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百色学院为例
2022-03-16陆桂明滕政胜
陆桂明 滕政胜
([1]百色学院附属中学(现为百色市一中) 广西·百色 533000;[2]百色学院 广西·百色 533000)
百色是邓小平、张云逸领导震惊中外的百色起义的红色故土,使得百色这座西南重镇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蕴含丰富的红色基因和红色旅游胜地。2006 年2 月,国家高度重视百色教育发展,加大对百色教育的投入,把右江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地方本科院校——百色学院。百色学院一经成立,为全国各地培养了60000 多名高素质的人才,百色学院同全国各地方本科院校一道为各地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成为地方人才“小高地”。然而,如何创建更优、更强、更全的这个人才“小高地”,让地方本科院校在全国众多的高校中脱颖而出,立得更高、站得更稳,百色学院同全国其他地方高校同样面临时代的问题。
1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状况
地方本科院校,在优势特色专业的创建中难以得到有效的培育与养成,弱势比较明显,竞争力不足,要改变这种颓势,必须了解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状况。
优势特色专业的标准不一。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设置由地方省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地方本科院校学科分类及专业设置情况,来确定地方本科院校的专业,没有具体规定优势特色专业的统一标准,比如一个优势特色专业在地方经济、社会、教育等各领域应发挥到何种效果才为优势特色专业,应有数据作为参数,在确定优势特色专业才有一定的尺度,才能有力地说明这专业是优势特色专业。在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专升本院校,更需要明确的标准来衡量优势特色专业,是不是优势特色专业,得由政府和高校外的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考核与评估,使得地方本科院校优秀特色专业的创建更加公平、客观、有效。[1]
优势特色专业质量工程比较低。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设置是“本地粮票”,更加突出地方人才的实用性,具有地方特色,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离开“地方”后很难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活力不足。在国家优势特色专业评审分类和层次较少,且标准体系设置单一的情况下,地方本科院校硬件设施、软件建设、生源质量、教学科研实验室、师资力量等方面很难与部委直属大学相比肩,弱势尽现,国家设定的一流专业地方本科院校没有办法获取,大大打击了地方本科院校参与质量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呈现弱者更弱,强者更强的恶性循环。[2]
优势特色专业不“独特”。地方本科院校从专科学校升格而建,还处于高职高专应用型专业为主体的状态,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层次不高,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供需之间的矛盾,特色成为普遍性,形成“我需要的你没有,你有的我不需要”的窘境,把地方本科院校推进一个尴尬的境地。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的创建精准度还不够,没能有效地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也就不精准,但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瞬息万变的,给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的创建带来巨大的难度,精准也只是在特定的时期与环境条件下的精准,没有一成不变的精准。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带有一定的复制性,往往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刚设置一门优势特色的专业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人才市场需求扩大,就会让别的地方本科院校所效仿,很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象,形成后仿前、下仿上、特色变普遍的局面,致使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普同性强,同一专业的人才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异常剧烈。
优势特色专业创建的机制不健全。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的创建相对容易,关键在创建后一系列的指导和监督评估机制如何更趋于科学化。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往往依托于重点学科建设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一定范围内或者一定时期内,确实保证优势特色专业的实施,殊不知,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却抹杀了优势特色专业的特色性和专业性,使两者混为一谈。优势特色专业创建前期热情度非常高,优势特色专业的意义和功能体现很好,但创建后往往缺乏指导的体系,优势特色专业团队有松松劲,歇歇脚的态度,前热后冷,前紧后松,推进的体制机制不全,优势特色效果不明显。[3]
2 百色学院创建优势特色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百色学院是2006 年教育部批准成立的普通本科高校,办学历史悠久,可追溯到1938 年成立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立田西师范学校,历经百色师范学校、百色师专、百色地区师范学校、右江民族师专等阶段。80 多年来,学校坚持在“老、少、边、山、穷”地区办学,走出一条艰苦创业的发展之路;为社会输送了近14 万多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专门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百色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专业设置科学化。百色学院立足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大力调整专业设置,增设适应国内外以及本土人才需求的大学专业,一些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强到特,体现了大西南区域性的专业特点,比如设置小语种专业,大大吸引了国外的留学生,这些学生在百色学院努力学习汉语以及中国传统文学、民族风俗学,对中国产生极大的兴趣,比如招收来自泰国、柬埔寨、老挝、索马里、巴基斯坦、赞比亚等国家的留学生300 多人,毕业后大多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们表示以后要加强与中国联系,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值得外国的学习,而且要介绍亲朋好友来百色、来中国考察学习,毫无疑问,百色学院同样与其他高校一样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搭起国外友谊的桥头堡或者桥梁。百色学院也举全校之力为打造优势特色专业全力以赴,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高薪引进各类“双高”人才,并长期聘请多名外籍教师来校任教。学校设有21 个二级学院,55 个本科专业、25 个专科(高职)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10 大学科门类,形成多学科专业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
