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

2022-03-16李海霞

读写算(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成语传统语文

李海霞

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

李海霞

(庄浪县第一小学,甘肃平凉744600)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三种层面理解:第一种是知识层面,知识层面又体现为所见所闻和道德品行;第二种是艺术天赋层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虽然没有过多体现艺术一词,但更多的是注重技艺的高低,如礼、乐、射、御、书、数这六个方面;第三个层面就是个人习惯方面,如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展开的。从知识层面对学生进行讲解,对于学生而言是难于理解的。本文从汉字讲解、带入传统文化进入课堂、诵读经典的古文化阐述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方法

以往的语文教育中,教师都以知识点为重点,如汉字的书写、拼读、课文的阅读及书本习题为主,让学生们掌握基本的知识,教师完成大纲的要求。渐渐随着新课改革,教师要传授的重点不再仅仅是一些基础的知识、习题,而是将重点投入到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审美、文化涵养等方面,让学生们在课堂的学习之中进行全面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和学习兴趣,传承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熏陶。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是学生个人的素质及知识的一种支撑形式上的改革,使得传统文化与课堂中的知识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做到了教育还传承了文化,实现了教育的全面化,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营造教学情境,体会文化魅力

在新课改革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重要一项任务,因此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加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传统文化通过融入教学情境,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吸收。传统文化触及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当然其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涵盖了衣、食、住、行等多个方面,描写和体现传统文化的作品和著作也有很多。在众多的著作中,选择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作品。教师要进行严格地筛选和了解,要选取比较容易懂的诗词和经典对学生进行教学,在帮助和引导学生走进传统文化的殿堂中,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新课理念的推行下,传统文化教育是重中之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在学生中如何进行传承和发扬是重要的培养目标,要加大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深刻理解,教师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之前传统的授课方式,勇于创新,丰富课堂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堂中激起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小故事时,可以找两名小演员进行配合演出成语含义,让其他学生猜成语,教师可以在课前给这两名小演员进行讲解,让小演员们充分理解后,课堂上让其中一名小朋友站在教室门外,将桌上放一颗铃铛,另一名小朋友则在铃铛旁负责看守铃铛,然后小朋友可以用耳塞或者比较显眼的布料堵住耳朵,进入教室偷取铃铛。待到学生们猜出成语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用成语进行造句,如做事一定要诚恳,不是所有的都可以掩耳盗铃。最后教师再对于学习的成语讲述它包含的文化价值及其作用,让学生通过观看两名小演员的表演,对学习的“掩耳盗铃”成语有深刻的体会和理解。这种方式下学生不但对学习的成语得到有效学习和理解,也能够对语文课程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在帮助学生学习完成语后进行造句,让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学会对成语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写作或生活中对成语的运用更加普遍,让成语在学生心中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成语是一种将人们要表达的含义以简练的四字体现出来的一种呈现方式,富有深刻的哲理性,需要反复揣摩、仔细体会,许多的成语背后都包含着引人深省的故事。所以学生在学习成语、使用成语时要了解成语本身包含、表达的意思才能正确地引用。

二、诵读经典,丰富底蕴

古诗词拥有千年的历史,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小学语文的平时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们诵读一些经典的古诗词。诵读古诗词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加理解和认识国学文化,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通过诵读经典古诗,让学生在朗诵方面加强对诗词的语感。历史文化中的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从古到今的传统中最具有教育意义和权威性的著作,在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能够对学生奠定基础,并引领学生。小学的教育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经典的诵读活动,对于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来说,是一项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方法。通过对经典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体会到“忧天下只忧,乐天下之乐”的胸襟;让学生体会到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在相互作用、相互成长中要“以和为贵”,倡导和提醒人与人相处或人与自然界相处时,要和谐相处。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和理解,让学生懂得“我们现在传扬和提倡的‘和谐社会’,在传统的经典中都是有出处的。”通过对经典的诵读,学生的阅读、写作、文学等水平都能得到提升。在教学中,教师把经典的国学与语文的教学相结合,从实际来说,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而且在语感、文化素养方面都能得到提升。教师应该利用好记忆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引导学生诵读、记忆国学经典,一方面能够很好地培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领悟诗词中要表达的情感,以及诗词表达的意境。

例如学习李白所做的诗《静夜思》,学习第一句诗句“床前明月光”时,可以先让小朋友回想夜晚的星空,并让小朋友们回答夜晚美丽的星空上都有什么?可以适当活跃氛围,如夜晚的星空漂亮吗?为什么小朋友们觉得夜晚的星空漂亮呢?这些问题活跃氛围,带动学生的思维。接下来引入诗词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有一名诗人,名叫李白,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李白站在窗户前抬头看着星空中那一轮明亮的月亮,大家知道李白为什么要站在窗前看月亮吗?那他为什么会看月亮呢?那接下来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李白为什么会站在窗前看月亮,以及他看月亮时的心情是否跟小朋友们一样快乐。”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诗,学生进行跟读,朗读完毕后讲解第一句诗意,第一句并没有表达出诗人看月光的意义。第二句诗是“疑是地上霜”,可以重读“疑”,带领学生跟读后讲解“疑”表示“好像、不确定”的意思,结合前一句诗句进行解释:明亮的月光洒在地面上,就好像铺了一层霜。接下来讲解第三句“举头望明月”,在朗诵“举头”时可以加入动作,如抬头等。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解释:“这个时候诗人正在抬头看着星空中那一轮明亮的月亮,那接下来会不会是诗人看月亮的缘由呢?我们一起往下看吧!‘低头思故乡’,现在同学们有没有领悟到诗人李白看明月的缘由呢?原来是诗人在想念远方的故乡。如果同学们以后去到不同的城市,肯定也会向诗人李白一样想念家乡、父母和朋友,学习完李白的《静夜思》,同学们一定要珍惜、珍爱父母和朋友。”这样以故事为引,将学生带入其中,慢慢引导他们理解国学文化的表达含义和情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美德,提高了诵读国学文化及课文时的语感。古诗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一种载体,值得学生对古诗进行仔细欣赏和品味。在小学的课程中也有很多经典的传统文化语句和作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理解和品味古诗中的内涵和精髓。

