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灵魂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2022-03-16顾庆华
顾庆华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学科教学正由知识本位向核心素养培育转轨。在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聚焦学生的思维发展,才能触及课堂教学的灵魂,才能真正推动育人方式的转型。对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第一,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思维的对象和逻辑的起点,课堂的教学活动应由问题引发,最终指向问题的解决。为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扩大思维视域,预设与教学内容切合的问题,或由学生主动设问出题,师生共同探讨,强化思维训练,促发深度学习。教师还应进行启发式教学,善于捕捉“可贵的错误”,巧妙引导,达成教学目标。事实上,把时间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并非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充分、合理的思维教学的准备,以应对更多的教学意外——在与学生的“和而不同”间,对教学内容信手拈来、举重若轻地讲解,更能彰显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人格魅力。
第二,让思维可视化。课堂教学不仅要有知识容量,更要有思维的“流量”,但这些“流量”常常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有必要加以固化。这就需要借助思维工具。课堂上学生的批判性、创造性、系统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都需要有科学的训练。“思维可视化”指的是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将抽象的思维结构、思维方式和思维路径直观清晰地呈现出来。它有助于学生系统梳理学科知识,形成學科知识体系。学生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流程图等思维可视化工具,其思维品质和学习效率都会得到显著提升。当然,思维可视化还要注重采用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书面表达,力求思维过程的准确、简洁、流畅。
第三,建构教学思维场。课堂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在对话交流中借助教学媒介促进思维发展的活动。“教学思维场”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由于有共同的主题和学习目标,所以他们的思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双向互动、同频共振,构成了一个特定的场域。随着认知活动的深入,师生的思维会碰撞、交流、博弈,进而趋同,课堂这一特定的思维场域也就随着问题的解决而自然终结。教学思维场具有激发教师思维灵感和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与习惯的双重功能。在教学思维场中,要避免因囿于时空环境而导致思维形式单一或思维方式僵化、思维水平浅显的状况。当教学思维场得以高效构建,课堂教学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