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析

2022-03-16张亚飞王奋兰

读写算(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师应思维能力思维

张亚飞,王奋兰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浅析

张亚飞,王奋兰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东华学区,甘肃平凉744100)

思维与思考有着必然联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促进其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本文将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阐述。

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认知冲突;思维灵活性

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能力,思维能力的深度、广度、灵活度等方面影响着一个发展的上限,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开发其智力,促进其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实现其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而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如何落实课改理念,优化数学教学效果,让思维之光点亮数学课堂俨然成为当前每个数学教师需着重思考的课题。

一、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夫子对思考与学习之间关系的阐述至今振聋发聩。思考与思维的关系类似烹饪美食,思考是烹饪的过程,思维就是烹饪的工具,烹饪的工具和方法决定了美食的味道和风格,思维的方法决定了思考的差异性。可见,思维与思考有着必然的联系性,思维决定了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是现代优秀人才的必备素质。所谓数学思维,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对问题进行深刻判断和分析,直至发现数学规律、探出数学本质的一种思考过程。而现代教育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起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项基本课题。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在基础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学好数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而且有助于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而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起点,在新课改理念不断落实的今天,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发展为核心的高效课堂至关重要。从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一方面,在新教学理念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基本形成,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显著提升,课堂教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另一方面,繁华背后,必有隐忧,学生的数学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学科性质与学生具象化思维之间的冲突依旧明显,学生数学思维特征不够明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缺乏运用数学思维的能力。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天平”摆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上,同时,也要通过具体的数学案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况下将思维化为能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数学素养。基于此,笔者将从“问题情境,激活思维”“认知冲突,延伸思维”“寻根问底,发展思维的纵深度”“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创新角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有效引导,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完善评价,提升学生的学习信心”七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问题是思维产生和发展的有效载体,合理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将学生的学习心理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而言是极大的考验,尤其是面对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问题的合理性,又要着眼于问题的发展性和开放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时能够产生差异化的思考方向,并通过观察、分析逐步克服思维定式,不断提升思维的广阔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让学生得以在多样化的情境中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应以问题情境法辅助教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握住教学时机,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比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课内容时,教师应在教学导入环节以问题情境进行导入,并顺着学生的思维设置更深层次的问题,让学生突破思维局限,对生活中的概率事件展开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对于教学中相对较难的知识点,教师应在教学中以问题情境为手段,设置启发性问题、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中拓宽学习思路,由易到难地理解知识。比如,在教学《圆》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设置以问题为核心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自主实验,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圆的特征,发展自身的空间观念。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问题的诱导下得到有效发展。

(二)认知冲突,延伸思维

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发展学生思维深度的有效途径。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尤为明显,知识点之间环环相扣,这无疑为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新旧知识之间的生长点就是学生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主动探究知识的组成要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在思考中主动联系旧知识,并以所学知识为依托反复推理出新知识,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条理化、逻辑化。

例如,为了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从认知冲突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在讲述新课过程中应从知识的联结性入手,通过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比如,教学小数乘法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应从整数乘法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思考,并通过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延伸学生思维,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切入,对小学阶段数的运算体系整体展开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生活案例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比如,教学《图形的运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通过生活中的实物操作,让学生经历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同时,教师也要适当为学生展示课本上没有的其他运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图形的运动方式产生创造性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延伸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寻根问底,发展思维的纵深度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而数学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洞悉探究对象的本质。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的深度不仅需要完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而且要求每个学生能够具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勇气和耐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教法上做出转变,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简单的数学思维逐步向高阶思维过渡;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以此为支点,尝试撬动小学数学阶段整体的数学思维体系,以让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将数理思维转化为问题解决能力,促进自身数学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应从教学方法入手。首先,教师应以多媒体图片展示两块“草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让学生以数方格的方法初步判断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之后,教师再通过问题:“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你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吗?”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共同经历想象、观察、分析、操作的探究过程,以此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地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充分互动,设计具有深度的问题:“梯形与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又有哪些联系呢?”让学生对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面积产生深度思考。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使其初步习得数学转化思想。

(四)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一种重要的思维品质,它突出思维的一个“活”字,能够使人做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使问题解决的方法灵活化、多样化。具体到数学思维上,思维的灵活性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不同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通过适当的练习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让学生在深浅适度的练习中发散思维,加强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转化,从而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尝试从逆向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计算的相关知识,要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在练习题上下功夫,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层次布置练习题,尤其是应用题的设置,要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其他的数学方法,体会每个方法背后蕴含的数理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要做好引导者的角色,在学生思维的空白处和困惑处给予一定的点拨,以为学生创新性思维开辟道路。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

(五)创新角度,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这句话同样适用于个人发展。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能力的形成需要以思维为支撑,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摆在教学的突出位置,积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出发挥潜力的机会,拓宽问题的角度,使学生突破思维的局限性,逐步形成一定的创新性思维,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教师应以教材内容为依托,通过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让其在问题中展开对新知识的探究,并通过提问逐步使其进入知识盲区,在学生思维的空白处设置障碍,使其初步具备创新意识。比如,在教学计算的相关知识时以整数加减法引出小数加减法,激发学生探究整数与小数之间异同点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计算应用中做到创新算法。另一方面,教师应从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以教法指导学法,比如,通过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具备合作意识,并让其根据具体实际优化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形成独具特色的方法。比如,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分工,解决问题,对同一问题产生思维的多样性,从而有效拓宽解决问题的角度,提高数学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六)有效引导,提升思维的逻辑性

逻辑是数学的基础,对于小学数学而言,逻辑性的应用对于揭示数学规律、创新数学逻辑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尤其是对于缺少逻辑思维的小学生来说,要想使其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数学教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的过渡,使学生掌握判断、分析、推理、概括等一般的思维方法,从而使其思维具备一定的逻辑性,为进一步探究数学规律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应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基本的逻辑意识。比如,通过问题引导法和自主探究法让学生主动联系已有知识,对数学公式进行逐步推理和分析,并验证自己的结论,之后,教师再进行精讲,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在应用题方面,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并将自己的解题思路写到练习纸上,分步骤解答问题。最后,教师概括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改正。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举一反三,而且对学生形成数学逻辑思维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七)完善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能力的高低,既要看实践成果,同时,也要看自我和他人的评价。思维能力也是如此,评价作为衡量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基本手段,在教学中始终担任着重要角色。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评价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深深影响着最终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学实际建立完整而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各方面表现展开综合评价,尤其是在思维能力方面,要注重评价的角度和方法,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当地评价中获得学习上的满足感,从而有更大的信心面对今后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上数学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应在评价方式上下功夫。一方面,教师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拓宽评价角度,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展开综合性评价,以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和不足,予以肯定的同时督促其改正缺点。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有效评价,关注每个学生在数学思维上的差异性,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提高其数学思维的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学生直觉性思维较强,而逻辑性思维较差,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做逻辑思考方面的训练。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展开生生互评和自我评价活动,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是数学学科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思维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灵魂,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可以说,没有数学思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数学学习。但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优化教学方法,切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1] 梁燕贞.浅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J].文理导航(中旬),2021(10):32.

[2] 朱梦清.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10):33.

[3] 张弓.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微探[J].读写算,2021(27):160-161.

G623.5

A

1002-7661(2022)16-0123-03

猜你喜欢

教师应思维能力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培养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培养思维能力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