习有效方法探讨

王晓燕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实验小学,江苏常州213161)

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基本方针,全方位推进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养成每单元复习的学习习惯,从而贯彻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与数学学科教学大纲的根本诉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相切合,致力于处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一些构思与方法,推动教学课堂能从知识教授阵地转向能力培育阵地,从教学内容迈向教学意义的建构,在小学数学单元复习中引导学生深度开展知识学习,以强化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学科素养。现阶段,单元复习教学的价值与意义对于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探究适合学生的有效复习方式,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开展单元设计方案,这才是撬起课堂教学转型发展的一个支撑点。本文笔者主要从以上几点进行深入论述,探索在深度学习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单元复习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度学习;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教学是全方位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因此引导学生深入开展单元复习和学习,是教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着力点。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为方向进行教育组织和筹划,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价值和力量,引领学生凭借深度学习体验投入到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和问题探究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的详细研究为单元复习教学充实思路,再以单元教学方法推动学生深度学习。与此同时,在学生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下,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对如何提升教学效率、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等问题做出思索,切实营造出高效开展的数学知识教学策略,引领学生在深度学习中顺利完成数学知识的认知和把握。在此过程中,深度教学也将改进课堂教学现况,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主要从笔者的教学经验入手,为一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深入分析教材单元构架,了解教学重难点

教材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中教授知识的关键媒介,教材中的知识还可以展现教学大纲对学生掌握的规定。讲解教材能协助教师精确掌握课堂教学重难点,为单元构架提供一定的知识理论来源。根据教学大纲讲解课本知识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单元架构,从教学大纲出发,并匹配课程内容思考如何开展单元复习教学,了解教材的撰写用意及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复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个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基于教材的整体架构进行复习课堂的设计,比如知识内容方面,教师可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复习,首先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随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可以运用到哪些技巧。在课堂上,通过单元架构的有效开展,教师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能够引领学生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够帮助学生借助知识学习投入到课题上的知识应用中,顺利完成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这样就能够在单元复习中深入落实深度学习的教学思想。

二、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引导学生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总体考量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准学生的认知能力起始点开展单元复习。现如今,学生学习知识具有一定的超前性,这一状况比较常见,因而教师需要在教学安排和设计中进行深度教育引领,鼓励学生在拔高开展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中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的知识学习和研究中,并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正确引导学生完成知识学习、达成数学思想的深度把握。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前,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已提早了解过长方形的体积公式,那该教什么?在课堂实践中,教师通过观察意识到学生虽然已经把握了长方体体积计算的公式内容,但却对其公式和计算方法的原理与建立过程却知之甚少。对于此,教师需要详细分析学生的基础学习力,正确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探索与发现“不了解的知识”。又如,学生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小数乘法》等计算内容时,早已累积了一定的计算经验,经常不用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太多讲解便能够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那教师还需要教什么?实际上,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不是教师在教学中的首要任务,最主要的是让学生理解算法中隐藏的算理,掌握算理间的关联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详细思考、认真筹划,从学生的现有认知能力考虑,正确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方法,猜测其中的联系性,沟通交流个人的计算感悟,强化学生的思维逻辑性。

三、根据深度学习核心理念设计教学目标,贯彻落实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讲解教材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制定,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深度学习的单元复习总体目标,使学生明确了解在历经本单元的学习后的收获。其中,首先要使学生经历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知识与技能;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所需的逻辑思维方式;最后,还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价值观念与学习心态开展正确引导。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参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深度学习参与,达成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思维与能力的强化和情感与价值观念的逐步建立。经过教师的合理安排,学生将结合教学目标进行学习参与,也将在此过程中达成核心素养的逐步建立。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些知识时,教师设置了严谨教育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好100之内的两位数加、减计算,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坚式的简单书写,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与难点计算过程;能根据有效的计算处理简易的问题。2.思维与能力:历经依靠小棒、圆片等形象化教具进行探究和学习,逐步累积依靠形象化图例了解数学知识的经验,在复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性,并能够从中发展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在教师学生一起探讨沟通交流中,培养学生用心聆听与积极主动表述的良好习惯,在提出问题与解释中,塑造学生敢于提出质疑的精神,在解决困难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性。根据深度学习核心理念设计单元复习教学方案,有益于推动学生开展数学深度学习,贯彻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四、关注学生复习环节的自我反省,推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注重学生的自我反省环节,因而教师应塑造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与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度监管、调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态与思维,以正确的方向推动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比如,对于中高学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知识思考明细”:第一个问题,致力于推动学生回顾数学探究的过程,“强制”学生根据课本文字强化学生对定义、公式的了解,渗入数学研究思路。第二个问题,致力于联系学生已经学习的知识,根据对比与分析,将新思维列入原来的知识体系中,可以用文本表现,还可以挑选画思维导图或设计概念图等表现方式,协助学生搭建详细的知识结构。第三个问题,致力于引起学生对特殊的定义、规律提出自身的观点与体会,这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根据学生的独立思考产生对知识的想法,或提炼解决困难的一般方法。第四个问题,致力于激励学生提问,让学生用于在单元复习中提出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学大纲规定塑造学生的能力要求中,最主要的能力便是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还要基于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以问题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研究兴趣,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教师要以课堂教学提出问题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塑造学生自我反省与归纳的意识;还可以联合学生的父母,具体指导学生根据完成作业或转述的方法,在课后进行总结与思考。除了以上的方法,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塑造学生立即更正错题的良好习惯。在某一环节或单元学习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完成“思考日记”或“自身问卷调查表”等任务,使学生回望自身在这单元的学习中碰到的疑惑、提高、个人感受等。

