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2022-03-16

读写算(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

黄 静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

黄静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致远中学,江苏宿迁223700)

传统文化属于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沉淀出来的文化瑰宝和文化精髓,而语文学科在渗透并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因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专注于传统文化的渗透,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推动二者的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中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顺利地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将传统文化教育真正地落实,实现学生文化意识及素养的提升。文章基于此点,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进行了探究与分析。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的渗透需要以语文学科为依托,在渗透传统文化方面,语文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优势。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渗透传统文化,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实现二者的融合,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能够受到民族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体验并认同民族精神,进而升华自身的文化意识和精神素养。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与措施,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育。

一、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在目前看来,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依旧将视角聚焦于“理论知识讲解”层面,并没有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换言之,教师就更加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背景、起源等知识的学习,却忽视了他们从中获得的情感启发与感悟,忽视了他们对这些文化的迁移与运用、继承与传扬,这样便无法达到传统文化深层融合的目的。基于此,在高中阶段渗透传统文化,就要遵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要将现实生活与传统文化知识相关联,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实现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多元化运用,这样便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理论与现实的有机结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专注于一些教学方法方面的创新,要敢于打破第一课堂,拓展第二课堂乃至第三课堂,积极地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并贯彻传统文化知识,能够构建起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寻求传统文化生活化的路径,借此实现它的深层渗透。

(二)循序渐进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明白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落实并非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循序渐进,逐层引导才能实现的。所以教师就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一一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核思想与理念。比如,可以让学生从最传统文化故事解剖开始,到后面的传统文学知识分析,最后再到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建构,逐层深入,逐一细化,让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得到发散,能够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树立起文化的认同感,加厚他们的文化理解宽度,具备文化自强与文化自信。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独具特色的教学环节,辅助学生理解,创造性地揭示传统文化,最终实现对文化的有效迁移与理解。

二、高中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一)传统文化在课内的渗透

1.于古诗文中梳理传统文化

高中阶段有很多古诗文内容,比如诗、词、文言文等等,这些内容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传统文化知识,比如姓氏称谓、官职科举、天文历法、地理常识、宗教礼俗、音乐文娱、服饰器皿、饮食刑法等等,蕴藏着的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极其深厚。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些知识内容时,就应该让学生深层感悟其中蕴藏着的传统文化内核,加强传统文化渗透的效力。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孔雀东南飞》时,其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借助这一句话,就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古代的“纪时”常识、古代的十二时辰对应的是十二地支,文章中说的“黄昏”对应的便是“戌时”,“人定”对应的便是“亥时”。借此帮助学生梳理古代的计时方法,便于加深他们的理解与感知。又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秦论》这一文言文时,其中就涉及到了这样一句话:“序八州而朝同列。”由此,教师便可以向学生补充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当时秦国居于雍州,其它六国分别居于其它八州。因此,就可以知道我国古代划分的“九州”行政区域,丰富学生的历史文化认知。如上,教师借助古诗文帮助学生梳理传统文化常识,形成较完整的文学框架结构,丰富认知,借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2.于现代文中挖掘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现代文都很有考究,其中不乏涉及到了很多传统文化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就要专注于对这些传统文化知识的挖掘与讲解,丰富并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他们的感悟与理解,借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边城》这一篇课文时,文章就以清新脱俗、极尽自然的笔调描写了湘西的美,展现了自然、淳朴的民风。这里的人不谈功利,坦诚相见,互相友爱,这其实就是一种未受到工业文明污染的传统美德。在沈从文的笔下,这里似乎有着“桃花源”一样质朴的美,不仅景色美,人也美,呈现出来的风情更美。由此,在引导学生欣赏这里的风情美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渗透边城保留下来的古老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的庆典、月下对歌、狮子龙灯等等。这些都是边城中古朴的风俗习惯,也与古朴的民风相关联,这其实也映射着一种祥和与安定的气氛。教师在让学生欣赏这一幅幅边城的美好、质朴画卷时,其实就是对其中蕴含着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与思考,以此也实现了传统文化在课堂中的有效渗透。除了《边城》之外,还有很多文章有着极其深厚的传统文化,比如《祝福》《咬文嚼字》《中国建筑的特征》《荷塘月色》等等。那么教师就应该对这些教材内容作充分挖掘,借此打造独特的传统文化语文课堂。

3.于写作训练彰显传统文化

从近几年来的高考作文中不乏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身影,比如,2020年全国Ⅰ中的材料中就展现了齐桓公“豁达大度、任人唯贤”的胸怀、管仲“文武双全、不负重托”的魅力、鲍叔“无私举荐、甘居人下”的品质,这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品格与民族精神。2021年全国Ⅱ卷中便提出了“写字与做人”,其中涵盖着的便是“逆袭”“中庸”与“沉着”的传统文化精神。2022年全国甲卷中就以四大名著《红楼梦》中众人给匾额题名为引,论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运用与创新,着重于让学生探寻“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2022的高考卷更加明确地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的文学素养,这其实更加彰显了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性。所以教师有必要借助写作教学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及基本内容的运用。

因此,在实施写作教学时,教师就要注重题目与所选材料的“文化味”凸显,要让学生在材料解读与题目解析中拥有传统文化视角,具备运用传统文化的意识与理念,让他们在写作中能用厚重的文化故事丰富作文的内涵与内容,以优秀古诗文引经据典,进而增添文章的意蕴,写出更加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文化作文”。而教师在评阅学生的作文时也应该注重学生风采的彰显,要更加注重作文书卷气、文化味的彰显。在评阅时更加看重这一块,其实能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有意识地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实现对这些文化内容的理解与思考,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力度。

