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2-03-16巨永强

读写算(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教学法游戏

巨永强

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巨永强

(甘肃省正宁县湫头镇明德小学,甘肃正宁7453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其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教师要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确保小学数学教育工作高效开展。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促进发展的内动力,针对小学数学教育而言,要构建高质量数学课堂,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就要进一步做好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文章从小学数学学科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在文中对如何创新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展开分析探讨,希望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游戏化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做好对学生的思维启蒙,实现对他们的学科素质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践教育中从目前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工作实现上述目标,这让课堂教学工作遇到了困境。从数学知识的本质角度来看,其想要以更全面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就必须要做好对教学方法的设计,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们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严重受到影响。为了确保小学数学教育高效开展,在实践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在教育中不断探索和优化,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应用现状

(一)单一性

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长期固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数学知识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教学法会对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学习兴趣逐渐降低,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无法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时,他们更不明白学习数学的意义,致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陷入困境。

(二)一言堂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教师为尊”的状态已经形成了习惯。这使教师在课堂上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在课堂中有问题不敢问,发现了不足不敢说,虽然教师的每次发问都能够得到学生的回应,但学生的回答都是在未经思考下的下意识行为,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进入了虚假繁荣之中。虽然,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尝试实现课堂角色转变,但实际效果距离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差距。

(三)功利化

功利化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工作最严重的问题表现。所谓“功利化”是指教师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过于看重分数、优秀率,以至于整个课堂教学工作都是围绕做题、测试为主予以展开的。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无法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状态,也无法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他们眼中的数学就是无限地做题、测试,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由此进入到困境之中,如不尽快将其予以解决,小学数学教育工作将与素质教育渐行渐远。

二、创新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游戏化教学法是将数学知识与游戏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是最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之一。从学生角度来看,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若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开展游戏,学生会表现出非常强的参与热情。这可以满足他们求知欲望,并让他们发现数学知识与游戏之间的关联,学生的学习态度、数学思维会因此得以提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数学知识游戏化。这种呈现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当中,这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主体动力支持。与此同时,以游戏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模式,会构建起非常热烈、浓厚的探究环境,这也可以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支持。因此,在游戏化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在应用游戏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教师要考虑知识与游戏的匹配度,以及学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何种程度的思维启发,以确保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克和千克》的教学时,因为知识难度本身并不高,再加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到相关知识,所以笔者选择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游戏当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得秤一台(g为基础单位)、苹果一个、梨一个、标有重量的饼干一盒等。每个小组的学生需要对他们获得的所有物品进行测量,并对笔者给出重量的标签予以核对,重量一致打“√”,重量不一致打“×”,同时予以改正。在该游戏中,学生之前要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在最短时间内容完成测量,且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因为学生之间会有所竞争,所以各小组的学习都会表现出较强的欲望,因为他们想要赢得游戏。在游戏中,笔者观察各小组的表现并进行记录,以便在之后的游戏经验分享环节中对他们予以指导,让他们既可以获得良好的游戏体验,同时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探索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二)信息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信息化教学法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创新性教学模式,其是目前最受师生喜欢且教学效果最佳的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信息技术予以科学、合理地应用,可以实现对优秀课堂教学氛围的构建。与此同时,其还可以有效降低知识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都让课堂教学工作变得更高效、优质。也正因如此,信息化教学法成了当前教学环境下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

以《图形的运动》一课为例,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对这一知识点学生理解较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选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授课,直观地为学生们展示图形的运动过程,将抽象知识直观化,从而完成对他们的有效引导,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在此基础上,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生活中教师常见的图形运动案例,如推拉门、翻书、风车等。这能够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内容时,由于小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薄弱,在学习立体图形时,学生会出现理解困难的情况。针对学生的这一表现,教师选择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授课。在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全方位完成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观察,同时他们还可以看到长方体、正方体被拆分,变成平面图形后具体是什么样的状态。在此基础上,用信息技术对长方体各个面进行涂色,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长方体中各个面的位置关系予以了解,课堂教学工作由此获得了理想效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引入,教师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结合,同时要做好对信息技术应用时机、应用时间的设计。因为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他们很有可能在信息技术学习阶段中因为过于投入,而无法及时将注意力回归课堂。这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进度,还会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带来负面作用。

