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低年级数学非书面作业的优化设计
2022-03-16沈欢欢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313000
沈欢欢(浙江省湖州市新风实验小学教育集团 313000)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文件明确规定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而非书面作业作为在低年级中最常见的作业形式,它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基于此,低年级数学非书面作业的优化设计势在必行。
一、设计游戏化作业,激发学习热情
低年级学生一般会对有趣的事物抱有极大的热情,因此,教师不妨在非书面作业的设计中融入游戏因素,以此提升数学作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探索数学的奥妙,发展数学思维和学习能力。
例如,二年级学生学完《表内乘法和除法》和《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后,教师可布置“算24点”的游戏化作业。游戏规则:4人一组,每人每次抽一张牌,然后学生用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能用一次),利用加、减、乘、除法计算,得出结果“24”。并且,要求学生尽可能思考多种运算方法。在完成游戏类作业时,不同学生遇到了不同情况。有学生说:我选到了四张数字分别为“1,3,3,5”的牌,通过大量的运算,依然找不到能计算出24的方法;有学生说道:我选了四张数字分别为“2,7,9,10”的牌,通过多次实验,发现只要将这些数字进行一定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便可得出“24”;还有学生说:我选到了四张数字分别为“4,5,7,8”的牌,并且我可以用多种方法来算出“24”。对第一类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通过小组成员指导,帮助他们巩固基础运算知识;对于第二类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们锻炼计算的速度,以此培养计算能力;对于第三类基础良好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肯定他们的优秀,也要激励他们挑战自己,提升自身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案例发现,通过设计游戏化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每位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这种别具一格的作业设计,将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减负”与“高质量教学”之间的平衡。
二、设计操作类作业,促进知识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思维的进阶往往需要图像、动作以及实物等作为支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历数学知识的产生,从而获得更深刻的数学体验”。因此,教师在设计非书面化作业时,可以从实践的角度出发,设计一些操作类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例如,二年级学生学完《厘米和米》后,为了能使学生熟练掌握“厘米”和“米”这两个长度单位,以及建立对于“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教师不妨在课后布置以下操作类作业:首先,让学生在课后使用卷尺或米尺测量家中桌椅、门窗和电器等常见物品的尺寸,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并对这些尺寸信息进行分析。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有学生发现,一般用“厘米”表示门窗的宽度以及一些小型家电的长度等,而“米”这个长度单位一般用来表示门的高度、桌子长度以及一些大型家电的长度等;还有些学生通过大量的测量活动,对长度单位有了很好的感知,甚至都能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一些常见物品的尺寸,建立了很好的量感。通过设计操作类作业,将“做”与“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作业完成过程中深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操作类活动,学生也能在潜移默化中锻炼动手能力,发展数学思维,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设计探究类作业,助力思维生长
探究类作业,区别于传统的家庭作业,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数学场景,要求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作业。探究类作业更能考验学生综合素养。因此,教师不妨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出发,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些探究类作业,助力学生思维的生长。
例如,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几种基本的应用题形式。教师不妨设计以下的探究类作业:已知操场上有10只排球和5只足球,______?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呢?怎么解决每种数学问题?学生在面对这种探究类非书面作业时将会表现得非常活跃,有学生说,可以提问:“操场上一共多少只球?”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将足球的个数与排球的个数进行相加,即列式子“5+10=15(只)”;也有学生说,可以求排球个数比足球个数多几个或者足球比排球少几个?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用排球的个数减去足球的个数,即列式子“10-5=5(只)”;还有学生说,可以提问:“排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只需要用排球的个数除以足球的个数,可列式子“10÷5=2”……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后,越来越多的新想法会涌现出来。
在案例中可以发现,通过探究类作业的设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丰富他们数学认知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四、设计生活化作业,提高应用能力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他反对脱离生活实际的传统教育,提倡用生活进行教育。所以,教师不妨设计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不断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
例如,二年级学生学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教师便可设计以下的生活化作业。让学生用80元在超市中购物,且购买的物品数量不少于5件,学生在购物结束后需要复盘自己的购物过程。考虑到大多数商品的价格不是整数的现实情况,家长需要将价格取近似值调整为整数,同时口述给学生。超市购物对于学生来说是喜闻乐见的,他们当然不会拒绝这种形式的课后作业,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这项作业中。在作业的评价环节,有学生说:在购物过程中,我会率先挑选一个比较便宜的商品,当每买好一个新商品后,我就会将新商品的价格加到累计的商品总额上,以此类推,一旦商品的价格总额接近80元时,我便会停止购买;还有学生说:我会买几个自己喜欢的商品,当物品总数大于或者等于5件时,我便会将所有商品的价格进行相加,如果商品的价格总额超过80元,我便会找一个比较便宜的商品替代某个较贵的商品,以此确保最终的商品价格总额低于80元;若商品的价格总额还不到80元时,我便会再拿一件商品,但前提是依然要保证商品的价格总额不超过80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成功有效地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计算能力,感受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教师需要不断更新与优化自身的教育理念,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优质的非书面作业,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逐步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真正做到减负不减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