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3-16何晓卉梁向东马智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学徒双师校企

李 策 何晓卉 梁向东 马智浩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石家庄 050091)

为加快建设技能型、知识型、创新型劳动者群体,人社部、财政部于2018年底共同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并明确从2021年起,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年培训学徒50万人左右。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学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由企业与职业院校、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

1 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重要意义

1.1 优化传统学徒制培养模式

传统学徒制是企业师傅带徒弟,传授技能。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校企合作,采用“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模式,企校双师共同培养,完善企业员工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大大提高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

1.2 使学徒、企业、学校达到三赢

就学徒而言,经过校企双师共同培养可以提高职业技能,就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工作,减少适应岗位时间;就企业而言,学徒入职企业工作,企业可以得到所需的技能人才,解决用工需求;就学校而言,学校职业教育在教学内容跟不上生产实践发展,学校教师通过培训企业学徒,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践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学校课程设置、教材编写。

2 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在高等职业院校扩招背景下,如何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促进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各高职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然而在已开展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校和企业的融通协作问题

在企业新型学徒制运行机制中,个别学校缺少对企业和岗位需求的深入了解、课程体系设计存在偏差,学生在回到工作岗位后难以将职业教育知识有效的迁移。从企业角度来看,也存在缺乏与学校协作的积极性的问题,认为学校负责人才培养,企业无须花费精力,忽视了企业在新型学徒制中的主体地位。在此背景下,企业新型学徒制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导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在培养过程中学生缺少实际性的参与,导致技能水平难以真正得到提高。此外,由于缺少对学校和企业两方主体行为的监督机制,可能造成一些主体在实施和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中敷衍、流于形式,这将为今后大规模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埋下隐患。

2.2 培养方案不完善

按照《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文件规定,在培训方案制定初期,学校和企业需按照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但存在方案不够系统、项目方案制定前缺乏评价、培训方案细化程度低、培训过程控制不到位和评价不全面等问题。由于培训的类型和层次不同,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在时间和形式上存在差异。文件中的一些课程设计样本限制了实际课程内容的设计,在培训课程的编制上不够灵活。

2.3 政府财政补贴机制不健全

财政补贴是确保新学徒制试点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途径保证。目前的补贴机制没有实现“权责对等”。学徒培训期间的表现以及学徒培训后能否通过考核,不仅取决于企业是否积极参与考评,还取决于学校或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和学徒的学习能力及努力程度。在补贴机制中,并未涉及学校、企业和学徒在学徒培训不合格的情况下应如何承担责任,只是通过扣除部分补贴来“惩罚”企业主体,这对调动企业参与新型学徒制建设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个别企业只是单纯希望获得政府的全额补贴,对新型学徒制能否培训出合格的学徒并没有过多期待。

2.4 缺少专业基础课教学与职业素质培养

虽然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新型学徒制培训方案,但很多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上都不能满足新型学徒制的要求。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和基本操作技能、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只是强调了招生难、学生成绩差等客观原因。在增强学生的获得感、对企业文化的认可度、爱岗敬业良好风气的培养上有待进一步提高。

2.5 企业积极性不高

开展校企合作的新型学徒制希望能带来较大社会效益,使学校、企业和学徒达到共赢。校企合作中,企业看重的是提供劳动力和提高生产效益。但企业为了员工培养需要,必投入成本调动一些人力和物力资源,企业利益保障手段比较少,仅能通过赔付违约金、入职员工签订工作年限等手段保障企业前期投入的利益不受损失,所以企业积极性不高。

3 全面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强化措施

3.1 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设计

新型学徒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必须要和学校深度融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策略,增进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培养。一般来说,企业学员的理论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低,注意力不集中,但他们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组织实施教学,因材施教,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做好职业基本素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个人发展课程之间的有效搭配。

3.2 建立规范的政策引导和补贴机制

企业新型学徒制在制度层面还需要系统优化,将新型学徒制倡导的“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导师认定,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理念从试点发展为职业院校基本的教育制度。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徒制管理制度。

强化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缓解企业的成本压力。职业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因此,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加强政府财政投入,优化学徒制培训成本的分担结构。包括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完善新型学徒制奖惩制度、制定合同和法律条款、探索建立培训企业税费减免制度等充分调动保障企业积极性。另外,补贴经费可适当向地方重点产业、紧缺工种倾斜,优化政府资金使用的效果。以企业新型学徒制为突破口,加大新型学徒制宣传力度,增加校企双方的政策融合,促进学校体制机制的根本转变。

3.3 构建良好合作平台

为更好地推进工学结合,学校和企业都要把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搭建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发挥企业在新学徒制中的主体作用。实施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根据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共同制定培训目标、培训大纲、教学计划、培训课程、专业教材和试题,共同组建培训团队,开展培训工作,实行双师带教。实施“车间+教室”教学模式,使学生边教学、边演练、边实战,深化校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探索建立专业的组织协调机构,降低利益相关者的预期风险。职能完善、组织健全的专业机构,不仅在新学徒制运行体系中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新学徒制培训体系的良性平稳运行。

3.4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企业师傅参与学校组织的教学能力培训和教学能力比赛,提升教学能力水平。学校老师参加各种技能比赛、进企业实践锻炼,提升专业技能水平。校企双师联合进行教科研项目、产品研发、教具开发、工艺改进等活动,提升双师队伍的综合水平。

3.5 健全评价机制

建立以育人为目标的学徒考核评价机制。学徒在校培训考核,根据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等多维度进行评价,进行过程性考核及评价,理论知识学习评价与实践技能操作评价相结合。除笔试考试外,还采用面试、现场操作等方法进行整体性、程序性和情境性评价方式。学徒在岗培训考核,要以工作岗位为基础,重点考核学徒的工作绩效、对企业的忠诚度、纪律观念、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

创新考核评价模式,建立企业师傅评价、教师评价、第三方评价、自我评价等多方参与的考核评价机制,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中期检测与事后评估相结合,多维度、立体化的评估体系。

4 结语

采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当下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学校和企业因材施教制定教学设计、构建良好合作平台、加强双师队伍建设、健全评估机制,还需政府建立规范的政策引导和补贴机制,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社会转型发展。

猜你喜欢

学徒双师校企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魔术师的学徒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澳大利亚学徒培训规模呈下降趋势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