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思政设计与实践
2022-03-16刘满君
刘满君
(辽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辽宁·丹东 118000)
1 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我校本科非计算机专业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理工科专业的公共必修基础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后续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提高课程,为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而设置[1]。我校为化学工程与工艺、纺织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理工科专业开设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主要为程序设计类,授课内容主要为C程序设计语言及Visual Basic程序设计语言等。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目前,针对课程教学,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讲述,方式较为单一,且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实践与理论课程很难做到同步进行,学生很难掌握计算机知识,进而出现实践课程中程序设计类编译软件不会操作、无从下手的局面。
(2)学生个体差异明显:由于学生个体素质的不同,导致计算机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参差不齐。
(3)课程融入思政知识难:不少课程组教师认为在程序设计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知识,是一项“无从下手”的工作——思政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专业理论深奥、广博[2]。“程序设计类公共基础课和思政教育如何结合?”“把思政教育植入到各个教学知识点中,就是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吗?”这些问题,正是程序设计类公共基础课程思政融入的障碍所在。
2 程序设计类公共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课程组秉承我校技术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探索与研究如何挖掘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价值层面的引导与课程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2.1 关注教研工作,加强培养课程组教师的思政理论,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育人理念、目标和方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将直接影响着课程思政教改工作的开展效果[1]。
2.1.1 积极参与培训、学习,提高课程组教师的思政教学思想
为了提高课程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政治素养,课程组老师深入学习《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化育人意识,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在此基础上,以课程组为单位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的相关培训,例如辽宁省组织的《高等院校课程思政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培训会》,辽宁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主办、微师学堂线上开设的《2021年辽宁省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在线直播讲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指导、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高校老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等,围绕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专题,夯实思政教学理论基础,拓宽思政教学研究思路,创新思政教学方法、手段,提升思政教育教学能力。
2.1.2 通过教学研讨活动,加强思政教育体系的建设
(1)开课学期间课程组每两周举行一次教学研讨会议,先由任课教师在会议上反馈此阶段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融入情况、学生的课堂反响、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作业批改中发现的问题,与会教师再集思广益,探讨解决方法及教学改进思路,进一步优化课程思政改革体系的搭建。
(2)邀请承担学院思政示范课程教师,对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进行随机随堂听课,每月一次在课程组教学研讨活动中进行点评,提出优化建议,课程组教师针对建议积极开展讨论,拓展课程思政改革的思路。
2.2 重整教学结构,纵深推进课程思政,贯彻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依托新时代背景,层层优化《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推动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思政教改工作的实施。
2.2.1 将思政教学思想纳入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纲要
在推进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课程思政”教育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重新修订《计算机应用技术》《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的教学纲要,把思政教学内容纳入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的教学纲要之中。我校19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的学时、授课学期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针对各学院学时和授课学期的变化,结合以往授课的实际经验,综合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思政内涵,在原有基础上设定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目标,体现思政教学内涵,进行教学大纲的修改[3]。
2.2.2 推动教师深研教材,巧妙融合思政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内容充实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的修改,奠定了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基础。更重要的是,在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充实思政教育的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既不能突兀地在正常教学过程中强行加入思政教学内容,也不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直接变成思想政治课堂,从而大大影响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效果。
经过课程组教师深研教材,反复研讨,主要从以下方面将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与思政教育的知识展开有机融合:
(1)在基础知识部分,通过简介我国信息技术领域科学家为信息技术、开课专业工程领域科学家为该工程领域发展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建立起投身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热情[4]。
(2)在程序设计的三大结构部分,结合条件的临界设定,引导学生认识条件互补间的辩证关系,培养辩证思维的哲学素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工匠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职业精神[5];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技能观,努力提高职业技能,为社会和人民造福。
(3)在模块化程序设计部分,将部分课程内容设计为自学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6];使学生了解工程实践过程中沟通能力的重要性,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统筹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
(4)在指针、数组程序设计部分,通过数组复合数据类型定义和使用方法及常用排序算法,培养学生正确进行工程行业职业规划,融入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思想,鼓励学生多与正能量的人交往,树立正确的交友观、价值观。
(5)在结构体、文件部分,通过对复杂数据类型的学习和文件的操作,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知识,提高对信息资源的认识,理解知识、能力、素养储备的意义。
通过对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内容充实思政教育内容,使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表达能力、诚实守信、创新理念等职业素质,提升学生今后的职场基础能力。
2.3 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渗透思政元素,提升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
教学设计是在教学主阵地——课堂上好课的关键,创新教学方式,有效渗透思政元素,可以提升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思政的吸引力。
2.3.1 依托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思政纲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与内容
(1)引入优良的慕课资源,以任务驱动、翻转课堂等不同的教学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与学模式,使课程思政有新意地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课程思政的感染力。
(2)在进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学案例从学生自身展开。例如在学习程序的循环结构时,以本校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同学领取实验室发放的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竞赛奖金为实例,开展循环结构控制语句for、while、do-while的学习,并在此过程中融入循环辅助控制语句break、continue的使用,真实案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中熟悉的同学事迹更激起了学生积极创新、超越自我的精神。
2.3.2 课堂活动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学校的实际教学安排和课程知识点展开
(1)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20级学生的军训延迟到2021年春季学期施行,课程学习期间正逢军训停课三周,课程组教师结合教学进度与学校的实际教学安排,为无人机专业学生发放了编程设计军训队形的分组任务,各小组在军训期间积极自学循环结构的程序设计知识,热烈参与,提交了各种有新意的队形设计,提升学生的团队凝聚力、沟通交流能力等工程素质。
(2)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组教师充分运用随机选人、实时投票、主题讨论、分组任务等课堂活动进行分层渐进式教学,将素质教育全面融入课程内容中,增强学生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与学习,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3)在实施课程纲要中设置的自学章节内容教学时,先为学生预设自学任务,然后将章节内容设置为闯关模式,学生必须完成前一任务点后才能解锁下一节自学内容,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行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终身学习意识;在学生完成自学章节后,采用难度逐渐上升的渐进式闯关模式,开启对自学内容的测试,学生通过对自学内容的闯关自测检验自学效果,并分析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分析自我。
3 结语
在程序设计类计算机公共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有效影响了学生的行为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提升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加了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浓厚,课堂活动参与度显著提高,带来了较好的实际教学效果。课程思政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思政元素在课程评价体系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长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