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登科记考》天圣八年进士登第人补正

2022-03-15王胜斌

考试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郎中进士

王胜斌

龚延明、祖慧合撰的《宋登科记考》一书“首次集中地提供了4 万多进士出身的宋代精英传记资料,它使宋代科举史研究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宋代科举研究的深入”[1]34。皇皇数百万言之大作,体量庞大,涉及人物众多,难免有纰漏,仍然存在可补充完善之处。笔者在查阅宋人文集、墓志、碑刻等相关材料基础上,试从及第科次与名次、籍贯与仕宦履历两个方面,对天圣八年部分进士登第人的信息进行补正。

一、登第人的科次与名次

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 年),进士及第者249人,《宋登科记考》记录进士121 人。然而范师道、蔡襄和陈说之的及第科次与名次问题,尚有可补正之处。

(一)范师道

《宋登科记考》载:“范师道……天圣八年登进士第”[2]138,仅记录了范师道及第的时间。考其科次,据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载:“范师道字贯之,文正公之侄,登天圣八年甲科。”[3]据此可知,范师道于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第甲科。故《宋登科记考》应改为“天圣八年登进士第甲科”。

(二)陈说之

《宋登科记考》载:“天圣八年,与其兄陈动之同登进士第”[2]139,仅云陈说之及第年份,对其名次未作说明。考《宋辽金元方志辑佚·莆阳志》载:

陈说之,第一甲第六人。[4]

由此可知,陈说之于天圣八年(1030 年)登进士一甲第六名。故《宋登科记考》可改为:“天圣八年,与其兄陈动之同登进士第,列为第六名。”

(三)蔡襄

关于蔡襄的详细科次,《宋登科记考》亦未作说明,仅云:“天圣八年中进士第十名”[2]141。考《端明殿学士蔡公墓志铭》载:

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5]

吕祖谦《欧公本末》卷二载:

公讳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人也。天圣八年,举进士甲科。[6]

一般来讲,历史人物本人的墓志铭可靠性较,又从吕祖谦的记载中得到印证,则蔡襄天圣八年(1030年)登第名次应为甲科第十名。故《宋登科记考》可改为“天圣八年中进士甲科第十名”。

二、登第人的籍贯与仕宦履历

元绛、杜叔元、杜某、杜舜元、张宗古和张宗彝诸条中传主的籍贯和仕宦履历亦有可补正之处。

(一)元绛

关于元绛的仕宦履历,《宋登科记考》云:“天圣八年,再擢进士第,授江宁府观察推官。累迁翰林学士,拜参知政事[2]137。”只提到元绛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较为粗略。考《宋史·元绛传》载:

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拜三司使、参知政事……明年,加资政殿学士、知青州。[7]10906

《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载:

(熙宁七年八月)壬午,命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元绛权三司使。[8]6237

由此可知,元绛曾于熙宁七年(1074 年)任三司使一职,后加资政殿学士。故《宋登科记考》宜改为:“天圣八年,再擢进士第,授江宁府观察推官。累迁翰林学士,三司使,拜参知政事,加资政殿学士。”

(二)杜叔元、杜某、杜舜元

刘敞《公是集》卷五三《故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赠光禄卿杜君墓志铭》载:

君四子,长某早卒,次子某、次舜元、次叔元三人者,天圣八年同岁进士[9]877。

据此可知,杜惟则的长子早夭,而第二子杜某、第三子杜舜元与第四子杜叔元同时于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第。而《宋登科记考》卷四在“杜某”条云:“蜀人。佚名。杜惟则子。天圣八年,与兄杜舜元同登进士第。”[2]138此处云杜舜元为杜某之兄,乃误,杜舜元应是杜某之弟。因此,《宋登科记考》宜将“杜某”条之“与兄杜舜元同登进士第”修改为“与弟杜舜元同登进士第”。

又,《公是集》卷五一《先考益州府君行状》载:

长女嫁广德军判官杜舜元。[9]864

由此可知,杜舜元曾任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判官。关于杜舜元的为官履历,可考者仅此一条,其详情存疑待考。由此,《宋登科记考》卷四“杜舜元”条应加上“历官广德军判官”,即该条应为:“蜀人。杜惟则子,杜叔元兄。天圣八年,与兄同登进士第。历官广德军判官。”

杜叔元一家的籍贯问题,《杜君墓志铭》曰:“其先,蜀人。”[9]877蜀之范围太广,未言其家具体州县。考清人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载:

罗汉洞杜叔元等题名。正书左行,嘉祐八年三月。四川资州[10]。

可见杜叔元于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在此题名中附有籍贯四川资州。

考《宋史·地理志》载:

潼川府路。府二:潼川,遂宁。州九:果,资,普,昌,叙,泸,合,荣,渠。[7]2216

而《宋会要辑稿·方域》载:

潼川府路,旧梓州路,重和元年,升为潼川府路。[11]9405

杜叔元兄弟所生活的年代处于重和以前,此时尚为梓州路。因此,杜叔元一家是梓州路资州人。故《宋登科记考》卷四“杜叔元”、“杜某”与“杜舜元”三条宜将“蜀人”改为“资州人”。

另外,据《缪荃孙全集》载:

杜叔元章詧题名。正书左行。嘉祐八年岁次癸卯季春十八日。[12]

可见,与杜叔元在罗汉洞一起题名者为章詧,且其题字日期为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十八日。

关于杜叔元之仕宦生涯,据其父墓志云:

君随其少子官淮阴。[9]877

可知,杜叔元在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及第后,先赴楚州淮阴县做官。

又考苏轼《东坡题跋》卷五载:

杜叔元君懿善书,学李建中法。为宣州通判。[13]

《佩文斋书画谱》卷三二云:

仁宗嘉祐三年,官宣州通判。[14]357

由此可知,杜叔元曾于仁宗嘉祐三年(1058 年)任宣州通判。

又考弘治《太平府志》卷一九载:

杜俣字硕甫,成都人。崇、观间侍父兄宦金陵,遂寓芜湖。祖叔元仕仁宗朝,为职方郎。”[15]

据此可知,杜叔元的本官在仁宗朝官至职方郎。一般来说,在追论前人时,会以其历任官之最高者称之。且若其历仕数朝,则必会明确一一言之。而其孙杜俣追述其祖父之官时,仅云其仕仁宗朝,且官至职方郎。由此可知,杜叔元当卒于仁宗时期。而《全宋诗》卷六六〇杜叔元小传却云:

神宗元丰初,为尚书都官郎中。[16]

李之亮先生认为此条记载有误:“倘若《全宋诗》所言为实,则本文应作于元丰之后;倘若《年谱》所言为实,则《全宋诗》所说为误。以愚之见,孔凡礼说为是,《全宋诗》所据乃《会稽掇英总集》,不可靠,抑或此‘尚书都官郎中’乃叔元卒后所赠之官,因为熙宁、元丰之际,‘尚书都官郎中’并非实职,或为带职,或为赠官。又本卷《书杜君懿诸葛笔》:‘余来黄州,君懿死久矣。’则叔元元丰初不可能还活着。”[17]692本文与李之亮先生观点相同。考其父亲杜惟则《杜君墓志铭》曰:

叔元乃克举君之丧,葬于某乡某原。而尽附其余,实嘉祐五年七月甲子。[9]877-878

据此,杜叔元在嘉祐五年(1060 年)七月甲子日才将其家人下葬,则其去世时间应在嘉祐五年七月甲子以后至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辛未日仁宗崩之前。因此,可以推断《全宋诗》所云杜叔元在神宗元丰初年做尚书都官郎中之说是错误的。

