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队伍建设及补充机制研究

2022-03-16周巧平

科教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双高双师

黄 涛 周巧平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8)

引言

2019 年4 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从国家战略层面为高职教育制定了新阶段的发展标准,大大促进了高职院校进行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建设。根据“双高计划”建设要求,“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高职教育持续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关系到高职院校核心建设指标的竞争评比,也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攻克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高职院校要想迈入国内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梯队,必须要思考如何加强和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借此为自身优质校建设奠定师资基础,推动本校发展迈入“双高计划”新时代。

1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界定

“双师型”教师是“双高计划”下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战略部署方向。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内涵界定应包含两个层面:首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应具备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其次,根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其不仅需要具备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的授课能力,而且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操作实践技能和企业实践经验,能进行专业技能实操的示范指导。

2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急需大量的技术技能型岗位人才,而高职教育正是这方面人才缺口的主要输送者。“双高计划”是国家统筹规划职业教育发展而制定的全新战略布局,以期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变化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适时调整,努力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近年来,各地区以及各职业院校已经逐渐意识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并开始尝试一系列实践举措。但是结合文献及实际数据调研发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情况还存在一些问题,概括如下:

认定标准尚不规范。目前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的职业教育政策文件,但并没有出台统一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高职院校制定的“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主要依据办学特色、产业政策和发展导向等自身需求。认定过程中,一般将拥有“双证书”或“双素质”资格的认定为“双师型”教师,虽然数量上稳步增长,但是质量上参差不齐;此外,由于标准不统一,对于一些资格证书的解释口径及后续的考核管理等方面仍需要完善。

培养体系有待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虽很重视但尚未形成系统全面的培养体系。高职院校侧重在形式上对教师培训的时间及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但是在考核结果或实践能力方面未做系统鉴定;企业方面更多的是提供定岗实践工作的支持与服务,并未让教师深入开展产学结合等研究,且培训的时间也是短期为主(6 个月以下);其次,高职院校在教师培养的梯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断层,新入职教师大多缺乏企业、行业的一线实践工作背景,年长的老师又不能很好适应知识结构、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快速更迭,导致新的知识内容无法传授给学生,教学质量达不到理想状态。

教师自主发展意愿不强。虽然高职院校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但是社会上依然普遍存在不重视职业教育的现象。职业教育不受重视,难以激发职业教育教师的工作热情,进而对自己的发展目标迷茫,找不准定位;其次,有些“双师型”教师从企业流动到教育行业,求稳心态明显,没有给自己制订合理的发展规划,停留于应付学校的考核等硬性任务,专业发展信心不足,主体发展意愿不强烈。

3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策略研究

3.1 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认定标准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等多领域协同管理。首先,政府及主管部门应尽快编制出符合本省发展需求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从源头上规范“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准入标准。高职院校在原则框架内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动态性、可操作性的评定标准,发挥正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导向与引领作用,从而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质量。

高职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制定时应突出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改革发展的重点,认定要素要涵盖师德师风、教学实践能力、团队建设等方面;同时考量“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区域、产业经济及人才培养方面的影响力,体现专业、学科等因素的特色及差异性;认定主体的领导小组可以由学校联合企业、行业协会成立,一定程度提升企业实践及实操应用能力的权重;同时要兼顾过程评价,将学生、教师、实践企业的评价多元结合,建立精准的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认定及管理过程的科学化。

3.2 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体系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需审时度势进一步加以完善。高职院校要依据自身定位与发展需求加快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体系。首先,高职院校要在战略决策层面统一教职工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提升“双师型”教师的重要地位,从政策上加大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的资金投入;其次,高职院校要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方案,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采取不同措施、分层次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此外,高职院校要着眼于整个学科团队的师资建设,鼓励教师“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外组织的各项培训与交流,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的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团队化、国际化。

为了提高并完善“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与能力,高职院校在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高职院校要统筹优化职业教育特点的培训内容,坚持理论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个体差异实施切合实际的培训评价标准;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整合校内外培训资源,创建“双师型”教师培训专家库,重点提升高职教师的教学与实践一体化传授能力,进一步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命运融合的共同体建设。

3.3 增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主动性

“双高计划”的出台,指明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师资队伍的发展方向。高职教育作为未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发展方向,要营造和优化引才聚才生态环境,重视教师发展中心等机构职能的建设,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发展理念,尊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的内在需求。只有让教师感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才能坚定从事职业教育的职业信念,肩负起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

此外,高职院校要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给予更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加强统筹规划,配套长效激励机制。第一,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色,为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和出国研修等提供更多机会;第二,制定并执行学校层面的荣誉表彰制度,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让“双师型”教师成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追求与导向;第三,制定并执行符合学校实际的物质层面奖励制度,给予薪酬和绩效考核奖励,并为后续的岗位晋级、干部提拔、职称评审等提供依据。

4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的思考

4.1 加强职教师范院校的建设,开展多元化引进方式

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引进渠道上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社会公开招聘模式,另一种是自主招聘。从招聘对象和条件来看,公开招聘的招聘条件相对固定(主管部门统一核准),而自主招聘的招聘条件相对宽泛。由于近两年来社会环境的疫情常态化,人才有序流动的节奏减缓,目前招聘对象更多的是来源于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则是保障各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师资的重要来源。因此,政府及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大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建设,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优良的基础优势,保障各高等职业院校优秀师资的引进源头。

围绕“双高计划”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要研判国家、地方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兼顾区域的新兴产业布局,主动积极地邀请如行业企业领军人物、大师名匠等高层次人才参与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课程授课环节中,通过聘任兼职教师、客座及产业教授等多元化形式加强合作,不断升华感情,择机可采取柔性引进,不仅打消了合作企业人才流失的顾虑,也为高职院校实现了“但为所用”的聚才理念,进一步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成效。

4.2 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模式,搭建师资培训基地

“双高计划”的实施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同时也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发展指引了方向。高职院校要积极争取国家、政府及主管部门配套的经费和政策扶持,协同政府、企业(行业)共同构建联合培养的长效机制。通过遴选多个优秀企业共建师资培训基地,邀请企业“专家能手”传授实操能力心得,高职院校不仅与企业加强了交流与合作,而且为培养企业技术人员成为职业教师提供了发展平台,从而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补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深化产教融合,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搭建的师资培训基地前往优秀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技术岗位锻炼,促进他们更深刻的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管理制度等基本情况,从而帮助高职教师在专业教学、顶岗实训、就创业指导方面制定教学标准和评价,进一步提升高职教师队伍的理论教学与岗位实践融合水平。另一方面,高职教师在定岗实践期间,要接受企业的管理与考核,在生产实践、技术转化等工作中落实企业岗位任务,在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方面,可以发挥教师专长传授理论知识和方法,从而实现优势的互补,提升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观意愿。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双高双师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