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2022-03-16李乾未

读写算(上)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家国情怀

李乾未

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李乾未

(华亭市第二中学,甘肃平凉744103)

再没有什么比激动人心的忘我拼搏更能体现体育精神;也没有什么比奥运赛场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随着东京奥运会的落幕,人们在回味运动健儿的卓越风采的同时,体育精神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焦点。

中学体育;体育精神;家国情怀;教学方法;多媒体

体育学科作为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如何在新时代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体育学科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以体育精神凝聚家国情怀俨然成为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体育精神的内涵

体育精神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奥林匹克运动是体育精神的代名词,尊崇公正、平等、竞争的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同时,也是体育精神的支柱。体育运动发展至今,人们的体育实践不断完善着体育精神的内涵,而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国体育运动的精神财富,在提升民族凝聚力、自信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是为祖国荣誉而战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儿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患意识和爱国奉献的思想价值。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是不怕挫折、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英雄主义精神,是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拼搏自强的精神价值。发挥中华体育精神的教育功能是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而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筑牢其家国情怀对其今后的发展乃至提升教育质量都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多少英雄儿女的前赴后继换来了今日之强大中国,想我泱泱中华,巍巍华夏,曾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下几度沉沦,也为缺乏体育人才而困扰。中国体育精神的发展历程是一代代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英雄本色,是孕育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的历程。体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有着高尚、健康和文明的显著特色。伴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体育精神也随之形成。它最早源于古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作为一种理性精神,在塑造人的性格、提升人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深远意义。体育精神是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体育运动的最高体现。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从而成为指导和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最积极因素之一。体育兴则国运兴,体育作为一种文化,它与爱国主义有着天然的联系,无数次的体育盛会让每个人清晰地认识到,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国体育人的光荣传统。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根植于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和血液中,爱国主义是体育精神最本质的内涵,是中华体育精神之根、之魂。而值得注意的是,离开对人的关注和培养,任何精神与价值都不可能获得转化为现实力量的可能,也都不可能获得传承发展的主体依据。弘扬体育精神,由个体到社会、从身体到心灵,为民族精神注入一股劲流,体育精神已经不可或缺。而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幸运儿”,凝住中华体育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的有利背景下,弘扬体育精神、筑牢家国情怀以已成为体育学科的应有之义,是值得每个体育教师不断深入实践的重要课题。

三、当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

从目前中学体育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尚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只是简单地把体育课堂当作是放松身心场所,缺乏体育学科性质和育人价值的深入认知。这就导致体育教学中潜伏着各种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果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其尚能勉强达到学习目标,反之,对于体育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生便失去了学习兴趣。这种“善变”心理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但也为教师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供了有利契机。另外,在素质教育深入落实的广泛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家国情怀方面做得不够突出。由于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等各方面均不够成熟,学生自身难以从体育精神中挖掘家国情怀因素,同时,教师在渗透过程中也缺乏一定的技巧。这就导致体育教学虽能达到基础教学目标,但离核心目标的实现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基于此,笔者将从“培养体育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活动、完善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入手,对如何做好新时代下的体育教学工作,促进体育精神与家国情怀素养的深度融合展开具体阐述。

(一)培养体育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不可或缺的因素,缺乏兴趣的学习注定是不完整的,因为这样的学习难以触动学生内心,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的魅力。体育教学虽以活动课为主,但这并不影响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稳定的因素,唯有兴趣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在学生心中埋下家国情怀的“种子”,就必须牢牢抓住兴趣这一因素,让兴趣引领学生发掘体育活动中的体育精神,从而做到先发制人,为全面落实学生体育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上体育课时,为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渗透家国情怀,教师应从学生最基本的体育学习兴趣入手。首先,教师应优化教学环节,以兴趣贯穿教学始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制作课件,在导入环节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中各种体育技巧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应以身作则,为学生亲自示范个别体育动作,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体育技巧,在示范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以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其学习兴趣。进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自主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自由结组,练习动作,同时,与学生有效互动,形成师生共学的宽松氛围。最后,在学生掌握动作的基础上,为学生讲述体育运动中的小故事。比如,跳绳运动,王守中,人称北京绳王,是中国五摇跳第一人,曾创造的百人网绳跳世界记录至今无人能破……讲述过程中让学生主动思考故事中人物身上的体育精神,并在教师的点拨下使体育精神内化于心。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巨大的乐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且有助于在无形中将体育精神融入学生心中,达到一举两得效果。

(二)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的“制胜之道”,它能够突显出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同时,也有利于推动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法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必须使教师的教法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教师应从情感的角度入手,以情感人,以理动人,在教学中以身作则,做好家国情怀的传承者的角色,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教师的魅力,以建立师生互信,为深入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既要落实集体教学,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也要以体育故事直击学生痛点,以让学生在听故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体育精神。

