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胶改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2019-08-14王勇力李海洋刘金彦
王勇力,刘 妮,李海洋,刘金彦
(内蒙古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10)
随着中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重金属已成为非常严重的环境生态污染之一[1],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人类及各种生物的健康造成威胁。吸附法是处理重金属污染废水的成熟工艺[2-3]。 活性炭[4]是较为常见的高效吸附剂,但存在成本过高,固液分离困难的缺点。壳聚糖[5]是甲壳素的主要衍生物,是一种高胺和羟基功能的多糖生物聚合物[6-7],具有较强的键合能力、普适性和独特的功能性。壳聚糖的氨基和羟基对大多数重金属 (例如 Ni2+、Cu2+、Ag+)都有较强的配位能力[8],因此,对重金属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壳聚糖生物高分子[9-11]及其衍生物的吸附膜[12]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性、反应性、成膜性、纤维性和亲水性等优点。
本文采用微粒浸出法制备出大孔型壳聚糖膜[13-14],使用硅胶作为制孔剂制备出多孔壳聚糖膜对重金属Cu2+进行吸附,研究其吸附性能,优化其吸附条件。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冰乙酸、95%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硅胶、氢氧化钠、戊二醛、硫酸铜、紫脲酸铵,均为分析纯,天津市华东试剂厂提供。
仪器:T-6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Quanta2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
1.2 实验方法
1.2.1 壳聚糖膜的制备
称取3 g壳聚糖,加入到100 mL的10%(质量分数)乙酸水溶液中,溶解壳聚糖来制备膜。分别称取1.5、3.0、4.5、6.0 g的硅胶加入上述溶液中,待搅拌均匀后,使溶液自然流淌在培养皿中,并将膜在室温下干燥24 h。将壳聚糖膜浸入氢氧化钠(1 mol/L)的水溶液中24 h,再用蒸馏水洗涤。由于壳聚糖膜是非均匀交联的,将以上制备的壳聚糖膜浸入质量分数为0.25%的50 mL戊二醛水溶液30 min,再用蒸馏水洗涤以除去未反应的残基。将制备好的膜放在滤纸上自然干燥后,放入密封袋中备用。
1.2.2 吸附实验
将水合硫酸铜(CuSO4·5H2O)溶于水,配成 Cu2+质量浓度为 50、100、200、400、800 mg/L 的溶液。
将以上制备出的壳聚糖膜0.4 g浸泡在40 mL的Cu2+溶液中,25℃下,加入紫脲酸铵指示剂,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定溶液中Cu2+的浓度,计算吸附率η:
式中,ρ0为 Cu2+的初始质量浓度,mg/L;ρ为吸附后的质量浓度,mg/L。
2 结果与讨论
2.1 SEM
图1为制备好的硅胶改性壳聚糖膜的SEM照片。由图1可见,制备的壳聚糖膜有微小的孔状结构,微孔之间相互贯通,孔径分布为10~50 μm。壳聚
图1 壳聚糖膜在不同放大倍数下的SEM照片
糖膜孔状结构通透,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空间,使得壳聚糖结构中存在的大量羟基和氨基暴露在溶液中,不仅可促进其与金属离子螯合,还利于吸附过程的发生。
2.2 紫脲酸铵标准曲线
图2为不同浓度Cu2+在紫脲酸铵中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由图 2 可见,当 ρ(Cu2+)<30 mg/L 时,紫脲酸铵为紫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20 nm。当ρ(Cu2+)>30mg/L时紫脲酸铵为黄色,最大吸收波长为480nm。图 3为 ρ(Cu2+)<30 mg/L 时,Cu2+的浓度与吸光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得到ρ=0.188 7+0.009 3A,r=0.998 3。
图2 Cu2+与指示剂紫脲酸铵的紫外可见光谱图
图3 低浓度时紫脲酸铵测定Cu2+的标准曲线
作为壳聚糖膜吸附Cu2+废水,吸附后Cu2+浓度比较小,紫脲酸铵显色剂对Cu2+显色应为紫色,如果为黄色,则认为吸附效果不好。将Cu2+溶液稀释重新进行吸附实验。
2.3 Cu2+浓度对壳聚糖膜吸附的影响
图4a为不同质量浓度Cu2+测定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由图4a可见,最大吸收波长位于480 nm处,而且紫脲酸铵显色反应为黄色。在40 mL不同浓度的Cu2+溶液中,加入制备好的壳聚糖膜0.4 g,对其进行吸附25 h,吸附后加入紫脲酸铵进行测试,结果见图4b。由图4b可见,最大吸收波长有了不同程度的红移,紫脲酸铵在低浓度的Cu2+溶液中,显色反应呈现紫色,随着Cu2+浓度的增加,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黄色。Cu2+的质量浓度为50、100、200 mg/L时,溶液经过壳聚糖膜吸附后,紫脲酸铵溶液为紫色,在图2中的标准曲线范围内,根据式(1)计算了其吸附率,结果见表1。由表1可见,当Cu2+质量浓度为600 mg/L时,经过壳聚糖膜吸附的Cu2+溶液由紫色转为红色,检测到紫脲酸铵显色剂的波长为510 nm。Cu2+的质量浓度为800 mg/L时,经过壳聚糖膜吸附后紫脲酸铵显色后为黄色,波长为480 nm。可见,Cu2+的质量浓度大于400 mg/L时超出了标准曲线(图3)的检测范围,不能进行吸附率的计算。
