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视角下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和模式选择
2022-03-16顿珠白玛
顿珠白玛
(加勤乡农牧综合服务中心 西藏·那曲 852200)
0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与发展,当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人们对于低碳经济也变得越来越重视,我国已经把低碳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之一。我们的生产与生活离不开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本身具备有机碳的积累和碳排放两种特性。低碳农业的发展对于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有着基础保障。低碳农业的提出是社会背景和现代农业的体现,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下,农耕者在进行农业耕作时通常会使用现代科技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使得农业生产朝着机械化和密集化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却也加重环境负担,大量农业机械的使用会造成能源的各种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对空气质量的污染问题,使得温室效应增强。人们在运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进行土地深耕和翻土时,会造成土壤的结构受到破坏同时二氧化碳释放量大大增加。
1 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分析
1.1 基于种植方式的影响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耕地面积大,对于农业始终贯彻精耕细作这一重要原则。我国农业生产一直都在为了满足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农业生产运用现代农业耕作方式提高农作物的生产以及农作物质量,提升耕地的复种质量以及指数。耕地的复种指数直接影响这一年农作物的产量,我国现阶段农作物产量一般都是一年两熟制、两年三熟制、一年三熟制,在蔬菜种植上甚至还会出现一年四熟制[1]。耕地的复种就是针对这一块耕地进行多次频繁的耕种,达到预期农作物产量。根据我国长时间实施耕地复种并经过长期的分析与研究,合理的耕地复种可以减少耕地作业,可以延长耕地的使用时间,可以使耕地进行光能作用的积累利用,可以使绿色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质,可以增加土壤碳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耕地复种也是存在不小的问题的,频繁的对耕地进行复种,化肥、农药等外部客观条件会直接影响耕地土壤碳的排放和流失。但是在频繁进行复种的同时也使得植物合成的有机物质跟着增加,使得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导致土壤碳排放量增多。
1.2 基于耕作方式及灌溉方式的影响
农田耕地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气候与土壤中的微生物经过复杂作用的结果,农田的土壤就是通过这些微生物性质影响到土壤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现代农业为了单纯的追求土壤舒适环境而进行土壤复耕和精耕细作的耕种方式。这种耕作方式的实施,除了农业机械的使用造成的直接二氧化碳的排放外,还会破坏土壤的深层结构,大量土壤上的稳定有机分子进行解释,导致二氧化碳的释放[2]。
现代农业最基本的重要特性就是农业灌溉,高效的灌溉模式是农业农作物产量实行高产的重要手段。农田的灌溉方式以及水耕熟化作用使得土壤保持有机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农业水稻农作物进行劳作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水分管理可以通过调节土壤中的氧化菌活性对抑制水稻碳排放和促进有机碳的积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农田进行灌溉时,一定不要忽视灌溉机械使用对于电能的消耗等,农田在进行灌溉时能源消耗直接作用于碳排放,所以农业一定要合理进行农田灌溉,农业灌溉也是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
1.3 基于外来产品的影响
农业的外来产品主要有化肥、农药、除草剂、生产调节剂等工业化学品的投入与使用[3]。这些外来产品的使用对于农田耕地生产过程中对于碳排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外来产品的投放与使用在农田耕地的管理中,农作物的生长和土壤介质对土壤中碳库存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外来产品中的化肥,对于土壤中土壤碳库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田耕地对于化肥的使用,可以直接影响耕地上生物量的积累和对于二氧化碳的吸收与合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土壤使用二氧化碳有利于土壤中有机碳含量的增加,但是有一定的局限作用。农田耕地的土壤长期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的使用,氮肥通过促进农作物的根部生长和根部残茬的残留有利于土壤碳的积累,但是氮肥的是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加,使得土壤碳分解,导致土壤中有机碳总量下降,土壤变得有机老化。简单来说,土壤使用过量的化肥会导致土壤碳积累下降。
2 低碳经济下农业生产的技术体系和模式选择探讨
2.1 病虫害防控方面的防控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通过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物理防治管理模式,防治农田耕地的病虫害,耕地病虫害的防止有利于农作物的生产和质量,有利于农业的创收,有利于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针对病虫害发生的特点和特征,进行综合防病虫害管理技术的建立,通过生物技术和物力防治的方式进行的。通常防治的措施有灭菌法、生物法、耕地复种法、不同农作物轮作法等。这种综合防虫害防控技术的实施,通过生物技术和物力防治可以有效的减少化学农药等外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有效消除农田地在农药使用过程中由于挥发物质造成的土壤和大气污染,减少碳排放。农业在针对农田进行防虫害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善于观察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以及特征。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的特点与特性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各种因素,针对性进行病虫害的治理技术的实施,有效的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同时对于环境保护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效发展低碳经济战略发展目标[4]。
2.2 生物能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管理模式
在耕地农田周围的居民在生产和生活中会产生很多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当中有一些是可以进行生产再利用的。通过废弃物的生产在利用可以有效增加当地能源的供给,从而达到改善能源结构的目的。还可以有效的降低农业生产中碳其的排放。在农田地耕种玉米、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在收割之后农作物的秸秆可以转化成新的能源、田地的饲料以及化肥、可以直接还田,减少秸秆在燃烧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
2.3 其它方面的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
农业低碳生产模式可以构建以种养结合为基础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和管理模式。循环农业技术模式的构建主要是通过食物链的效应,通过延长食物链或者食物链结合技术,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新形式,通过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是农业经营达到高效、高产、低能耗、低碳排放的战略目标。通过水稻田饲养小龙虾技术,可以有效实施种养结合,在稻田进行修养期的时候,投放小龙虾进行喂养,不仅可以增加农民的创收,还可以有效做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实现种养结合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土地能量多级利用和良性循环[5]。在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系统管理下,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比如稻田里还可以养鸭等实行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些都属于低碳型循环农业。各地还可以根据耕地农田的实际情况实行以地养地的农田管理模式。以地养地就是对土地实施少耕和休闲轮作,它与现代农业提出的精耕细作有着鲜明的对比。耕地进行少更是尽量对耕地不进行翻耕、中耕、培土这个耕作措施,降低耕地的翻耕量,同时可以实行将农作物的秸秆等覆盖在耕地表面的栽培方法。
通过低碳经济影响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可以分成四种。防虫病害的生物技术和物物理方法;生物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就是利用生活垃圾产生的能源利用;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的应用以及轮作方式提高耕地产量。农业通过这四种模式的进行灵活应用,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推进农业生产技术体系更加完善。防止虫病害使用生物技术和物力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影响问题。利用生活垃圾开发兴能源可以有效调节农耕地中土壤的营养成分。实施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减少碳的排放量。耕地实施轮作的方法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对农作物进行复种可以促进光能的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量。使得土壤中碳成分得以有效积累,保证农作物产量的有效提高。
3 结语
现代农业对于农机械的依赖以及使用程度过高,虽然现代农业可以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率,减轻劳动力的使用,但是大量农机械的使用的同时是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以及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低碳经济作用下,要实现对农田耕地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就必须综合运用各种农业生产技术进行管理。农民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必须转变思维模式,从低碳经济理念出发,采用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模式,保证低碳农业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