例如,在教学“田径运动”的相关内容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教师应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一方面,教师应从情感角度入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法。比如,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应采取激励法,让学生更进一步发掘自身的爆发力和速度等方面素质;对于身体素质差点的学生教师应采取阶梯式教学法,指导学生由易到难地完成体育动作,并以具有拼搏、努力精神的体育人物为案例,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足够的尊重与关心,以提高自身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短跑运动,教师应采取集体教学法,让学生在合作与竞争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对于跳远运动,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采取自主调整法展开,让学生在统一跳远距离标准的前提下自主设置目标,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目标,以此让学生在目标的引导下不断调整自我,提高体育能力。另外,在上室内课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适当地展示奥运会的相关内容,并以中国选手在奥运会上的表现为依据,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通过中国兵乓球选手马龙与日本选手的对决,加以解说的方式,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到兵乓球运动的魅力,在解说的过程中,渗透一定的以家国核心为体育精神,以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落地生根。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提升其体育素养。

(三)开展体育活动

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是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渗透家国情怀的必然要求。据研究表明,在众多教学组织形式中,唯有活动课是学生的最爱,尤其是对于中学生来说,活动最大价值在于能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乐。因此,在体育这门以体育活动见长的课程,落实活动课更有利于抓住体育教学的本质,将其优势最大化。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以体育课程标准为指导,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为目标,通过实用性强的体育训练,深入挖掘体育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身传承中华体育精神的意识与信念。

例如,在上体育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教师除了在教学中渗透外,还应将目光放在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上。一方面,教师应根据体育精神的内涵设计丰富的体育活动,比如,依据体育精神中平等、竞争精神,教师可以设计以平等、竞争为核心的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践行体育精神,学会遵守体育规则,感受竞技的魅力。又如,教师可以依据体育精神中的拼搏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迎难而上”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三人为一组,任选一个体育项目,看哪一组学生用时最短。教师作为裁判,做到公平公正,让学生在困境中迎难而上。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设计体育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的体育经历和生活经验,设计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体育活动,让学生群策群力,并由教师把关,以提高活动的可行性,在敲定活动方案后,与学生共同展开,在师生互动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观。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让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坚定传承优秀体育精神的信念。

(四)完善教学评价

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挖掘体育精神中的家国情怀因素,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即为主导者,不仅要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做出转变,同时,也要在教学评价方面下足“成本”。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发展其体育素养的重要保障。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学生课堂、课后、成绩、课堂表现、体育兴趣等多个方面展开综合性评价,并创新评价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感受体育竞技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应对挫折、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做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接班人。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教师除了在教学环节渗透外,还应在评价环节下功夫。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应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评价的方式和角度。比如,以信息技术手段创新评价形式,以生动形象的“小人物”和模拟音的方式对学生的体育表现进行综合评价,以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又如,改变原来单一的教师——学生的评价角度,转而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为主,以此让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需要注意的是,在创新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点拨,让其明白每一个体育项目的价值以及其中潜在的体育精神,从而让学生的体育情感更加浓厚,将体育精神厚植于心。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家校合作,让家庭充分参与到学生的体育学习中,一是要引导家长监督学生的体育练习,让其鼓励学生在体育中逐步形成不怕挫折、敢于挑战自我的良好品质;二是要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与家长沟通学生的综合表现,培养学生以爱国、爱家为核心家国情怀,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为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如此一来,完整的评价机制能够助力教学深入发展,同时,也能让学生从评价中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凝聚体育精神,共筑家国情怀,促进体育精神与家国情怀素养的深度融合,是体育课程在新时期应对课程改革而做出的积极实践,同时,也是发挥体育育人价值的必然要求。家国情怀是每个人对国家的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体育精神是筑牢家国情怀的有效载体,而家国情怀又是体育精神培养的最终目标,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中学生群体在学生群体甚至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性,中学生的观念和行为映射着国家未来,关系着青年一代的使命与担当,而基础教育最大的意义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筑牢家国情怀具有深远意义。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育人使命,积极探索学科与家国文化之间的联系,切实提升体育教学的深刻性、实效性。

[1] 马晓鹏.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分析[J].新课程,2021(37):97.

[2] 王东升.针对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策略探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04):132-133.

[3] 魏煜钢.中学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与走向[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4):188-189.

[4] 曹财元.中学体育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5):164-165.

[5] 蒋红明.初中体育教学中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J].启迪与智慧(中),2020(04):57.

G623.8

A

1002-7661(2022)16-0031-03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家国情怀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理念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研究
略谈“家国情怀”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