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脲-壳聚糖(TU-CS)选择性吸附膜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Ag+的吸附
2022-03-16黄培颖陈日耀刘键熙
王 宇,林 霄,黄培颖,陈 晓,2,陈日耀,2,刘键熙,2
(1.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2.福建省污染控制与资源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 福建 福州 350007)
银既是一种重金属,同时也是一种贵金属[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银由于其优异的延展性、电导率和导热性,在电镀、通信、化工、催化、电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5].而这些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含银废水,若将其直接排入环境中,不仅污染环境,给人类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同时也造成了银资源的浪费.考虑到银的价值和稀缺性,回收含银废水中的贵金属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年来,从废水中回收银的方法有:离子交换法[6]、铜置换法[7]、电沉积法[8]、化学还原法[9]、吸附法[10]、膜分离法[11]等.其中膜分离法废水处理技术包括超滤膜[12]、纳滤膜[13]、正渗透膜[14]、反渗透膜[15]和电渗析膜[16]等,因其连续性较好,能耗低,无相变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17].电化学法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废水处理方法[18],电驱动膜吸附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铜[19]、锌[20]和银[21]等金属离子的去除和回收.然而,尽管该方法有助于金属离子的去除,但由于缺乏特定的结合位点,难以在多组分溶液中选择性地捕获特定的目标金属离子[22].
吸附法因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效率高而成为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去除水中重金属的方法[23],选择经济高效的吸附剂对其广泛应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4].壳聚糖是由甲壳素的烷基脱乙酰反应得到的生物聚合物,因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与金属离子有较强的螯合能力[25],且是可再生资源,而在水处理领域作为吸附剂而闻名.近年来,由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制备或改性的膜吸附剂具有制备方法简单、抗菌性、无毒性、吸附后易分离等优点而备受关注[26-27].
基于Pearson定义的软硬酸碱理论(HSAB),金属离子将优先与具有或多或少电负性供体原子的配体络合,如N和S等[28].硫脲同时含有N和S元素,与金、钯、银等贵金属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例如,Yun和Bhattarai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硫脲固定化聚苯乙烯(TA-PS)纳米颗粒,TA-PS对Ag+的吸收随银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AgNO3质量浓度为1 000 mg·L-1,pH=6时达到最大值(190±5.3) mg·g-1[29],但颗粒吸附却存在无法连续使用、回收相对困难等局限性.
本研究以壳聚糖为基本骨架,以硫脲为功能单体,将二者溶解共混,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利用流延法制备出一种新型的TU-CS膜,并将其用于废水中Ag+的电动辅助选择性吸附.本文考察了TU-CS膜的微观形貌、红外光谱、溶胀度与含水率等膜材料的特性,并研究了TU-CS膜对Ag+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在高浓度金属离子(如Cu2+、Cr3+、Ni2+)的干扰下对Ag+选择性吸附的影响,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含银废水处理中,观察该膜在复杂的多离子背景下对Ag+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试剂及原材料
壳聚糖(Chitosan,CS,脱乙酰度≥95%,粘度100~200 mPa·s)、硫脲(Thiourea,AR,99%),由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戊二醛(体积分数25%的水溶液),由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提供;硫酸铵为分析纯试剂,由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室用水为去离子水.
1.2 TU-CS膜的制备
准确称取3.0 g壳聚糖,用100 mL质量分数2.0%的乙酸水溶液溶解,机械搅拌至透明均一状态,配制成质量分数3.0%的壳聚糖乙酸水溶液;向壳聚糖乙酸水溶液中加入0.2 g硫脲(壳聚糖与硫脲物质的量比为9∶1),加速搅拌溶解.待完全溶解后,缓慢滴加3 mL体积分数为0.25%的戊二醛溶液,并加速搅拌进行交联,交联时间为30 min,在室温下放置2 h进行减压脱泡,得到淡黄色粘稠膜液;取20 mL膜液流延于平整干净的培养皿上,于室温下风干,即得到TU-CS膜.膜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膜的制备过程示意图
1.3 TU-CS膜的表征
TU-CS膜表面与截面的微观形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日本日立Regulus 8100)进行观察.观察时,在完整膜中央脆断出大小约为0.5 cm×0.5 cm的膜块,黏贴于铜台导电胶上,并对其表面进行喷金处理.
