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行动研究

2022-03-16毛雪芳

中国教师 2022年3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角色游戏

毛雪芳

【摘 要】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是幼儿开展游戏的重要保障。教师只有拥有儿童视角,才能真正掌握幼儿的游戏需求,有针对性地创设游戏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笔者从儿童视角下大、中、小班游戏环境创设的方法入手,为教师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儿童视角 角色游戏 环境优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教师应重视游戏环境的创设,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优化,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在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中,很多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应把“儿童视角”这一理念真正融入实践,学会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丰富幼儿园游戏环境,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小班游戏环境创设的“四个方法”

通过实践验证与梳理,笔者梳理出小班游戏环境创设的四个方法,即平行空间法、拓展空间法、标识暗示法、直观呈现法。

1. 平行空间法

由于小班幼儿容易受同伴的影响,且他们处于平行游戏阶段,因此,针对小班幼儿,教师要全面了解幼儿游戏现状,并进行跟进指导,建议采用参与性指导的方式,通过角色扮演与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全面了解幼儿的游戏水平。同时,在材料投放上,采用平行投放的方式,如幼儿喜欢“娃娃家”的游戏,教师就可以创设2~3个“娃娃家”,提供真实的不同类型的锅、不同材质的铲子、不同大小的碗等,确保充足的材料供应,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

2. 拓展空间法

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应给予幼儿更多自主选择与使用空间的权利,应引导幼儿自主使用、拓展空间,使得幼儿开展游戏活动的范围从原先固定不变的空间逐步向留白空间转化。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要不断创新,而空间的拓展可以促使幼儿的游戏主题更加丰富,如有的教师将活动室的游戏空间逐渐拓展为餐厅及走廊、午睡室,又如有的教师利用餐厅生成的飞机场、游乐场、电影院等主题,利用走廊开展战斗游戏等。

3. 标识暗示法

幼儿利用服饰等道具,扮演熟悉的角色,教师可以提供形象化、卡通化的动物头饰,装扮类饰品,如服装、项链、围巾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材料暗示的方式,帮助幼儿建立规则,如设置物品整理标识等。

4. 直观呈现法

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在游戏区运用直观呈现与就近补充相结合的方式,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教师选取分层式材料架或开放性的材料箱,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如纸、纸杯、纸盒、纸板、橡皮泥等低结构、可塑性强的材料,便于幼儿就近拿取与使用。每个材料架上贴上相应的标识,有助于幼儿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二、中、大班游戏环境创设的“六个方法”

中、大班游戏环境创设的方法与小班有所不同。笔者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与优化调整,梳理出中、大班游戏环境创设的“六个方法”,即调查访问法、集中讨论法、多元投放法、观察跟进法、动态调整法、空间转换法。

1. 调查访问法

在游戏环境创设前,教师通过调查访问的方式全面了解幼儿需求,这是儿童视角下中、大班游戏环境创设的前提,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话题开展全面调查,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并且进行梳理汇总,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再提炼出各班的共性特点(见表1)。教师通过预设话题,倾听幼儿的真实想法,更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真实需求。

教师进行调查访问时需要注意:第一,调查要面向全体幼儿,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真实把握幼儿对游戏环境、材料的需求;第二,教师要真实记录幼儿的话语;第三,教师要全面梳理与统计调查结果,可借助工具进行全面统计,并利用数据更清晰、直观地呈现调查结果。

2. 集中讨论法

集中讨论法是教师组织幼儿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交流游戏体验和游戏计划。此方法可用于游戏开展前,通过与幼儿回顾前期的游戏体验、精彩瞬间,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集中讨论的内容可以围绕游戏的材料、游戏的空间、游戏的分工、游戏的规则等,通过讨论,拓展幼儿的思路。