(二)传统文化在课外的渗透

1.于课外阅读中读懂传统文化

针对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一定不能忽视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所以,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让他们有针对性地阅读课外经典,远离粗俗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经典的作品往往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和精髓内容。所以,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新课程标准以及课内教材的知识内容,精心为学生选择优美篇章,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拓展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凸显他们的文化意识及文化品格。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完《劝学》之后,教材仅仅选择的是一部分内容,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劝学》的全篇内容,让学生通过对全篇内容的学习与认知,能够深层地感悟到学习的重要性、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路径以及学习的最终归宿,更系统地了解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属于儒家学派,而儒家思想也是中国的正统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了几千年。由此,教师就可以以“荀子”延伸儒家思想,为学生引入《论语》《孟子》《荀子》的经典内容,让学生通过对这些经典内容的阅读,系统地了解到儒家代表人物的经典作品和思想主张,进而综合地认知中国的正统思想内涵和意蕴。又比如,教师在教学完《离骚》这一篇课文之后,也可以以“屈原”作为出发点,让学生了解并阅读屈原的长诗——《天问》。在学生阅读完《天问》之后,就可以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经典案例,比如“天问1号”火星探测器,借此感悟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延伸“嫦娥”“玉兔”“祝融”“天宫”等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事物的命名,深层地感悟传统文化的意蕴和内涵,让他们真正地读懂传统文化,借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2.于社会实践中体验传统文化

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全面贯彻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要积极地拓展“第二课堂”,让学生进入到社会中,积极投身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去认识、去运动、去实践优秀传统文化,加深他们的理解与感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认知。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参与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游学”“研学”活动。以四川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杜甫草堂(诗圣杜甫)、三星堆博物馆(文物)、都江堰(水利工程)、青城山(传统道教文化)、武侯祠(诸葛亮)、绵阳江油(诗仙李白)等等。教师带领学生组成研学小组,去参观、探寻,近距离触碰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遗迹,并追寻历史元素,撰写研学感悟,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又比如,学校还可以每年组织学生参与十八岁的成人礼仪式,借此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的成人礼。由此,学校可以与家长协商,让孩子穿汉服,男生行“冠礼”,女生行“笄礼”,让学生切实贯彻传统文化。又比如,在特殊时期,人与人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借此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行“拱手礼”,感悟中国多元化的礼节文化,并且能够在实践中对传统文化有效地传承与推广。

3.于民俗节日中吟诵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民俗节日属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及文学底蕴,也凸显了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人文历史。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在一些民俗节日中让学生吟诵传统文化,加深他们的感悟,借此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例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就可以实现课内外的有效串联和迁移。在课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与屈原相关的古诗词文化。比如《离骚》,让学生阅读这篇课文并理解其中蕴藏着的中心思想,并结合屈原的人生经历感悟他具备的爱国之情,升华他们的家国情怀;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成学习小组,展开课外拓展活动。比如,有的小组以vlog的形式记录自己包粽子、赛龙舟、制作香囊等活动,以这种方式亲身实践端午节的一系列风俗习惯,实现了对传统习俗的有效回顾。又比如,有的小组组建成了情境扮演小组,他们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文献,了解了屈原更多的生平故事,然后选取重点,编写剧本,展开了角色扮演活动。再比如,有的小组组建成了诗朗诵队伍,他们选取了屈原的相关作品进行朗诵,彰显自己对经典作品的再现。如上,学生在民俗节日中串联了课内知识,并展开了相应的课外活动,这样其实能够辅助学生理解更深层的传统文化内涵,认知传统习俗,进而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及归属感。

4.于影视节目中欣赏传统文化

让学生去欣赏并观看一些高雅的、品位上乘的影视节目,能够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渗透。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就应该积极地搜寻一些优秀的影视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国宝大会》《经典永流传》《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等,这些节目内容都与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它在普及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与作用。所以说,教师有必要借助这些影视节目引导学生欣赏传统文化,最终提升他们的文化感知效率。

例如,《中国地名大会》这一文化节目就是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及民俗等角度全方位地诠释了中华地名的气象万千和绚丽多彩。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观看这些节目,然后在上课的时候组织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比如,“地名飞花令”“地名评书”“地名故事会”等等,让学生参照节目中的环节和知识展开实践探究活动,达成他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有效理解及运用,顺利地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如上,教师让学生在影视节目中欣赏不同的优秀传统文化,其实能够加深学生对这些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更好地实现了传统文化与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让整个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专注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落实。对此,教师就可以从课内及课外着手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基于课内,教师可以在古诗文教学、现代文教学及写作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基于课外,教师可以从课外阅读、社会实践活动、民俗节日及影视节目中渗透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文学及文化知识,真正意义上地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1] 徐世英.立足课堂内外赓续传统文化——例说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途径[J].甘肃教育,2022(06):106-109.

[2] 刘永江.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思考与实践[J].高考,2021(16):103-104.

[3] 胡逸.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J].考试周刊,2020(71):31-32.

[4] 徐世英.立足课堂内外赓续传统文化——例说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有机融合的途径[J].甘肃教育,2022(06):106-109.

G632

A

1002-7661(2022)16-0096-0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