将制备好的膜装载在样品槽中,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美国赛默飞世尔-Nicolet IS10)测定膜官能团,测试的波数区间为4 000~400 cm-1.
以干湿膜称质量法测定在不同浓度的酸溶液中TU-CS膜的溶胀度,具体步骤如下:准确称取TU-CS膜的样品干质量(m0,g),将膜样品分别浸于30 mL不同浓度(2、4、6、8、10 mol·L-1)的酸溶液中,静置24 h使其达到溶胀平衡,随后将膜取出,吸去膜表面多余的水分,称量膜的湿质量(m,g).其在酸中的溶胀度Ds可按式(1)计算:
(1)
式中Ds为膜的溶胀度(%);m0为膜的干质量(g);m为膜的湿质量(g).
按式(2)计算膜的含水率(η,%).具体操作步骤为:打开称量瓶瓶盖,在103~105 ℃烘干2 h,取出冷却后盖好瓶盖称质量(m,g),直至恒质量为止(两次称质量相差不超过0.000 5 g);取样品膜放入称量瓶内,称质量(m1,g)后在103~105 ℃烘箱中,打开瓶盖,每烘4 h后取出至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并盖好瓶盖称质量(m2,g),直至恒质量为止.
(2)
1.4 TU-CS膜对Ag+吸附性能的评价及在实际废水中的应用
图2 实验装置示意图
1.4.1 对Ag+的吸附效果的研究
在电驱动条件下对TU-CS膜吸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向电解槽的阳极室内分别注入35 mL不同质量浓度的Ag+、Cu2+、Cr3+、Ni2+混合离子溶液(其中Ag+质量浓度分别为1、5、10、20、40、60、100 mg·L-1,Cu2+、Cr3+、Ni2+的质量浓度与Ag+相同),阴极室内注入35 mL 1 mol·L-1的NH4NO3作为电解质溶液.在阳极室与阴极室中间用TU-CS膜隔开,通电并对阳极室溶液进行搅拌,电流控制为0.12 A,膜有效接触面积为12.25 cm2.分别于实验进行的第0和6 h时,在阳极室一侧进行取样,并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HNO3对样品进行稀释,并测定该时间点样品溶液中各离子的质量浓度,获得不同处理条件下离子浓度变化曲线.
1.4.2 对Ag+的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选择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混合离子溶液用于研究TU-CS膜的吸附动力学.具体操作如下:向阳极室内分别注入35 mL的20 mg·L-1Ag+、Cu2+、Cr3+、Ni2+混合离子溶液,向阴极室内注入35 mL的1 mol·L-1的NH4NO3作为电解质溶液.在阳极室与阴极室中间用TU-CS膜隔开,通电并对阳极室溶液进行搅拌,电流控制为0.12 A,膜有效接触面积为12.25 cm2.分别于实验进行的第0,0.25,0.5,1,2,4,6 h 时,在阳极室一侧进行取样,并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稀硝酸对样品进行稀释,并测定各时间点样品溶液中各离子的质量浓度,获得动力学曲线.
1.4.3 对Ag+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为了研究TU-CS膜对Ag+的吸附选择性,在实验中,固定混合溶液中Ag+的质量浓度为5 mg·L-1,其余各离子(Cu2+、Cr3+、Ni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Ag+的1、5、10、50、100倍,共5组进行对比实验.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向电解槽的阳极室内分别注入35 mL上述混合离子(Ag+、Cu2+、Cr3+、Ni2+)溶液,向阴极室内注入35 mL 1 mol·L-1NH4NO3作为电解质溶液.在阳极室与阴极室中间用TU-CS膜隔开,通电并对阳极室溶液进行搅拌,电流控制为0.12 A,膜有效接触面积为12.25 cm2.分别于通电第0,6 h时,在阳极室一侧取样,并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HNO3对样品进行稀释,测定该时间点样品溶液中各离子的质量浓度,观察TU-CS膜对Ag+的选择性.
