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英文授课的建筑学专业留学生趋同化培养探索与实践

2022-03-16李旭峰安玥凝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趋同化全英文建筑学

宋 睿 李旭峰 安玥凝 宿 强

(1.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 100144;2.北京建筑大学 北京 100044)

0 引言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中国的文化与经济技术快速发展,中国越来越得到外国人的青睐。近年来,来华留学人员逐年增多[1]。据统计,2019年全国范围内共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名各类外国来华留学人员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11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2]。趋同化管理已成为对留学生教育管理的普遍共识和主要方案[3],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在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国内大部分高校并未完全采取全英文授课模式[4],这使得语言基础薄弱的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整个高校体系的留学生管理工作仍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5-6]。

北方工业大学自2008年通过全国建筑学专业评估以来,不断提高建筑学专业的办学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完善建筑学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办学体系。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北方工业大学的办学特色[7]。建筑学专业是北方工业大学国际化专业建设最早招生的专业之一,自2012年开始招生,目前在校建筑学专业留学生96名,生源来自法国、印度、土库曼斯坦、刚果、南非、卢旺达等多个国家。

1 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留学生“趋同化”管理是指对留学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方针、培养计划、教学管理以及机构设置等方面,都与中国学生的教育管理相一致[8]。我校的趋同化管理与国内其他高校相同,都处于发展阶段[9-10],正面临着诸多困难:(1)“去异求同”是留学生趋同化管理目标,而我校目前趋同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是“异多同少”。由于留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信仰及生活习惯导致不适应现象在留学生群体中时有发生,但学校在趋同化管理实施过程中仍需坚持“同中有异”的基本原则,仍有诸多尺度拿捏不准。(2)留学生工作的各项业务由相应的职能部门负责,但留学生业务复杂程度相对较高,导致部门职责边界不清晰、协调困难、信息共享较难,易存在管理死角。另外,由于文化宗教背景不同、语言障碍等因素,管理难度比较大。(3)留学生课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参与由中国学生组织的各类社团的占比极低。留学生由于语言不通,较难融入中国学生当中,社团建设较滞后,活动的持续性、影响力、活跃度都非常有限。

2 多维度趋同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1 文化的融合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理解的世界,文化的认同融合和传播是世界协同合作发展的必备基础知识。面对日益增多的来华留学生,做好日常管理与文化交流工作,培养理解、认同中国核心价值观的留学生,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及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已成功举办七届的文化节以“交流互鉴、共赢未来”“青春—世界—梦想”“融世界学子,展多彩文化”等为主题,以文化为纽带﹑以交流为手段,由来自全球各地的留学生展示极具民族特色的服饰、乐器和舞蹈表演,并通过文化展台的方法,以传统工艺品、民族服饰、手工挂件、风味美食等形式展示本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对于增进中国师生与留学生间的了解及友谊,促进各国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实现多元文化在校园里的理解互鉴、交流交融。

2.2 教与学双向趋同化培养

2.2.1 多元化背景的教师与全英文授课

学生的国际化也对教师的国际化提出了要求。由于留学生背景、基础、宗教信仰不同,我校的建筑学专业长期聘请具有博士学历,拥有教师资格的外籍教师长期担任专业课教师,同时有很多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授课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另外,我校建筑学专业每年定期邀请国外友好大学的教授来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展开为期一个月左右的实际教学活动,例如采用设计项目的方式,从方案的调研、构思到设计的每一个实际阶段,都全程参与讲授与辅导。

2.2.2 学生“1+1”互助式趋同培养

留学生初到中国,环境陌生,基础参差不齐,专业学习压力大,困难多,语言交流困难,文化差异较大。针对留学生的这些困难,我校专门组织了同专业的中国建筑学专业学生组成“1+1”互助小组,提供专业上的帮助和建议。充分的体现出了趋向于与本国学生相同的管理及教育教学模式,不仅加强了中外学生的交流,更增进了中外学生的友谊。互助小组的学生可以及时反馈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健康、职业发展规划等信息,通过各职能部门及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干预,消除学校趋同化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及死角。

2.3 国际化的特色教学

2.3.1 趋同化国际合作,联合教学

我校高度重视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在本科期间均可以选择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项目。我校建筑与设计学院与意大利圣嘉洛(Santa Chiara)国际教学中心(隶属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A&M)合作开设的国际课程。课程主要由我校带队教师承担,专业设计课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欧洲设计学院等进行联合设计,其他部分课程由意大利教师讲授(使用全英文教学),参加部分意大利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经典城市、建筑及园林考察,访问德国达姆施塔特应用技术大学、荷兰格罗宁根汉斯大学等我校友好学校。我校建筑学专业还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美国波莫纳分校长期组织中美联合教学,长期与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的建筑学专业学生进行联合设计。这种国际化联合教学模式既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又能够在国际教学交流中传播自己的特色教学内容。

2.3.2 趋同化专业竞赛,以赛促教

积极举办各类专业竞赛活动,组织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组成团队参赛。以立体农场主题竞赛为例,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与我校学生或外校的学生合作参与此项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UIC)招收的MPA课程中,将此项目增添为都市农业规划课程,以对从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进行继续引导,推动了城市立体农场从概念向实施的转化,也促进了双方院校合作教学的发展。通过对竞赛的准备,留学生、中国学生与专业教师在此过程中不断交流讨论、推敲方案、确定细节,更好的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以及专业水平的提高,最终达到以赛促教的目的。

2.3.3 小组讨论式实践教学,同中有异

建筑学专业的留学生每届保持在二十人左右,符合小班教学的要求,普遍乐于提问、交流。同时,留学生对于教学的多元化要求比较高,因此对于国外学生来说他们的课程需要更多的实践内容。因此,我们在设计类课程及建筑学的各类主干课中,都设置了实践课程要求及内容,加强留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的理解与应用,探索组织留学生进行基于项目的小组讨论式教学。

3 结语

理解、包容、融合是世界一体化的主流。我们在建筑学留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从文化、语言、生活、交流及教学等多方面着手,多维度趋同化方式培养,不断促进留学生理解中国文化。对建筑学专业留学生的全英文教学及多维度的趋同化培养模式,不仅加强了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更培养出了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留学生。随着智慧化等理念的提出,国家对留学生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留学生教学及管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以期能进一步完善留学生趋同化的培养和管理模式。

猜你喜欢

趋同化全英文建筑学
见山楼的建筑学意味
基于技术应用流程的机器学习全英文课程高效课堂设计
制度环境视角下高校基金会趋同化影响研究
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的问卷调查
趋同是否正在发生?——欧盟公司治理趋同化研究
医学留学生药理学全英文教学体会
留学生外科手术学实习课全英文教学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