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6

读写算(下) 2022年5期
关键词:自学教学法探究

车 倩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车倩

(甘肃省兰州市第五十六中学,甘肃兰州730099)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由我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庾南创设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发展,基于其核心理念,讨论当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相关对策,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自学议论引导;初中化学;教学应用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之后通过合作研究理解重难点知识,强化自己的理解能力,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初中化学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探究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合作探究,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分析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应用策略,优化课堂设计,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

一、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概述

(一)发展由来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南通市启秀中学著名数学家教师李庾南创设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全国数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9年出生的李庾南,自1957年从教以来,长期奋战于教育一线,担任教学工作长达五十多年,也担任了五十多年的班主任。李庾南教师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积极探索,做出了卓业的贡献,其研究成果集中表现在她写作的《数学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随着教育界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不断深入研究,使其不仅可以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还可以运用于其他多个学科的教学中。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首先,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展现出了“以人为本”的先进教育理念。以人为本是我国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有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发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时实现了学生自学、课堂议论、教师引导,强化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其次,自学·议论·引导法体现出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会在上课之前进行预习,教师在课程开始时需要先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大致内容,确定学习目标,之后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用“一刀切”的方式布置课堂作业。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改变了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而先学后教可以有效实现这一目标,将探索知识、了解知识的任务交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进行自学。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辅助合理地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并在课后进行反思,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三)基本原则

第一,以学定教原则。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教育,在离开学校之后也能够自主学习,提升自己。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出发点就是自学,在教学开始阶段就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自学的认知水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学生也不可能一辈子待在教师身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以学定教是第一条原则,也是开展教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情智相生原则。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认为如果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不到有效发展的话,那么学生的智力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核心环节就是课堂合作议论,如果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时忽略了必要的交际,那么就不能称之为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情智相生原则,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必要的情感交流。学生对于教师情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情感,情感也可以看作是学习本身和学科知识,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第三,活动致知原则。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教学,也不能完全依赖于实验活动,必须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化学基础和实验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并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化学知识和原理运用到实验中。在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时,教师需要遵循活动致知原则,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二、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通过预习引导学生自学

首先,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的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在开展自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学生的真实心理状态,从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鼓励、督促和帮助。在学生进行自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交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和谐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克服自己的心理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快速了解学习内容。初中化学课程时间有限,教师很难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学,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化学内容。刚开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粗读化学内容,做一个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读,了解化学知识中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寻找其中的内涵。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精读,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精心设计预习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教师可以设置疑问型的预习提纲:第一,从化学角度观察,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哪两种?第二,这些变化都具备什么特点?第三,能不能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判断其属于哪种变化?举个例子。通过疑问,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开始结合教材进行自学和思考。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兴趣中自学。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感兴趣时,大脑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兴趣本质上属于特别意识的倾向,是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原动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生活联系,比如精致食盐和发酵粉的鉴定,对真假羊毛衫、金银首饰的鉴定以及使用食醋清除水垢的基本原理等等。第二,医学联系,为什么会发生重金属中毒、救治措施有哪些、原理是什么。第三,农业联系,比如化学农药的使用、防治病虫害药液的配置等等。第四,环境联系,如何有效处理工业废气、污水和生活用水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某一化学产物的发展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天然橡胶到合成橡胶的使用和发展过程,天然纤维到合成纤维的使用和发展过程等。

(二)创设情境建立合作氛围

在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时,教师需要建立合作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合作情境就是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根据化学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立足于教材,发挥教师的优势作用。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挖掘教材中具有探究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探究,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营造出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在开展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实际、化学发展史中经典的化学实验等,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例如在进行《空气成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空气成分测定的发展历史以及著名科学家的经典实验,引导学生回到那个思想解放、科学发展的18世纪。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解析拉瓦锡实验,模仿科学家的实验思维,引导学生感受到其不屈的探索精神。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中,主动合作和交流,积极开展研究讨论,完成探究实验。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实验问题,发现多个信息通道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例如学生在进行“干燥剂生石灰变质”问题的合作探究时,很多学生的思路都会局限于生成物的研究上,忽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石灰池煮鸡蛋”的视频,除了放置药品之外还添加了温度计,利用这种方式激发学生对实验方案的兴趣。经过合作探究之后,学生提出了更多实验方法,思维模式更加多元化,合作探究的角度也更加全面。