1.4.4 实际废水中的应用
为了验证TU-CS膜在实际废水中对Ag+的吸附选择性,具体实验操作如下:取含有Fe3+,Cu2+,Cr3+,Ni2+,Zn2+以及Ag+的实际废水样品,测定废水中各离子的质量浓度,再将其注入到电解槽的阳极室内,其他操作条件与1.4.3中实验操作条件相同.
2 结果与讨论
2.1 TU-CS膜的微观形貌
图3(a-b)为TU-CS膜表面的微观形貌.当膜表面被放大1 000倍(图3(a))时,膜表面有较少颗粒;膜表面被放大10 000倍(图3(b))时,可以看出膜表面整体比较均匀、平整、致密性好.图3(c-d)为TU-CS膜截面的微观形貌.在低倍数(图3(c))下,可观察到膜厚度为94.12 μm,在高倍数(图3(b))下,可以看出膜的截面虽然比较粗糙,但未出现团聚、孔洞或裂缝,整体分布较为均一.
图3 TU-CS膜的扫描电镜微观形貌图
2.2 TU-CS膜的FT-IR分析
图4 TU-CS膜的红外光谱分析图
2.3 TU-CS膜的溶胀度及含水率分析
图5为TU-CS膜在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中的溶胀度曲线.随着溶液中H+浓度的增加,可以看出TU-CS膜的溶胀度呈现出增高的趋势.高浓度的H+可以令膜中已经交联的分子解离出更多亲水基团,增加的亲水基团可以削弱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增加了链段的活动性,也使分子链更加舒展,具有更大的自由体积[34].从图5可以看出,即使是在H+浓度为10 mol·L-1的情况下,TU-CS膜的溶胀度仍小于80%,说明该膜在较高浓度的酸溶液中仍能保持较好的尺寸稳定性,从而保证其在工作状态时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35].
图5 TU-CS膜的溶胀度
经公式(2)计算得出TU-CS膜的含水率为18.55%,膜的含水率较低,说明膜的内部结构较为均一致密,不存在较大和较稀疏的孔洞.
2.4 TU-CS膜对Ag+吸附性能的评价及在实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2.4.1 对Ag+吸附效果的研究
在室温条件下,TU-CS膜对一系列质量浓度(ρ1,mg·L-1)的混合离子(Ag+,Cu2+,Cr3+,Ni2+)溶液中各离子的电动辅助吸附效果如图6所示.从图6可以明显看出,当溶液中Ag+初始质量浓度为1~60 mg·L-1时,TU-CS膜对Ag+的吸附能力随着Ag+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增加,其去除率均高于77%,此后,对Ag+的吸附逐渐趋于饱和,当Ag+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去除率为48.4%.而对于溶液中同时存在的Cu2+,Cr3+,Ni2+等其它金属离子,在质量浓度为1~100 mg·L-1时,TU-CS膜的吸附去除率最高值均低于20%,其中Cr3+的去除率最低,最高值不超过10%.结果表明TU-CS膜在Ag+质量浓度为0~100 mg·L-1时,对Ag+具有较好的吸附效果,而在相同浓度下,对其他金属离子(Cu2+,Cr3+,Ni2+)吸附效果较差,表明TU-CS膜对Ag+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吸附能力.