优势特色专业突出。百色学院强化有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的创建与培育,以点带面,以面成群,一些优势特色专业迅猛发展,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 个,省级精品课程10 门,类似这种专业特色十分显现,成效十分突出。
创建优势特色专业实践基地。百色学院依托百色学院附属中学(现为百色市一中)建立优势特色专业师资培养基地。学院附属中学创建于1978 年,前身为百色市中学,具有良好的教学管理传统,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高中。学校立足本地生源情况,重点培养特长生,与百色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双向培养机制,百色学院十年来安排优势特色专业教师到百色市一中指导共20 批次,为百色学院优势特色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十年来,百色市一中为百色学院输送优势特长生如音乐、体育生达30 人,双向培养激活了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特色专业,形成良好的双赢效果。
创建优势特色专业群。百色学院十年磨一剑,经历一番不懈的努力和奋斗,百色学院结合社会人才供需关系,不断调整优势特色专业,形成以基础专业为根本,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全面提振学院的办学活力,比如旅游专业、空乘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机电专业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类似这样的专业,百色学院共设置55 个,形成优势特色专业群,其中省级优势特色专业群3 个,省优势特色专业7 个,为社会输送大批有用的人才。
3 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发展的思考
突出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发展优势特色专业。学生能力如何,学生素质如何可以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水平。毕业生在社会上立得住、站得稳、有作为,这是高等学校培养的最起码的标准。在这基础上,突出抓好学生专业特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本专业的,也有交叉专业的,这些交叉学科,都为学生的成长输送最有效的“营养剂”,为学生走出校园,走上社会提供坚强的知识基础。
确立培养人才为重点,集中优势资源办好优势特色专业。地方本科学院底子薄,资源少,如何在人才竞争的环境中培养优秀的人才,这得确立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集中最优秀的教师,打造最优秀的专业平台,强基础,建平台,育新人,一步一步走,脚踏实地的干,才能创建起优势特色的专业,才能肩负起培养人才的艰巨重任。
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打造优势特色专业提供强有力支撑。要立足本土,面向全国,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断地优化师资队伍建设,为创建优势特色的专业“造血”。要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吸引优秀教师加入优势特色专业的创建。要形成一套优势特色专业创建的思路与人才培养的方案。要建成一支应用技能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教学质量突出的师资团队,努力打造优势特色的专业。[3]
不断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内涵建设。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试金石,某专业是不是某校优势特色专业也要从社会需要中体现出来。为此,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优势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一是要定期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二是优化专业顶层设计,明确专业发展目标,确立培养人才专业能力的标准。三是加强精品课程、骨干课程、网络视频课程的建设,加强完善课程试题库的建设;四是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优势特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比例。五是引入专业学分制,让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化学习个性化发展,学校实现向社会培养的人才是一专多能的,是高质量的。总的来说,学校要从资金和师资配置上加大对优势特色专业的倾斜,才能确保优势专业的优势,确保特色专业的特色。
建立校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共建优势特色专业育人平台。学校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各行政部门、企业最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最适合最好用。如果地方政府和企业能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将极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那么,政府、企业如何参与人才培养,参与专业建设呢?笔者认为:一是优势特色专业应该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委员会成员中由相关地方政府部门人员、相关企业人员、学校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共同制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设置;二是相关政府部门、企业要积极参与优势特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共建校外、校内实践基地,并参与实践基地的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实践工作;三是学校要聘请相关部门、企业人员作为优势特色专业的客座教授,让他们有机会参与课程教学、毕业设计指导、就业指导工作等。
4 结语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必须立足本校、本地,优化现有资源,予以政策倾斜,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力度,加强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制(修)定,开展校地校企协同育人,优势特色专业的建设才能取得长足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