教师组织幼儿开展集中需要注意:第一,教师要提前明确讨论主题和讨论重点,帮助幼儿厘清游戏思路、明确游戏计划;第二,教师尽可能听到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求,教师除了关注幼儿与自己的互动,更要关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讨论,给予幼儿充分的话语权,提升幼儿开展游戏的计划性。

3. 多元投放法

教师在进行游戏环境创设时,可以采用游戏材料集中和分散投放相结合、游戏开展全面留白与灵活使用的方式,如同性质的材料(低结构类)集中投放,并设在工具类的桌柜边,便于幼儿选择或加工使用,材料投放后不要随意变换地点。另外,根据材料的性质,选取呈现方式,便于幼儿拿取与整理。

第一,游戏材料集中和分散投放相结合。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对材料的运用更加灵活,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讨论,在教室设置“材料小天地”,在此区域中,有部分典型性材料,也有专门的材料架。多元化的材料投放可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求,也可以为游戏的开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如果班级人数多,教师可以与幼儿讨论,设置专门的操作区、装扮区、呈现区,并且将材料分散摆放在不同区域。

第二,游戏开展全面留白与灵活使用。在室内游戏中,活动室的任何空间与任何材料都可以作为游戏材料,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并自由组合材料的玩法,如幼儿将绘画活动的作品作为角色游戏的拍卖物,也可以当成“娃娃家”游戏中的礼物。

4. 观察跟进法

在幼儿开展游戏时,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游戏行为、游戏水平、游戏材料使用情况(见图1),对整个游戏进行实时追踪、记录,在此过程中发现幼儿开展游戏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追踪观察法的运用,教师进一步支持幼儿和环境进行更深入的互动,更好、更快、更深入地投入游戏中,提升游戏水平。

5. 动态调整法

幼儿的游戏环境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游戏中,教师要采用全面观察的方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善用动态调整,不断优化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当前的游戏需求。

在实践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行动。一是添加材料。教师根据游戏的需要、主题的变化以及游戏情节的不断推进,适时增加道具,如当幼儿在使用游戏材料发生争执或无法满足时,教师通过观察及讨论的方式,了解争抢的原因,适当增加同质、同类材料或调整材料的类型,满足幼儿的操作需求。二是删减材料。当在游戏中,幼儿进入平淡期或瓶颈期,如出现反复摆弄且无新的情节出现或游戏材料长时间无人问津时,适时删减某些材料,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支持与推动新的游戏情节的产生。三是组合材料。教師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将不同游戏中的材料创造性地组合在一起,如当游戏材料取用不便时,教师应关注材料摆放的位置是否适宜,灵活寻找适宜的摆放点,把同类材料或高低结构进行组合,便于幼儿取放与管理。四是回归材料。一些材料放置长时间且无人关注,教师可把玩具先收起来,等一段时间后再拿出,运用材料回归的方式,引发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6. 空间转换法

为了满足幼儿户外游戏的需求,教师可以尝试空间转换的方法,即班级间的融合与空间上的拓展,让幼儿在多元空间中,生成与构建不同的游戏主题。

(1)班级间的融合

中、大班幼儿开展游戏中,教师可以尝试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尝试两三个班级一起开展游戏。通过班级间的融合,可以给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也给幼儿提供了彼此交流的机会,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2)空间上的拓展

幼儿在户外开展游戏,空间上更加开阔,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自由设置游戏的主题,如长廊、竹林、滑梯、操场游戏无处不在。空间上的拓展开拓了幼儿开展游戏的思路,让他们充分释放天性,如教师在长廊中铺些垫子成为孩子们的“娃娃家”。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需要教师静下心来观察,沉下心来思考,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强调幼儿是环境创设的主体,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上海市松江区蓝天幼儿园)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角色游戏
尊重儿童视角 生成个性阅读
“基于儿童”的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角色游戏组织优化的实践研究
游戏精神引领下的角色游戏改革研究
角色游戏中发挥幼儿自主性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孩子像石头一样孩子像石头一样
以儿童的视角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从儿童出发,构建生态化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