五、以问题为基础,通过提问的方式让知识点的过渡更加平滑

以单元为整体开展复习可以显著提高复习的效率。但对于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很可能对他们造成较大的负担,而这种方式通过传统的教学模式展现会遇到更多的问题。比如学生因为枯燥而无法认真地进行学习,也比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知识点的遗漏。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过渡,因为以单元为整体的复习在面对一些关联性较差的知识点的时候很容易出现过渡异常的情况,但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将重点放到问题上,从而自然地忽略过渡的问题。

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自身的基础是较差的,也是因此,在开展单元复习的时候很容易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教师要做的就是克服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度量》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学生在此之前学习的是“公顷和平方千米”,两个单元的知识点之间并没有太多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角的度量相关的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提问:“大家知道角的度量方法,但大家有没有思考过,当一个角特别大的时候,比如一块土地的角度需要测量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因为是复习阶段,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也只是防止学生因为两个单元的过渡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教师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学生保持在学习状态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不间断地学习保证短时间内的学习状态。

六、以学生求知欲为核心,促进探究性单元复习开展

复习就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但在通常的复习之中,教师并不会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认为复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而且,学生本身并不知道自己在复习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导致学生认为复习是一件无聊的事情,复习效率过低。而对于单元复习来说,只有学生端正姿态、摆正心态,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复习状态,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针对自身进行一个查漏补缺是最好的选择。而借助学生自身的欲望进行复习就是最高效的选择,因为复习是帮助学生自身检查错误,每当学生解决一个缺陷都代表着学生自身的提升,让学生借助求知欲开展探究性复习,不断地提升自我。

而探究性复习和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也有一定的关联,因为每个学生的性格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较自信,认为自己不存在问题,当问题爆发出来的时候才后悔莫及,而有的学生不够自信,认为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实力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对自己更加不自信,最终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的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尝试着通过几何图形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行课堂组织教学。考虑到一部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不足,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先借助自己身边的工具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这样不仅不可以让学生对这两个图形的整体结构的认知更加深刻,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这两个图形更加轻松地理解。教师也需要参与到其中,通过一点一点地引导找到学生忽略的知识点,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复习,以寻找自身的缺点为目标不断地前进。

七、注重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单元复习

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但复习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学生很难长时间地坚持下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复习,因为一个人的复习是无趣的,但一群人共同开展复习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每个人也有自己擅长地方,这个学生可能在a方面遇到问题,而另一个学生在b方面遇到问题,他们两个人就可以进行互补,通过双方的查漏补缺促进团体的进步。并且,学生的复习结果是可以分享的,复习带来的乐趣也是可以分析的,教师只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将自己在复习中的理解分享出来,让其他学生结合自身经验找到自身的缺陷。而让学生将乐趣分享出来可以防止学生因为枯燥产生放弃的念头,让学习更加轻松。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相关知识点的复习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复习。因为这一章节的知识点本身并不是特别困难,困难的是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细心程度。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到团体的比赛上,让学生通过团体的比赛促进自身的理解。而在团体的比赛之中,无论学生成功还是失败,都会被团体的荣誉感笼罩,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学生也会在比赛之中明白合作精神的重要性,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提升,需要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着十足的了解。

总的来说,深度学习与单元复习课堂教学均是现阶段数学教学中值得教师深入思考的热门话题,尤其是根据深度学习的单元复习课题研究,亟待教师深入探索。教师要不断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特点,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1] 史宁中,张丹,赵迪.“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及教学建议——数学教育热点问题系列访谈之五[J].课程•教材•教法,2008(6):40-44.

[2] 钟志贤.面向知识时代的教学设计框架——促进学习者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3] 刘晓玫.单元设计,整体把握知识本质[N].中国教育报,2017-05-10(011).

[4] 季苹.如何落实三维目标?(一)——对教学“单元”的再理解[J].基础教育课程,2005(8):18-22.3

[5] 陈洋阳.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研究[D].厦门:集美大学,2020.

C42

A

1002-7661(2022)15-0094-03

猜你喜欢

深度知识点数学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关于G20 的知识点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