(三)情境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情境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知识内容的特点为学生设计的一种虚拟的学习环境,该环境虽然是虚拟的,但却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环境中的体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到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从小学数学知识的类型来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很多方面,如生活情境、互动情境等,具体情境的构建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予以选择和设计。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只有学生真正进入到情境中进行探究,他们才会让思维处在不断运用的状态之中,而这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关键所在。例如在进行组织开展“小小设计师”探究活动中,教师组织学生们进行手工操作,同时为学生们提供绘画、剪纸作品,而且每一个作品都与轴对称、平移等图形运动的知识点有关,学生的审美状态因此得到了显著的调动。在此基础上,教师为他们提供许多学具卡片,让他们可以与同伴一起进行裁剪、粘贴,设计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图案,并以此为基础让他们进行作品的创作,其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应用效果。在学生完成设计之后,老师再组织全班同学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投票,评选出最受班级学生喜欢的图案,并将其张贴在班级的宣传栏中,互动实践的课堂情境由此得以创建。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鸡兔同笼”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在班级中构建起了一个农场的情境,在该情境中教师、学生都变成了农民。太阳西下,正当我们要将牛、羊、鸡、兔等禽畜赶回窝里时,发现了这个又有鸡又有兔的笼子,习题由此得以引出。因为有了充分情境铺垫,所以学生会表现出较强的探究热情,这会让课堂互动可以在良好的状态中开展,其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太差。

(四)任务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任务教学法的实施,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将一些关键知识点的内容以任务化设计,之后学生要在教师布置的任务指导下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自主探究。当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思考和学习时,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在帮助学生完善数学知识结构的同时,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在数学课堂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为了确保发挥该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师要先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保证学生可以在任务化学习模式下顺利完成对新知识的探究化学习,由此提升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例如在进行《小数乘法》的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小数加减法,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选择以任务化模式进行教学,希望他们可以在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强化对本课知识内容的理解。考虑到任务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布置的任务都具有很强的指引性,具体任务如下:

任务1:概括小数乘法的关键知识点,找出你认为最难的内容。

任务2:对比小数加减法、整数乘法知识点,说说小数乘法与两者有哪些异同。

任务3:完成1.7×0.6= ;1.2×1.1= ;2.2×0.9= 习题的计算。

在这3个任务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完成的同时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还能够对易错点、混淆点予以掌握。这为课堂教学效果带来了重要辅助。

这里教师要认识到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任务化学习过程中,他们很有可能出现超出教师设计的情况。例如知识探究和理解能力不足、与同学互动效果欠佳等情况,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采取任务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时,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学生的状态观察,发现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给予辅助和引导,帮助他们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由此保证课堂教学工作可以顺利完成,为学生的数学素养构建带来助力。

(五)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生活化教学模式作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能够还原数学知识本质状态,展现数学知识特点的创新教学方法。从数学知识角度来看,其本身就是基于生活而存在的科学知识,而且很多小学数学知识都是以生活应用为目标设计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尝试以生活化教学模式进行授课,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最本质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在生活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从而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很多知识都是以生活为基础予以存在的,如《认识时间》《年、月、日》《认识人民币》等,教师在进行这些知识的教学时可以直接以生活为基础进行授课。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课堂教学工作由此得到了显著提升。以《认识人民币》为例,教师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购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与自己的互动过程中完成对人民币的认知,并学会如何应用人民币。在完成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之后,教师还可以在课后作业环节,为学生布置进入到真实的超市中进行购物的体验式作业,由此进一步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有很多,除了前文提到的生活情境体验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生活素材的展现,只要是生活元素可以给课堂教学工作带来助力,那么无论是何种应用形式,其都值得教师在教学中予以尝试。例如在进行《负数》这一知识点教授时,教师便可以融入生活元素,实现数学知识与生活元素的结合,如温度计、电梯、温度计中的负数,电梯向下运行的负数等等,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里会运用到负数,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中产生良好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创新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措施。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喜欢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东西,所以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以他们认知需求为前提的教学选择,其一定会让小学数学课堂重焕活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因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较多,种类很丰富,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好对其特征的分析,保证每一种创新教育模式的应用都能够最大限度将数学知识的魅力展现出来,真正做到在完成知识教育的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

[1] 张杨钰.试论如何有效创新数学教学方法[J].成才之路,2021(15):48-49.

[2] 谢小红.以微课为中心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J].读与写,2021,18(15):187.

[3] 李小童.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智能化教学创新分析[J].学周刊,2021(14):149-150.

[4] 孙学东.合理性反思:在数学解题中发展学生高阶思维[J].中小学教师培训,2021(5):56-59.

[5] 蔡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导学式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13):12,14.

[6] 马秀英.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1(36):65-66.

G424.21

A

1002-7661(2022)16-0016-03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教学法游戏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