从图4和表1可见,壳聚糖膜对不同浓度的Cu2+具有不同的吸附程度。随着溶液中Cu2+浓度的增加,壳聚糖膜的吸附率也随之增大。当Cu2+质量浓度为400 mg/L时,壳聚糖膜上的吸附能力也逐渐达到饱和为93.34%。壳聚糖膜分子表面具有大量的活性基团—OH和—NH2,并且壳聚糖膜的表面通过戊二醛交联,在溶液中生成网状的聚合物,使更多的活性基团暴露在表面。NH2/—OH能与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提高了壳聚糖膜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率。
图4 吸附前后Cu2+与指示剂紫脲酸铵紫外可见光谱图
表1 壳聚糖膜对不同浓度的Cu2+的吸附率
2.4 硅胶添加量对壳聚糖膜吸附Cu2+的影响
在壳聚糖膜的制备过程中,3.0 g的壳聚糖溶于100 mL 10%的乙酸溶液中,分别加入质量为1.5、3.0、4.5、6.0 g的硅胶制备多孔膜,用膜吸附Cu2+的能力来表征加入硅胶的质量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5和表2。由图5、表2可知,添加了3.0 g硅胶的壳聚糖膜对Cu2+的吸附效果最好。根据图5中的曲线对比可知,未添加硅胶的壳聚糖膜吸附前后波长没有发生移动,紫脲酸铵的显色反应为黄色,可以说明壳聚糖膜的吸附能力比较小。而添加硅胶的膜,吸附Cu2+后,溶液中加入紫脲酸铵的显色反应为紫色,最大吸收波长在520 nm处,说明硅胶处理过的壳聚糖膜吸附能力比较强。添加3.0 g硅胶后的壳聚糖膜,吸附率达到93.34%,普遍高于其他的壳聚糖膜。硅胶是一种化学性能稳定的高活性吸附材料,在壳聚糖膜的溶液中加入硅胶,硅胶颗粒可以均匀地分散在壳聚糖中使其扩大孔隙率,膜的表面积增大使其对重金属的吸附率增加。
图5 壳聚糖膜中加入不同量的硅胶,吸附Cu2+前后的紫脲酸铵的光谱图
表2 硅胶添加量对壳聚糖膜吸附Cu2+的影响
2.5 壳聚糖膜的质量对Cu2+溶液的吸附效果
在40 mL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Cu2+溶液中,分别加入质量为0.1g到0.7g的一系列壳聚糖膜。25h后观察它的颜色,加入紫脲酸铵作为指示剂,壳聚糖膜使用量为0.1 g时颜色为黄色,其他添加量的为紫色。壳聚糖膜的吸附率随加入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6所示。由图6可见,壳聚糖膜的质量越大,其对Cu2+的吸附率越大。壳聚糖膜的质量为0.4 g时,吸附率开始稳定,达到90%,膜的质量为0.6~0.7 g时达到吸附饱和值,吸附率为95%左右。因此,在40mL的Cu2+溶液中加入0.4 g壳聚糖膜就可以达到比较好的吸附效果。
图6 壳聚糖膜的质量与吸附率的关系
2.6 吸附时间对壳聚糖膜吸附Cu2+的影响
在40 mL的400 mg/L Cu2+溶液中加入0.4 g壳聚糖膜,测定不同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0~10 h时,取出的溶液加指示剂后为黄色,测出波长为480 nm;15~30 h时,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波长为520nm;5~20h时,膜对 Cu2+的吸附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增长趋势较大;25 h,膜对Cu2+的吸附量逐渐趋于饱和值,达到93.34%。
表3 时间对壳聚糖膜吸附率的影响
2.7 温度对壳聚糖膜的影响
将质量浓度为400 mg/L的Cu2+溶液分别置于25、35、45、55、65 ℃的恒温水浴中,通过壳聚糖膜吸附Cu2+后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吸附效果,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在25℃和35℃时,清晰可见壳聚糖膜上吸附了蓝色的Cu2+,吸附率分别为93.34%和92.89%;45℃时,壳聚糖膜上的Cu2+相较于25℃时颜色变淡;55℃时,壳聚糖膜为黄色;65℃时,壳聚糖膜呈现黄褐色。分析原因,壳聚糖膜吸附Cu2+,在吸附的同时发生解吸作用,当吸附和解吸作用达到平衡时吸附达到饱和状态,25℃和35℃时可以维持这种吸附平衡。当温度升至45℃时,吸附在壳聚糖膜上的Cu2+发生更强烈的解吸作用,因此膜上的颜色变淡。继续升高温度,壳聚糖开始脱水,受热导致壳聚糖失水后分子中的大分子链的排列发生变化。
表4 温度对壳聚糖膜吸附率的影响
3 总结
经过硅胶改性的壳聚糖膜具有多孔结构,能够吸附Cu2+,最佳制备条件:3.0 g壳聚糖溶解于10 mL质量分数为10%的乙酸溶液中,加入3 g硅胶,再加入戊二醛的交联,干燥后获得壳聚糖膜。吸附条件为:在25℃、40 mL的400 mg/L Cu2+溶液中,加入0.4 g制备好的壳聚糖膜,吸附25 h时后膜为蓝色,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加入紫脲酸铵显色剂后为紫色,紫外可见光谱仪测试计算吸附率为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