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生历史史料解读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2022-03-16林剑达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融城中学350300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林剑达(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融城中学 350300)

2016年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首次提出了“史料实证素养”的概念。当前,提升高中生历史史料解读能力成为落实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根本路径和高中历史老师深入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

简单来说,“史料实证素养”指的是遵循以历史史料佐证历史叙述的根本原则,掌握收集、归纳、梳理历史史料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具备对历史史料可信度、真实性进行科学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并最终形成求真务实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新课程改革下,史料实证素养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中占据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是新时代高中历史教育改革发展以及历史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

二、史料解读能力与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内在关联性

增强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是落实促进高中历史史料实证素养的前提条件。史料解读与历史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相辅相成,两者具有紧密的内在关联性。首先,史料解读作用于历史课堂,是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的必要方法。历史学的社会价值在于以史为镜,知古鉴今,史实与史论都以史料为载体。通过史料解读挖掘历史典故并将其生动呈现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更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透过历史史料洞察史实的历史思维意识。其次,以史料解读为工具,是历史教师不断深化历史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历史教材本身就包含了大量的文字性史料与图片、影像性资料,教师通过对史料的解读与创新,可以创设出更为生动、多样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利于不断完善教学模式方法。最后,提高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辨析判断、史论阐释等逻辑思维,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新高考综合改革下,史料分析类考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占比也越来越大,加强史料解读方法的教学,也是积极适应新高考形势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三、当前高中生历史史料解读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意识不足

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史料解读能力培养的意识不足,主要体现在几方面:第一,“论从史出”的意识相对薄弱。长期以来,以追求考试成绩为导向的历史教学偏向于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单向传输,教师在课堂中分析应用的历史史料少,硬性要求背诵的历史结论多,史论结合的实践案例应用较为匮乏。第二,史料解读能力培养的专题性教学太少。“史料实证素养”是一个新的概念理论,提出时间不长,应用研究也处于前期探索阶段。目前,部分历史教师并未对史料解读开设专题性教学,而仅是分散地表现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这无疑削弱了史料解读能力的培养力度。

2.史料解读的方法技巧较为单一

历史课堂中史料解读的方法技巧不够丰富,影响了教学效果。首先,对史料解读采用陈铺直叙的唯一方式,是很多历史教师的通病。换句话说,针对历史史料,教师往往只采用陈述法,极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对学生的启发性引导十分欠缺。其次,不同史料的对比与逻辑关系的梳理不足。部分历史教师过多地依赖教材,只讲“史实”,不讲“质疑”,只讲“考点”,不顾“需求”,降低了学生对史料进一步挖掘的可能性。最后,历史课堂情境创设不够多元化。部分历史教师缺乏情境教学的能力,仅依靠纯文字性的史料解读难以引导学生掌握抽象历史知识。

3.高中生史料解读的主体性缺失

新课程改革下,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成为教师施教的根本目标,要落实核心素养,最终以树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为导向。但当前史料解读能力培养的主体性缺失明显:一是史料解读中教师主导教学的倾向依然十分突出。教师对史料中包含的历史知识、历史结论等内容的主观性解读较强,习惯以绝对权威者的姿态主宰课堂。二是课堂教学中欠缺质疑环节,小组探究、课堂辩论、开放性问题等设置较少,学生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较少。三是没有从学生视角设置史料分析问题。教师设置的史料分析问题缺乏层次性、启迪性和延展性,无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史料解读能力培养路径思考

1.增强史料实证意识,科学贯彻史料应用原则

高中历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新形势下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培养学生史料解读能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要不断加大史料模块内容比例,提高课堂教学史料实证的应用意识。正确应用史料并培养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必须贯彻正确的原则。一是要贯彻适用性的原则。史料的选择与应用必须紧密贴合课堂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在立足学情、教情的基础上根据课堂授课不同节点、时点运用具有适用性的史料。比如,在讲解“长征意义”这一章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融合展示《红军长征示意图》史料和毛泽东《七律·长征》的手迹史料,辅助学生理解长征意义以及对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发展进程的深刻影响。二是要遵循史论结合原则。史论结合即将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达到高度统一,从而保证科学严谨的历史态度。信息化时代,学生从自主获取史料的途径越来越便捷,在繁杂的史料论说中去伪存真,培养证据意识与辨析能力并依此推导出正确的历史结论尤为重要。三是要贯彻代表性指导原则。史料选择应注重代表性与典型性,佐证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的代表性史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利于教师创造课堂情境。比如,在讲解“商业和城市繁荣”这一章节时,可以选择古代历史上经济最发达的宋朝,引入学生熟悉的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图片引导学生感悟宋朝社会的市场交易以及民间经济贸易的高度发达,进而彰显该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巨大繁荣。

2.全面拓展史料资源,丰富史料解读技巧方法

史料资源是实施史料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学生提高史料解读能力的关键。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全面拓展史料资源,不断丰富史料解读的技巧与方法。首先,加大史料资源整合,凸显其价值性。史料整合指的是基于史料分析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提取有关史料与教学知识点对应的关键信息,从而确保史料的高价值性以及与知识点融合的高效性。史料资源整合要把握好史料资源类别划分、历史知识核心提炼、串联教学主题线索、深化任务学习目标四个流程环节。其次,对史料解读的技巧方法要进行不断的丰富与创新。陶行知先生说:“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因此,对历史教师来说,创新史料解读的模式方法要从基础入手,引导学生将史料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联系,探寻史料与课堂教学的契合点,将史料解读能力培养渗透于混合式、自主探究式、支点式、任务驱动式等新型教学模式中。

3.加强史料推理论证,提高史料解读分析能力

加强史料推理论证,是提高学生史料解读分析能力的核心保障。首先,高中历史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史料中关键性说明文字产生较强的敏感性。要确保论证推理的正确性,前提是要准确捕捉史料的有效信息。对一段史料来说,具有说明性的语言文字往往包含了史料的来源以及产生时间,特别是对一些图像或者表格类的史料尤为重要。其次,加强史料推理论证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史料层次的逻辑划分。很多史料篇幅较长,涉及的历史信息较多,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史料中转折词或者转折性语句后面的表述内容,并引导学生养成做好批注的阅读习惯,这对提高史料阅读速度和掌握史料主题精神意义重大。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提取史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以及关键段落。有时不同史料会涉及同一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其共同点与差异性,并构建出清晰的逻辑框架。

4.实施史料专题教学,完善史料实证素养体系

高中历史是一门兼具逻辑性与论证性的人文性学科。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下历史教学核心任务与关键性目标。要确保史料解读能力培养的实效性,必须开展针对史料实证的专题性教学,并以此不断完善史料实证素养的培育体系。第一,学校要以历史教研室为单位开展集中研讨,拓展和梳理与历史教学目标吻合度高、契合性强的史料资源,并制作专项教学课程、实施计划与大纲等。第二,举行史料专题教学公开课,聘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入校讲学交流经验,组织开展史料教学比赛激发教师积极性,选取具有典型的教学案例在校内进行推广,在历史教学中营造良好氛围。第三,不断健全历史教学考核方式,将史料实证素养培育纳入教师的业绩评价,注重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促进历史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方法。第四,要切实加强史料专题教学中与学生的平等对话,彰显学生的主体性,确保史料教学贴合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符合学生历史学习和全面发展的需求。

总体来说,培养高中生历史史料解读能力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进一步增强史料实证意识,拓展史料教学资源,丰富史料解析方法,并将其贯穿于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历史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高中历史自主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历史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