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课堂教学研究
2022-03-16孙中永山东省枣庄市第一中学277300
孙中永(山东省枣庄市第一中学 27730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各个中小学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学者主张在课堂中基于问题开展各科教学,而生物学科的特性也决定了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的重要性,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教师开展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问题来体现学生的思维价值。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进一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勇敢质疑、积极探索的学习能力。
一、“问题”的相关概念界定
“问题”一词,从广义概念分析,是人类不能利用现成知识做出反应的刺激情境。狭义的问题是指人类不能运用自身已经掌握的知识、概念、方法达到一定目标的刺激情境。美国的研究学者认为,问题是一种情境,当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但不能对这件事采取合适的行动时,就构成了问题。根据该学者对问题的定义,笔者认为,生物学中的问题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某些生物学刺激,不能马上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回答时,就产生了问题。
问题教学法主要来自20世纪60年代,马赫穆托夫主张在课堂中通过提问促进教学,强调教师应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再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分析、探究,一步步排除疑惑,解决问题。许多学者将问题教学法定义为在不改变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使得学生要学习的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接触并将其变为自己的问题。针对生物教学而言,问题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材内容,在课堂中将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知识点转换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为中心是一种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与探究,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的能力。针对生物学课程来说,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由教师针对生物学课程中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设计问题,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会运用已经掌握的生物知识去同化吸收新知识。这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不断发展新问题,再利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对已经掌握生物知识框架的重新构建。
二、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仍需提升。各大学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许多校园的师资力量较为短缺,导致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年纪较大、精力不足。而大部分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由于自身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水平较低,在带领学生进行各个环节的学习中,也深刻地感觉到自身的教学水平急需提升。除此之外,由于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导致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所采取的教学容易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过于落后的教学观念并不能高效率地开展生物教学。
第二,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仍需要进一步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是学生在课上和课下进行积极探索的前提条件,如果学生没有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整体发展。目前,教师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的情况。而且,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具有依赖思想,只是将探究的过程当作教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而不是自身的责任。这种现象表明,学生的学习不仅缺乏自主意识,也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学生进行生物学习可利用资源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生的课后作业量很大,许多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还需要及时复习功课,没有足够时间去寻找学习资源。其次,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教室和宿舍,而大部分学习资源除了课本以外都集中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学生学习的时间是禁止上网的,繁重的学业导致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图书馆学习。
第四,班级人数较多,教师不能及时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几十名学生,哪怕教师在教学时,将其分为几个小组,也不能及时观察到班级中每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这导致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能及时给予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生物教学的课堂效果。
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问题课堂教学策略
1.教师及时更新问题教学的观念
就目前的教育环境而言,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往往将考试内容作为生物教学的重点,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传授知识。传统化的教学观念会导致学生不敢在课堂中表达自己的看法,习惯机械性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并不擅长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主张“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因此,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以问题作为生物课堂的核心,将教师的身份从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虽然这种以问题教学为主的形式,使得教师在课堂中付出的心力要远高于传统的教学,但这种形式起到的教学效果也远胜于传统模式。
2.以问题为起点,创设趣味的问题情境
基于问题开展的高中生物教学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教师可设定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作为开展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设定的问题要符合日常实际情况,并以此为前提让学生通过思考整合知识才能得出问题的结论。在设定问题时,教师要注意难度系数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定适合学生的问题。其次,教师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对于学习缺乏自觉性和自主性的学生而言,枯燥乏味的题目会使其丧失思考动力。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在课前预习、新知导入、课后温习的每个环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
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这节课为例,为提高学生对于化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带领学生进行一个小小的实验,让学生拿自己的钢笔向清水中滴入墨水,观察墨水在水中不断扩散的现象,以便于使学生初步掌握渗透作用的机理。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当我们在制作饺子馅时,会先把蔬菜切碎,再放入一部分食盐,为什么过很久以后才会有水分渗出?”“蔬果放置了很久就会变蔫,这时卖菜的阿姨会往这些萎蔫的蔬菜上喷水,为什么喷水之后许多蔬菜会一下摆脱萎蔫的状态?”这些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充满兴趣地投入接下来关于植物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当中。
3.基于问题开展多样的教学方式
(1)问题探究式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主要指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针对问题去思考、探究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探究过程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引导和指导作用,要善于寻找能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在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时,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指导,针对学生学习时出现的错误也要及时纠正。
以《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节课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与探究了解酶的作用与特性。这节课堂中教师主要通过实验的形式帮助学生探究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人们在生活中切洋葱会流泪的具体事例,引发学生思考洋葱细胞中含有什么物质,可以起到让人流泪的作用。通过这种问题进行新课导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中。接着,教师带领学生认识过氧化氢酶,并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以实验探究的形式思考有哪些加快分解氧化氢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的分解,进而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2)问题讨论式教学
问题讨论式教学是指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在他们针对问题讨论迸发出新的知识观点和新的知识见解,让学生以合作的模式齐心协力解决生物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讨论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师设置的问题也要紧紧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在学生进行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要针对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然后每个小组将不同的小组成员发表的不同见解整理归纳并提取出最有用最为核心的观点,从而保证每个小组成员都能为整个团体做出贡献。
以《伴性遗传》这节课为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带领学生初步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在带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主要内容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有关于慢性遗传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课本中有关于红绿色盲的资料,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扮演资料中不同的人物,以故事和对话的形式带领学生初步了解色盲基因的概念与相关知识点。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遗传图解,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并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一段时间之后,教师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阐述这段时间的研究和分析成果。以此,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既可以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各抒己见,将不同的观点与矛盾相互碰撞,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也能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具有实验性、应用性、操作性、探究性的特点。教师要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在课堂中基于问题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通过这种基于问题开展的多样教学,在生物课堂中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友好互动,进一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均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逐步形成问题意识的同时,能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