(三)合理分配小组构建议论基础

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中,教师需要合理分配小组成员,构建议论基础,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人数不能过多,会导致责任分散,达不到预期的议论效果;人数过少则会缺少互动氛围,不利于合作探究。小组合作的人数应该保持在4~6人,而且同一个小组中的学生学习能力最好有一定的差异性,这样才能够提升相互间合作的动力。在有一定水平差异的小组内,学生会提出不同的观点意见,从而促进其他学生的思考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除此之外,学习习惯良好的学生也能够带动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

除学习水平之外,教师还应该考虑学生的性别差异。一般来说男生好动,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而女生则比较擅长形象思维,在分配小组的过程中最好将男女生分到一组,促使其在交流合作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达成优势互补的学习目标。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在实际的小组分配中,教师需要根据实践不断优化小组分配。各个小组还可以设立不同的角色,比如实验操作人员、记录员、资料员等等,并引导其不定期互换角色,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积极性。

(四)明确合作任务提高合作效果

想要促进学生之间进行良好合作需要教师设立合理的合作探究任务,使学生的合作能够围绕特定的任务展开。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学习任务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相加型任务、连接型任务、分离型任务。这三种任务可以通过课外合作调查、课内合作实验探究、家庭实验、小组制作模型等多种方式完成。

教师需要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立足于教材明确合作任务,让学生能够在合作探究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在《金属材料》一节的学习中,在自主学习完毕,小组合理分配的前提下,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合作任务:第一,通过互联网技术、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等方法,搜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信息,并进行记录和整理。第二,调查本地金属的生产情况以及使用途径,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三,寻找金属锈蚀的原因和因为锈蚀造成经济损失的相关案例,分析这些锈蚀金属是否存在回收利用的可能性和价值。第四,通过合作实验,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比如不同金属的熔点、硬度、构成等。最后,将合作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递交,说出自己的学习问题和相关看法。在这一系列和做任务中,前三个任务都是为第四个任务做准备。这些合作任务的目标都非常明确,而且需要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对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的过程中要注意,虽然说人多力量大,但是任务难度也不能过高,否则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任务难度也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失去了合作探究的意义。

(五)全过程引导辅助学生合作探究

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还需要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点拨学生的合作进程,避免合作偏离任务要求。

在整个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问题,通过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在应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时,教师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教师需要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学生合作讨论的过程中进行协调,教师也需要参与讨论,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进行合作实验探究时,教师不能直接要求学生该做什么,或者直接给小组内的每个学生安排任务,这样不可避免会落入传统教学模式的陷阱中。教师应该引导小组学生将总的实验任务分割成不同部分,然后让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或者引导小组学生从多角度,运用不同方法完成同一个任务。

例如在进行《金属化学性质》教学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真假黄金鉴别”的合作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可以是合金制物。在学习一段时间的化学知识之后,学生在进行金属实验时总会第一时间想到酸碱盐溶液对其的作用,很少会想到灼烧这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一句俗语“真金不怕火炼”启发学生的思维。或者在进行“合金与酸反应”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将砂纸提供给学生,让其将合金表面的涂层去掉再放入酸中,使学生明白合金表面的涂层是一种和酸不反应的物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是非常契合化学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加强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研究和运用,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 赵希军.“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在初中理科教学中的运用[J].读写算,2020(12).

[2] 邵正.学校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的提升研究——李庾南教学法在初中学校的实践与思考[J].甘肃教育,2019,625(05):95.

[3] 张小伟.再谈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魅力[J].高考,2019(8):52.

[4] 周成平.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关于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之十一[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9 (12):1.

[5] 潘兴文.“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学习李庾南老师教学法的点滴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7):141-142.

G632

A

1002-7661(2022)15-0061-03

猜你喜欢

自学教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