三、传统文化与民俗、道德相融合

从古至今上千年的历史中延续至今的传统文化并非只靠经典的诵读、氛围的营造就能得到传承,不能仅仅依靠书本。除经典诵读、营造教学情境外,还需要将传统的民风民俗、道德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文化的教育延伸到一些课外的生活与学习中。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具有悠久的历史,节日的本身也包含着历史文化的内涵。传统节日是发扬和传承民族精神的最佳时机,通过传统节日的氛围熏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和清晰地体会到传统文化,体会到它的独特魅力,树立学生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本身包含的情怀、抒发的情感都可以让学生从中获得很多对人生的启迪,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例如,在学习王安石的《元日》时,可以引入节日“春节”,首先询问学生对于春节的看法,其次询问学生春节的氛围是怎么样的?然后引入王安石的诗《元日》。接下来一起去看看王安石诗人对于过节,他有哪些体会和所见所闻?首先带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学习生字、生词。其次带领学生进行对诗句的学习,进行课件展示,将春节的图片或小短视频进行展示,让学生们观看后举手回答这是什么节日,也可以询问学生这样的节日氛围是怎样的?如果学生都回答正确了,能够猜出是春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也可以对春节进行讲解“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我们国家的春节都有哪些有特色的风俗习惯?”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一下:“在我国过春节是不是可以放爆竹、贴对联,还可以贴福字、贴窗花等。大年初一要进行拜年、拜年的同时会有压岁钱、一般在过年那天都会吃水饺、大人和小孩都会穿上漂亮的新衣服等等,这些都是春节特有的一些风俗习惯,以上教师讲的这些都是现在人们所过的春节具有的一些风俗,那么对于王安石诗人来说,他处于宋代,那宋代的春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可以先看题目《元日》,对于《元日》大家会产生哪些想法呢?”有的同学可能会问道:“元日到底是什么节日?难道是元旦吗?”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元日到底是不是元旦?讨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元日并不是现在所说的元旦,元日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也就是春节,在古代来说,春节就是元日。大家明白元日是什么意思了吗?”

带领学生了解课题以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一步地深入这首诗,可以提问的形式将学生引入这首诗,首先可以提问:“大家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宋代的春节都是怎么过的吗?大家有兴趣吗?那接下来,就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首先,教师可以先带学生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行一些字音、字形的认识,教师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读音的纠正。首先可以看第一句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读这句诗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关键字词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如“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诗句的意思:在爆竹声中,一年已经过去了。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句诗:“春风送暖入屠苏”,老师可以在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了第一句诗的意思以后进行一个互动、提问,谁能有感情的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在朗读完第二句诗以后,教师可以和学生对“屠苏”两个字进行理解和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讨论“屠苏”的含义。讨论结束之后,教师可以讲解“屠苏”的含义,“屠苏”就是指屠苏酒,每年除夕古代人家里用屠苏草所泡的酒,在元日的时候取出来饮用,也就是现在学生们能看到的大家在过年的时候喝酒,只不过古代的时候,古人喝的是屠苏酒,那么现在人们喝的酒种类也是有很多。接下来看第三句诗“千门万户曈曈日”,在学习第三句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兴趣和信心。可以提问:“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谁能把第三、第四两句诗连起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在朗读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讲解“曈曈”的意思,“曈曈”表达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光辉灿灿的意思。那第四句诗是:“总把新桃换旧符”,“总”就是“都”的意思,“新桃”“旧符”都是指桃符的意思,桃符又称为桃板,具有辟邪的一个风习。现在的春联就是从桃符发展而成的,同学们可以交流三四两句诗句的含义,交流完毕之后,可以跟教师进行一个分享。在学生回答第三四句诗词意思的时候,教师可以进行鼓励和点拨,引导同学们之间可以相互帮助,同时鼓励学生背诵古诗,也可以小组比赛的方式背诵。奖励背诵的最好的那一组。

课本中的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也是在研究传统文化方面的瑰宝。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古诗时,不但要让学生理解古诗中饱含的文化和情感,还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有所感悟和体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课程的教育有育人、感人的效果,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有感悟、有启发,从而对自己有所改变,让学生通过学习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饱含正能量。

四、结语

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是经历了千年的洗礼而积淀下来的,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能对当代的人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传统文化也能够对学生在思想和发展中产生深远的影响,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的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一定量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身上得到传承和发展。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这项科目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的内涵和精髓,从而将中华的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并发扬光大,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洗涤,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和精神。

[1] 陈海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措施分析[J].考试周刊,2021(74):1-3.

[2] 苗正香.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149-150.

[3] 何建香.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方法探究[J].课外语文,2021(24):57-59.

[4] 陈向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师,2021(06):74-77.

C41,B014

A

1002-7661(2022)16-0034-03

猜你喜欢

成语传统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拼成语
猜成语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