图6 TU-CS膜对各离子的吸附效果
2.4.2 对Ag+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TU-CS膜在室温电驱动条件下对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1的Ag+、Cu2+、Cr3+、Ni2+混合离子溶液中各离子吸附动力学曲线如图7所示.从图7可以看出,Ag+的质量浓度在实验进行的2 h内下降明显,达到5.4 mg·L-1,其去除率为74%,并于之后的时间内逐渐趋于平衡,并且在通电6 h后,最终质量浓度(ρ2,mg·L-1)达到4.7 mg·L-1,其去除率为77%.在各离子质量浓度都相同的情况下,另外3种离子(Cu2+、Cr3+、Ni2+)的质量浓度在2 h内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其浓度均大于19 mg·L-1,即使是在通电6 h后,其质量浓度均大于16 mg·L-1,其去除率也小于20%.说明TU-CS膜对Ag+吸附能力在6 h内可以达到平衡,并且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图7 TU-CS膜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2.4.3 对Ag+的选择性吸附研究
当Cu2+,Cr3+,Ni2+的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Ag+(5 mg·L-1)的1、5、10、50、100倍(n)时,TU-CS膜在室温电驱动条件下对Ag+的选择性吸附能力与倍数的关系如图8所示.从图8可以看出,当Cu2+、Cr3+、Ni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Ag+的1、5、10、50、100倍时,TU-CS膜对Ag+的吸附去除率(η,%)均在60%以上,最高去除率达到77%;而对Cu2+、Cr3+、Ni2+的去除能力始终较弱,其去除率均低于20%,其中对Cr3+的去除率最差,始终未超过10%.该结果体现了TU-CS膜对Ag+具有良好的选择吸附性,即使在其他共存金属离子(Cu2+、Cr3+、Ni2+)质量浓度和为Ag+质量浓度300倍的混合离子溶液中,TU-CS膜对Ag+仍具有优异的选择吸附能力.
图8 TU-CS膜对Ag+的吸附选择性
2.4.4 TU-CS膜在实际废水中的应用
在室温电驱动条件下将TU-CS膜应用于实际酸性废水中Ag+的吸附,处理结果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在未经处理的实际废水中Ag+质量浓度为23.6 mg·L-1,是该废水中各金属离子浓度最低的;Fe3+的质量浓度为2 259.8 mg·L-1,其浓度为Ag+的98倍;Cu2+、Cr3+、Ni2+、Zn2+的质量浓度也达到了Ag+的8至10倍.经过6 h的吸附实验后,TU-CS膜对Ag+的去除率高达89%,而Fe3+、Cr3+和Zn2+的去除率均小于3%,Cu2+与Ni2+的去除率均低于10%,与Ag+相差80%以上,表明TU-CS膜在实际废水中对Ag+有优异的选择吸附性能,且Ag+的去除率较高,说明该膜在回收实际废水中的Ag+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表1 实际酸性废水中各组分的质量浓度
3 结论
通过将硫脲与壳聚糖乙酸溶液共混,使用戊二醛作为交联剂进行交联,将硫脲成功添加到壳聚糖中制备得到了TU-CS膜,对其进行了SEM、FT-IR、溶胀度及含水率等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废水中Ag+的选择吸附.结果表明,制得的膜结构致密、外观平滑,在较高浓度的酸溶液中仍能保持稳定性.由于硫脲基团的成功引入,利用巯基与Ag+的特异性作用,加上电驱动力作用,TU-CS膜对Ag+有较强的选择吸附能力,Ag+去除率高达90%;在相同条件下,该膜对Cu2+、Cr3+、Ni2+等的去除率均低于10%.当Cu2+、Cr3+、Ni2+的质量浓度为Ag+质量浓度的100倍时,该膜对Ag+的去除率还可高达60%.在实际废水中,Ag+质量浓度为23 mg·L-1,TU-CS膜对其吸附去除率高达89%,同时存在的Fe3+、Cu2+、Cr3+、Ni2+、Zn2+等离子的浓度总和为Ag+浓度的130倍,但TU-CS膜对其去除率均未超过8%.以上结果均表明TU-CS膜对实际含银废水中Ag+具有去除率高、选择性强等特点,该膜在回收实际废水中的Ag+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