那么职方郎会不会是死后赠官呢?宋代确有赠职方郎者,如梅尧臣的父亲梅让“太子中舍致仕,赠职方郎中”[9]497,张唐卿的曾祖张昂“赠职方郎中”[18],曹宪的父亲曹珣“太子中允,赠职方郎中”[19],等等。因此,本文同意李之亮的看法,认为杜叔元仕仁宗朝职方郎亦有可能是其死后赠官。

此外,《晚香堂苏帖》载:

洵顿首。前辱临顾,未由诣谢。承惠教,祗增愧悚。晴暖,尊体佳胜。且夕走,前次人还,且此布谢不宣。洵再拜君懿郎中仁兄阁下。钱如数领讫,何用忙也。东坡上跋,即在此帖后。[17]742

此处,苏洵称杜叔元为“郎中”。孔凡礼认为,“以梅尧臣送叔元诗言之,或为屯田郎中”[20]47。但因不能确定,故本文不采。

(三)张宗古

关于张宗古的仕宦履历。考《宋史·孔道辅传》载:

集贤校理张宗古上言,汉内史府在太庙堧垣中,国朝以来,庙垣下皆有官私第舍,谓不须避。帝出宗古通判莱州。[7]9885

据此可知,张宗古曾担任莱州通判。至于其任职时间,考清人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四二载:

宝元二年九月丙申,以殿中丞张宗古通判莱州。[21]

据此可知,张宗古除授莱州通判的时间为宝元二年(1039年)九月丙申。再考《清波杂志》卷九载:

《王立之诗话》书:张宗古自堂后官守登州,祈雪获应,一判官以诗为贺。[22]

据此可知,张宗古曾在登州做官,然而其具体时间却难以获知。由此,张宗古的仕宦履历为应宝元二年(1039 年)九月丙申除授莱州通判,后又在登州做官,但由于史料缺乏,其官职与受命时间目前未能明晰。故《宋登科记考》“张宗古”条应在“天圣八年登进士第”后加“曾任莱州通判”。再考《(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卷三九载:

庚午王拱辰榜。张象中,江都人。与子宗彝、宗古联名中第。[23]

据此可知,张象中与其二子宗彝、宗古同为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而《宋登科记考》此三人的条目却未对其关系作出说明,应补充。《宋登科记考》宜将“张宗古”条的“扬州江都县人”一句之后加“张象中子”,“张宗彝”条“扬州江都县人”后加“张象中子”。

(四)张宗彝

关于张宗彝的仕宦履历。考《长编》卷一一六载:

(景祐二年三月)殿中丞、通判齐州张宗彝,言大名府新作金堤,可以捍横陇决河水势,请今缓修塞之役。[8]2724

由此可知,张宗彝在景祐二年(1035 年)三月已经担任齐州通判,那么该职任之任命当在此之前。又《长编》卷一二九载:

初,利州路转运使张宗彝言西贼自文州有路直至益州城下,请于龙州清川县防守。[8]3057

据此可知,张宗彝曾任利州路转运使,但具体年月不详。考《宋会要辑稿·职官》载:

(庆历二年)七月四日,利州路转运使张宗彝降太常博士、监河中府盐务。[11]4789

据此可知,张宗彝于庆历二年(1042 年)七月四日由利州路转运使贬官为太常博士、监河中府盐务。张宗彝在景祐初年担任殿中丞、齐州通判,后又任利州路转运使,再于庆历二年(1042 年)七月四日贬官为太常博士、监河中府盐务。故《宋登科记考》“张宗彝”条在“天圣八年登进士第”后可加“初授殿中丞、齐州通判,历利州路转运使、太常博士、监河中府盐务”。

猜你喜欢

郎中进士
沭阳:一园三进士,深藏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四进士(上)
你是“急先锋”还是“慢郎中”
“郎中”的由来
《进士or近视》
急先锋和慢郎中
针眼之仇
郎中治病(下)
郎中治病(上)
进士桥